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恢复效度的三峡升船机驱动系统失效危害性TOPSIS评估
本文选题:三峡升船机 + 驱动系统 ; 参考:《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年10期
【摘要】:三峡升船机驱动系统故障模式的危害性直接关系到升船机的安全运行。为判定故障模式危害度等级,根据运行情况,结合同类型升船机,选取了驱动系统的5类故障模式;引入恢复效度的概念,运用德尔菲法对恢复效度、发生频度、严酷度和可探测度进行等级划分并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TOPSIS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对三峡升船机驱动系统故障模式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排序和验证。结果表明:恢复效度与故障危害性关联最为密切,齿轮和齿条故障对升船机的危害性最大,其次分别是减速器、同步轴系统、小齿轮托架以及万向轴等。此方法为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弥补措施和对策提供了依据,也为三峡升船机其他关键机构失效危害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Abstract]:The harmfulness of the fault mode of the three Gorges ship lift drive system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ship lift. In order to judge the damage degree of fault mode, combined with the same type ship lift, five kinds of fault modes of the drive system a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situation, the concept of recovery validity is introduced, and the recovery validity is analyzed by Delphi method. The severity and detectability are classified and the weight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is determined by AHP method. Finall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TOPSIS method, and the harmfulness of the fault mode of the three Gorges ship lift driving system is analyzed, sorted and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very validity i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ault hazard, the fault of gear and rack is the most harmful to the ship lift, followed by the reducer, the synchronous shaft system, the pinion bracket and the universal shaft, etc. This method provides a basis for making relevant remedial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ailure hazard analysis of other key mechanisms of the three Gorges ship lift.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集团公司机电工程局升船机项目部;
【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CFC833) 三峡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SDYC2016072)
【分类号】:U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岩滩升船机总体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J];水力发电;2001年05期
2 骆世钟;三峡升船机不宜缓建[J];中国水运;2001年10期
3 孙精石,周华兴,赵德志,李金合;关于升船机的调查研究[J];水道港口;2001年03期
4 ;世界上第一台旋转升船机[J];水利科技;2001年S1期
5 骆世钟;升船机是航运和发电的共同需要[J];水运管理;2001年10期
6 ;信息博览[J];江苏水利;2001年06期
7 谢兵兵,王晨,肖威;升船机主提升电力拖动系统研究与设计(二)[J];制造业自动化;2002年08期
8 王仁龙;桂林市木龙湖升船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10期
9 张伯艳,刘云贺,刘克平,李德玉;向家坝升船机的抗震计算[J];水利水电技术;2004年04期
10 廖乐康,于庆奎,黄发涛;清江隔河岩升船机主提升机安全制动系统设计[J];人民长江;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杰;唐澍;;三峡升船机运动仿真与可视化模拟[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于庆奎;;液压技术在现代升船机工程上的应用[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于庆奎;方晓敏;;隔河岩升船机船厢对接锁锭装置设计研究[A];水工机械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7年
4 孙小明;;升船机卷扬提升系统中减速器齿侧间隙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A];中国的经济建设与21世纪的物料搬运技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宋一乐;李正农;孟吉复;龚义斌;赖耀祺;;百色水利枢纽第二级升船机前筒柱部分三维有限元静、动力分析[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6 李正农;宋一乐;龚义斌;孟吉复;赖耀祺;;百色水利枢纽第二级升船机前筒柱部分抗震可靠度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7 宫必宁;;景洪水电站升船机塔楼结构动力分析[A];华东五省振动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8 田力;黄应军;;三峡工程升船机高边坡预锚施工与监测成果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9 任宝良;;三峡升船机风环境与表面风压[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10 张树君;;水口升船机主提升拖动系统直流调速控制技术浅析[A];全国水电厂技术改造学习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小明邋通讯员 新中;三峡升船机设计通过审查[N];湖北日报;2007年
2 刘敏邋金锋;三峡升船机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N];中国水运报;2007年
3 记者 小明邋杨麟 通讯员 刘敏 金锋;三峡升船机开工建设[N];湖北日报;2007年
4 记者 夏静邋通讯员 郭铁军 彭业华;三峡升船机主体工程在宜昌签约兴建[N];光明日报;2008年
5 记者 小明邋特约记者 陈鉴;葛洲坝承建世界最大升船机工程[N];湖北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杨朝晖 乔地;全球首套新型水力式升船机通过工厂试车验收[N];科技日报;2010年
7 孙文涛;七○九所完成三峡升船机监控系统电气设计[N];中国船舶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郭立琦 特约通讯员 高宜强 刘焕;葛洲坝集团攻克世界最大升船机难关[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吴笛 唐泽林 刘应;三峡升船机水域监管系统明年开建[N];中国交通报;2013年
10 向俊松 侯国佼;三峡升船机航运调度系统开建[N];中国水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钮新强;三峡升船机结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高建勇;大型升船机塔柱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武滢;大型升船机驱动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建模[D];东北大学;2012年
4 李海涛;三峡升船机中的耦合动力学问题[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涂建维;MR阻尼器的研究及其在升船机地震鞭梢效应上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涛;三峡升船机传动系统虚拟样机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刘红兵;升船机主拖动系统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周耀;三峡大坝升船机地震智能控制及螺栓节点刚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郑朝印;升船机监控系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5 陈莉;升船机结构振动逻辑控制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邓小山;高耸升船机结构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志勇;全平衡重垂直升船机特殊情况的动力学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杨震;垂直升船机船舶进出船厢水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曾非凡;三峡升船机与船闸联合调度闸室编排算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10 赵涛涛;三峡升船机组件制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985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8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