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开孔钢板铰缝连接构造推出试验与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8-05-27 01:00

  本文选题:空心板 + 推出试验 ; 参考:《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针对公路空心板混凝土铰缝易损坏现象,提出了开孔钢板连接构造,从而解决混凝土铰缝破坏后单板受力的安全问题.方法通过铰缝结构的推出试验,并观察试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分析开孔板铰缝连接构造的破坏机理;针对铰缝结构的抗剪性能,采用有限元与推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开孔板铰缝连接构造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在试验荷载刚开始作用于试件时,由于本身静摩擦力存在,结合面未发生滑移;随着荷载增加,结合面内部开始产生微裂纹,并逐步形成较大裂缝,开孔板、贯穿钢筋、混凝土榫及铰缝结合面共同承受外荷载;铰缝结合面产生贯穿裂缝,界面剪力完全由开孔板、钢筋混凝土榫承担,直至完全破坏.结论推出试验荷载-滑移曲线及试件的破坏形态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可为进一步对该新型结构抗剪性能及计算方法研究提供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concrete hinge joint of highway hollow slab is easy to be damaged, an open steel pl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is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safety problem of single slab after concrete hinge joint failure. Methods through the launching test of hinged joint structure, the failure process and failure pattern of the specimen were observed,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joint structure of perforated plate was analyze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push-out test method was adopted in view of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hinged joint structur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joint structure of open-hole plate. Results when the test load was first applied to the specimen, there was no slip on the bonding surfac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its own static friction force.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 micro-cracks began to appear inside the bonding plane and gradually formed large cracks, perforated slabs and perforated steel bars. The joint face of joint and joint of concrete is subjected to external load together, and the joint surface of hinge joint produces through crack, and the shear force of interface is completely carried by perforated slab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tenon, until it is destroyed completely. Conclusion the correctnes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s verified by the derivation of the load-slip curve and the failure pattern of the specimen, which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hear resistance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new structure.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120)
【分类号】:U445.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渠;吴庆雄;陈宝春;;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破坏模式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S1期

2 叶见曙;刘九生;俞博;付一小;;空心板混凝土铰缝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6期

3 彭小婕;于安林;方有珍;;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参数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0年03期

4 于春江;俞博;王文刚;张婷;张剑;叶见曙;;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铰缝的空心板桥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8期

5 尧国皇;黄用军;宋宝东;谭伟;;采用塑性损伤模型分析钢-混凝土组合构件的静力性能[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9年03期

6 方秦;还毅;张亚栋;陈力;;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静力性能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李平先,张雷顺,赵国藩;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抗冻剪切性能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林静;装配式板梁桥铰缝粘结抗剪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2 杜红静;装配式空心板桥横向加固结构分析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韩相东;空心板铰接形式的对比分析及其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4 董海航;装配式板桥铰缝受力机理与耐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季秋成;空心板铰缝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杨继新;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受力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7 乔学礼;空心板铰缝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亮;李笑;何骏;;考虑界面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有限元模拟方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2 赵秋;陈美忠;陈孔生;;开孔钢板铰缝连接构造推出试验与数值模拟[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3 陈津凯;陈宝春;刘君平;;钢管混凝土多排多列内栓钉受剪性能[J];工程力学;2017年06期

4 葛金城;;结合面底部设开孔钢板的铰接空心板设计与施工[J];福建交通科技;2017年03期

5 赵秋;陈美忠;陈孔生;;装配式空心板铰缝界面抗剪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J];公路交通科技;2017年06期

6 林金洲;尧国皇;;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特种结构;2017年02期

7 张旺;张克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受弯破坏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8 杨浩;楼永高;谢晓阳;;桥梁同步顶升对桥梁结构影响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17年01期

9 杨小平;许饶;刘庭金;伍尚勇;;地铁暗挖隧道二次衬砌水头控制值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7年01期

10 韩淑芳;;冻融损伤混凝土再生砖砌体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琴;甘肃省现役桥梁病害分析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吴晓宇;公路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受力优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高峰;MPC复合材料加固空心板梁桥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韩相宏;空心板梁桥横向预应力效应分析及加固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姚涛;砌块基层结构设计及工程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6 张洪瑞;采用工型钢连接的装配式空心板桥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7 曾强;预制安装空心板桥的受力形式及加固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袁国泰;空心板梁桥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D];长安大学;2016年

9 张祥杰;小波分析在桥梁动应变健康指标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10 陈劲超;装配式空心板桥破坏机理与加固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贻强;邢骋;邵林海;邢渊;晁春峰;;铰接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的空间受力行为及加固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卫军;李沛;徐岳;董荣珍;余志武;;空心板铰缝协同工作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11年02期

3 俞博;叶见曙;张剑;于春江;张婷;;装配式混凝土铰接板桥铰缝剪力计算[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1年01期

4 李进洲;余志武;宋力;黄信浩;刘鹏;黄尚;陈丽芝;;长益高速公路桥梁病害调查及加固措施[J];世界桥梁;2010年04期

5 黄用军;尧国皇;宋宝东;厚童;彭肇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计算与设计[J];钢结构;2008年07期

6 雷拓;钱江;刘成清;;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应用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8年02期

7 尧国皇;孙素文;李秀明;;轴心受压型钢-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的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7年06期

8 尧国皇;黄用军;谭伟;;型钢—方钢管混凝土轴压荷载—变形关系曲线的计算[J];钢结构;2007年09期

9 李恒坤;;桥涵单板受力病害成因及对策浅析[J];交通标准化;2006年08期

10 王铁成;徐辉;赵少伟;;桥梁板结构优化试验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相东;空心板铰接形式的对比分析及其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2 张艳;桥面铺装叠合层加固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董海航;装配式板桥铰缝受力机理与耐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陈闯;空心板桥铰缝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5 于长久;空心板简支梁桥横向铰接缝病害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郝国强;考虑铺装层叠合效应简支板梁桥力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杨继新;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受力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8 尹江南;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支座与铰缝损伤的数值仿真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9 吴亚娟;装配式中小桥涵病害分析与加固方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乔学礼;空心板铰缝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巍;杨彦晨;;浅谈桥梁铰缝失效及维护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6期

2 彭利英;卫军;余崇;;受腐蚀的铰缝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3 荐保棣;;梁板相邻高差与铰缝的施工质量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3期

4 钱寅泉;周正茂;葛玮明;袁桂芳;韩光强;;基于相对位移法的铰缝破损程度检测[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7期

5 周正茂;袁桂芳;田清勇;;基于铰缝刚度的板梁桥铰缝损伤评价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3年05期

6 王道领;;路桥施工中铰缝的施工质量及梁板相邻高差的有效控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年06期

7 魏洋;胡胜飞;张敏;田野;;环氧树脂在简支板梁桥铰缝加固中的应用研究[J];特种结构;2006年04期

8 席振坤;;铰结板桥铰缝中切力的分布及计算[J];公路;1985年06期

9 于春江;俞博;王文刚;张婷;张剑;叶见曙;;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铰缝的空心板桥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8期

10 刘晓春;卫军;李沛;余志武;;一种基于相对位移的铰缝传力性能评估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渠;吴庆雄;陈宝春;;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破坏模式试验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2 倪媛;;板梁铰缝检测新方法“相对位移法”的应用[A];2014年全国建工建材检测实验室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陈悦驰;吴庆雄;陈宝春;;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破坏模式有限元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4 彭彦忠;王宏义;;中小跨径预应力空心板桥铰缝加固处理方案的比选[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南方周末记者 吕明合 南方周末实习生 胡清;钱江三桥坍塌,意料之中?[N];南方周末;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伟;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受力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2 吴晓宇;公路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受力优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王雪涛;汽车冲击力作用下中小型简支梁桥铰缝受力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4 刘沛林;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铰缝受力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董海航;装配式板桥铰缝受力机理与耐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李文才;除冰盐环境对混凝土空心板铰缝的侵蚀及其损伤演变[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杨继新;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受力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8 林静;装配式板梁桥铰缝粘结抗剪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9 季秋成;空心板铰缝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陈闯;空心板桥铰缝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39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39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8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