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的路基刚度提高方法
本文选题:路面结构 + 弯沉等效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0期
【摘要】:为满足路面结构对路基刚度的要求,基于弹性半空间和双层弹性体系弯沉等效原则,进行路基刚度补偿设计,揭示路基刚度、加铺材料刚度和加铺层厚度对加铺效果的影响。在大型加速加载试槽中选取一段足尺试验路,铺筑级配碎石刚度补偿层,计算并实测路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对典型路面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按弯沉等效原则计算的路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理论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较吻合,能指导刚度补偿层的设计;当路基当量回弹模量从40 MPa提高至120 MPa时,路面结构的整体刚度提高26.9%,水稳层底的拉应力降低15.1%,说明提高路基刚度,能够有效提高路面结构的耐久性。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avement structure for roadbed stiffnes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deflection of elastic half-space and double-layer elastic system, the subgrade stiffness compensation desig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influence of roadbed stiffness, overlay material stiffness and overlay thickness on the overlay effect is revealed. A full-scale test road was selected in the large-scale accelerated loading test slot to build the graded crushed stone stiffness compensation layer to calculate and measure the equivalent elastic modulus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roadbed. The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of typical pavement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equivalent elastic modulus of the top surface of roadbed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equivalent principle of deflec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test results, which can guide the design of the stiffness compensation layer. When the equivalent modulus of resilience of subgrade is increased from 40 MPa to 120 MPa, the overall stiffness of pavement structure is increased by 26.9, and the tensile stress at the bottom of water-stabilized layer is reduced by 15.1.This indicates that the durability of pavement structure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by increasing subgrade stiffness.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8055)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JJ3337)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16C0051) 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2015318825120) 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Kq1701078)~~
【分类号】:U416.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老关;;新型抗滑层路面结构获国家专利[J];公路交通技术;2008年03期
2 李永涛;;价值工程在路面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年05期
3 徐光辉,冯钧,田波,钟阳,王哲人;路面结构动力系统响应问题的求解[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4 徐永祥;;永久性路面结构技术应用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年03期
5 吴五星;超载、路面结构对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形成的影响[J];湖南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6 张静利;浅析经典路面结构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新的发展方向[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1期
7 王华,过年生;六安-叶集高速公路多层路面结构体系受力性能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8期
8 叶家玮,吴鹏,郑国梁;基于路面雷达的路面结构缺陷检测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9 孙贤斌;刘明;薛涛;;基于神经网络的路面结构动力仿真分析[J];路基工程;2007年02期
10 王广宾;;县乡道路路面结构问题分析[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忠达;;路面结构的模糊概率可靠度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2 魏翠玲;李秋英;王羡农;;路面结构性能评价与材料参数的动态反算[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3 朱向荣;王金昌;毛红梅;吴钰骅;;简化模型对路面结构体工作性状影响探讨[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富海鹰;蒋鑫;;杭州湾大桥X标段预制场运梁通道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5 王德群;;RCC板温度场测定与分析[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6 王尚;肖峰;朱兵兵;;安徽省县乡公路改造工程中新老路结合部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及控制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慧敏;顾启英;;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路面结构组合方案研究[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薛彦卿;石小武;朱国娟;陈辉方;张莉;王晶;;交通荷载作用下脱空刚性路面的疲劳损伤机理[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汪涯;郑传超;陈文敏;;轴对称弹性空间问题通解的一种新形式[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席宣;因地制宜选材 不拘一格修路[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记者 贺云鹏;富昂公路建成通车[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3 记者 姜艳;我省加快建设智能化信息化高速公路[N];河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吉庆;路用粒料类材料安定行为及路面结构安定性分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俊卿;地基—路面结构体系的静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熙颖;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季冻区典型路面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梁新政;路面结构层应力非线性特性反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夏永旭;涵洞、通道上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6 高Z腪,
本文编号:1990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90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