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路岭隧道温度场特性分析
本文选题:多年冻土隧道 + 温度场 ; 参考:《现代隧道技术》2015年01期
【摘要】:对于青藏高原海拔4 000 m以上多年冻土区的长大公路隧道温度场特性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文献报导。文章针对青海省G214线控制性工程姜路岭隧道出口段的围岩、支护结构及洞内外环境温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实测,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沿隧道径向、纵向一定范围内围岩和衬砌结构温度变化规律,并采用正弦函数回归法对隧址区洞内外环境气温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1)多年冻土区隧道洞内外气温的相互关系和隧道内围岩及衬砌结构温度的纵向分布规律两方面的变化情况是基本一致的;(2)在隧道施工中,各断面径向温度场伴随着洞外大气温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同时在纵向方向上也发生了变化;(3)多年冻土隧道围岩温度沿径向变化幅度较大的深度约为2.7~3 m,而在季节性冻土隧道中约为10 m。
[Abstract]: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long highway tunnel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 above 4 000 m above sea level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in China. Aiming at the surrounding rock,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unnel of Jiangluling Tunnel, a control project of G214 line in Qinghai Province,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ut a one-year field survey. The radial direction along the tunnel has been analyzed and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law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lining structure in a certain longitudinal range is analyzed and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unnel area is fit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sinusoidal function regres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ir temperatur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unnel in permafrost region and the long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lining temperature in the tunnel are basically the same in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The radial temperature field of each section changes continuously with the change of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outside the tunnel.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ermafrost tunnel is about 2.7m3 m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and about 10 m in the seasonal frozen soil tunnel.
【作者单位】: 公路隧道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U4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远明,喻文兵,吴紫汪,何平,张孟喜;寒区圆形截面隧道温度场的解析解[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陈建勋;罗彦斌;;寒冷地区隧道温度场的变化规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3 晏启祥,何川,曾东洋;寒区隧道温度场及保温隔热层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赖远明,刘松玉,吴紫汪;寒区挡土墙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问题的非线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5 张学富,苏新民,赖远明,喻文兵;寒区隧道三维温度场非线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6 马国川;雷波;陈雨;袁艳平;;渗流对铁路隧道内空气温度的影响[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1期
7 吕康成;吉哲;马超超;许鹏;;寒冷地区隧道温度、渗流规律与冻害预防[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1期
8 郝飞;孙全胜;;寒区公路隧道温度场及保温层的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1期
9 张学富;喻文兵;刘志强;;寒区隧道渗流场和温度场耦合问题的三维非线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10 宋冶;廖凯;刘玉勇;;高原冻土隧道冻融圈监测系统[J];现代隧道技术;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水伟厚,高广运,韩晓雷,吕康成;寒区隧道围岩导温系数及其冻深分析[J];地下空间;2002年04期
2 芮易;尹玫;李晓军;;软土地层单排管冻土帷幕温度场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3 刘为民,何平,张钊;土体导热系数的评价与计算[J];冰川冻土;2002年06期
4 肖建章,赖远明,张学富,喻文兵,张淑娟;青藏铁路旱桥的三维温度特性分析[J];冰川冻土;2004年04期
5 高志华,曾辉辉,刘志强,张明义;无单元伽辽金法及其在瞬态温度场中的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5年04期
6 刘国玉;;达坂山公路隧道冻土工程问题和工程防治措施[J];冰川冻土;2006年06期
7 罗彦斌;陈建勋;王梦恕;;隧道冻害等级的划分[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裴捷,水伟厚,韩晓雷;寒区隧道围岩温度场与防水层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4期
9 王成;丁敏;李晓红;;季节性冻土隧道的温度场与应力场耦合数值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10 徐建富;张学富;;昆仑山隧道治理漏水方案设计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沈宇鹏;许兆义;王连俊;魏庆朝;;多年冻土区站场路基的热水力耦合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刘建军;谢军;;岛状多年冻土管道周围热-水-应力耦合数值模拟[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3 赵勤俭;肖伟;易图兵;;浅论寒冷地区高速铁路隧道温度场变化特性及其影响[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巩生龙;肖明清;任辉龙;蔡永昌;;温度应力对海中明挖法隧道受力变形的影响分析[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吕康成;邢进;刘军;王德民;;衬砌施工缝梯形排水止水带及安装工艺[A];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史小丽;基于环境因素的公路隧道路面结构型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郑平;冻土区埋地管道周围土壤水热力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奚家米;深厚富水软岩井筒冻结壁力学特性及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5 朱艳峰;高速铁路长大隧道热力效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6 毛雪松;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水热力场耦合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汤国璋;多年冻土隧道开挖稳定性及其渗漏水特征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8 谢红强;隧道工程热液固多场耦合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张全胜;寒区隧道围岩损伤试验研究和水热迁移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10 肖同刚;隧道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安全性分析评价及其工程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忠;寒区公路隧道二次衬砌环向裂缝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蔡田;基于温度效应的隧道二次衬砌受力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王小艳;路基不均匀变形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鄢桂龙;长大隧道热铺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时效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吕振后;寒区冷却路基的冷却效果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6 姚伟;寒区隧道冻害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佳祥;寒区隧道内气温分布规律预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吕晓涛;深厚富水基岩井筒冻结壁砂质泥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马建新;高寒地区特长公路隧道温度场及保温隔热层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汪海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温度场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向东;刘瑞锋;;基于“一线总线”的冻结法温度监测系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2 乜风鸣;寒冻地区铁路隧道气温状态[J];冰川冻土;1988年04期
3 何春雄,吴紫汪,朱林楠;祁连山区大坂山隧道围岩的冻融状况分析[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4 赖远明,喻文兵,吴紫汪,何平,张孟喜;寒区圆形截面隧道温度场的解析解[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5 张耀;何树生;李靖波;;寒区有隔热层的圆形隧道温度场解析解[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6 胡润峰;NTC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J];传感器世界;2001年07期
7 吕康成,崔凌秋;季冻区隧道渗漏与冻害防治研究[J];公路;2005年06期
8 谢红强;何川;李永林;;寒区隧道结构抗防冻试验研究及仿真分析[J];公路;2006年02期
9 何春雄,吴紫汪,朱林楠;严寒地区隧道围岩冻融状况分析的导热与对流换热模型[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9年S1期
10 陈建勋;罗彦斌;;寒冷地区隧道防冻隔温层厚度计算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亦元;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及工艺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文昊;寒区特长公路隧道抗防冻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王余富;寒区公路隧道温度场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史晓蕾;铁路隧道内热湿环境与通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张丹;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井群换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剑,史世雍,周淑春;隧道围岩三轴压缩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03期
2 菅玉奇,樊丽文;杭新景高速路设岭隧道右线塌方治理措施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5年04期
3 ;信息[J];公路隧道;2006年01期
4 闫东;;隧道塌方分析及其整治[J];铁道建筑;2007年01期
5 李雷;张慧;张涛;;Q体系分类法在窝梁隧道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30期
6 张楠;王述红;王晓明;李飞;;含弱层围岩的隧道变形破坏过程模型实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7 许建聪;;隧道围岩 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8 彭振宾;;隧道围岩温度场特性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7期
9 程选生;郑颖人;田瑞瑞;;隧道围岩结构地震动稳定性分析的动力有限元强度折减法[J];岩土力学;2011年04期
10 杨驰;;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与可靠度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继伟;钟国;;韩家岭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戚承志;钱七虎;王明洋;陈剑杰;;深隧道围岩分区破裂的数学模拟[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阳友奎;;应变软化地层中隧道围岩响应的解析[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李松;祝家麟;;三维弹粘塑性边界元法分析隧道围岩[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黄伦海;;隧道围岩稳定分析的相似模型实验研究[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李之达;黄强;李耘宇;;联拱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与黏弹性分析[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杜健;王文忠;那云龙;;白茫雪山1号隧道工程地质评价[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_5_7勇;李圫才;朱},
本文编号:1993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9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