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地铁盾构线路穿越运营隧道的沉降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01 01:24

  本文选题:盾构穿越 + 测量机器人 ; 参考:《测绘科学》2017年02期


【摘要】:针对地铁修建过程中穿越运营地铁线路时需动态监测隧道的安全状态问题,该文以深圳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穿越过程为例,利用测量机器人,以0.5~2h/次的频率对监测点进行全程观测。断面数据分析表明:在下穿过程中,上下隧道间距在1.823和6.028m之间存在某个临界距离,当小于这个临界值时,穿越时要注意隆起对既有隧道,尤其是对道床轨面沉降差的影响;盾构机从进到出1号线左、右线隧道引起的沉降量各占相应穿越线路总沉降量的50%~86%,盾构穿越已有隧道的过程应增大观测频率,及时进行二次注浆;总的监测断面布设数量不受上下隧道间距的影响,距离上、下隧道正交断面10m外的相邻断面只需布设两个观察点。从而实现最优点位布设密度和监测频率,节约施工成本。
[Abstract]:In view of the need to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safety state of the tunnel during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this paper takes a section of the shield tunnel in Shenzhen Metro as an example to use the measuring robot. The monitoring points were observed at the frequency of 0.5~2h/ times. The analysis of cross-section data shows that there is a critical distance between 1.823 and 6.028m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tunnels during the process of underpass. When the distance is less than this critical valu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uplift on the settlement difference of the existing tunnel, especially on the track surface of the track bed. The settlement caused by shield machine from the left to the right of line 1 and the right line each account for 50 / 86 of the total settle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crossing line. The observation frequency should be increased and the second grout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ime in the process of shield tunneling through the existing tunnel. The total number of monitoring sections is not affected b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tunnels. In the distance, only two observation points are required for the adjacent sections 10 m away from the orthogonal section of the lower tunnel. Thus the optimal location density and monitoring frequency are realized, and the construction cost is saved.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煤炭资源清洁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3C313) 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14FJ3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4014) 湖南科技大学煤炭资源清洁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E21505)
【分类号】:U231.3;U4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拥民;;盾构穿越合流污水管施工中管线沉降的控制[J];中国市政工程;2006年05期

2 王海平;范新健;张庆贺;张建政;;盾构穿越铁路股道的施工风险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6期

3 张苏;;轨道交通盾构穿越铁路施工技术[J];中国市政工程;2008年03期

4 龚成文;;盾构穿越珠江的工法及保护措施[J];广州建筑;2008年04期

5 夏晨欢;;盾构穿越倾斜楼房的微扰动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09年01期

6 王志良;刘涛;;盾构穿越复杂地段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7 高卫平;;隧道预留超近距离地铁盾构穿越条件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7期

8 葛世平;谢东武;丁文其;杨洪杰;;考虑建筑既有变形的盾构穿越扰动控制标准[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9 易毅;;浅谈盾构穿越冻结体风险应对措施[J];中华民居;2012年01期

10 蒋志钢;;盾构穿越已建隧道的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晨欢;;盾构穿越倾斜楼房的微扰动控制技术研究[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杨世彦;;杭州软弱土层盾构穿越民房技术措施的探讨[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思凡;;盾构穿越火车股道群沉降控制技术研究[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肖同刚;;盾构穿越对已建隧道结构影响实例分析[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尹清锋;油新华;张峰;邓美龙;石红兵;;盾构穿越在建预筑法车站同步施工技术[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卓发成;;盾构穿越新建桥梁及拔桩区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卓发成;陶龙光;高志强;丁城刚;;盾构穿越上港三区码头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毛志轶;李发勇;杨琼鹏;;富水饱和粉细砂地层盾构穿越建筑物沉降控制技术[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潘海洋;;盾构穿越有害气体层设计[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程骁;;盾构穿越重要构筑物以双液跟踪注浆控制沉降技术(石洞口第二电厂四只盾构穿越输煤栈桥时沉降控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张强 关志强;四公司松花江盾构穿越工程全面展开[N];石油管道报;2010年

2 记者 高静 通讯员 陈蕾;二线北江盾构穿越工程进展顺利[N];西江日报;2011年

3 记者 朱周;8月18日地铁盾构穿越盘龙江[N];昆明日报;2012年

4 记者 甄俊华邋特约记者 黄征 宋洋;管道局圆满完成武汉长江盾构穿越[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陆文军;上海地铁施工完成超高难度穿越[N];中华建筑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艳;力保33幢老建筑无恙[N];文汇报;2008年

7 欧治中邋殷俊荣;为穿越隧道备足精品[N];中国石化报;2008年

8 记者 何连弟;外滩通道 “心脏搭桥”度过最大风险点[N];文汇报;2009年

9 记者 梁晓瑶 通讯员 王娟 陈蕾;北江江底舞动一条“钻地龙”[N];西江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玲;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西江盾构穿越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谢健;盾构穿越时临近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监测应用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3 张_";南水北调输水隧洞盾构穿越北京地铁机场线方案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张奇;输水隧洞盾构穿越轨道交通结构安全稳定分析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王振;某地铁盾构穿越广深铁路桥影响分析及施工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徐希磊;某地铁盾构穿越国铁天津站影响及施工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宋宪贺;天津某地铁盾构穿越既有铁路工程变形规律及施工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刘雪骄;软土地层盾构穿越不同基础形式建筑物沉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刘涛;盾构穿越引起的既有轨道交通高架线变形及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张庆;盾构穿越高速铁路施工参数对路基沉降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62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62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6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