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梁—拱组合桥拱脚钢混结合区域力学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9 13:20

  本文选题:传力机理 + 部分填充混凝土 ; 参考:《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梁-拱组合桥拱脚结合区域的力学行为对全桥的结构受力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拱脚结合段构造进行局部受力分析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论文以30m+40m+30m梁-拱组合桥为工程依托,利用ANSYS软件建立拱脚钢混结合段局部有限元模型,研究结合段的传力机理、各构件的应力分布形式,分析钢箱拱肋节段部分填充混凝土的作用机理及效果,探究结合段在受力破坏全过程仿真中的非线性行为。在运营使用阶段,结合段各构件应力水平明显低于材料强度允许值,且均表现为明显的局部受力行为,局部应力集中或高应力区域呈细长带状分布,各构件利用率不高,局部受力合理性差。填充混凝土能有效的卸载钢箱拱肋部分内力,并显著改善结合段各构件的应力分布,降低构件应力水平。运用ANSYS软件模拟钢和混凝土的材料非线性特性,并对局部有限元模型进行逐级加载,模拟结构从弹性阶段到受力破坏的全过程非线性行为。结合段各构件在加载过程中均表现为局部破坏(混凝土材料压碎、钢屈服)。局部模型的荷载-位移曲线平滑无明显突变,结构的宏观力学响应比较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延性。
[Abstract]: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arch joint area of the beam-arch composite bridg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tructural stress and safety of the whole bridge. Therefore, the local stress analysis of the arch joint section must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Based on 30m 40m 30m beam-arch composite bridge, the loc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steel-concrete joint section with arch foot is established by ANSYS software, and the mechanism of force transfer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each member are studi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partially filled concrete in steel box arch rib segment, and probes into the nonlinear behavior of the combined section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mechanical failure. In the operation stage, the stress level of each member in the combination section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allowable value of the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and all of them show obvious local stress behavior, the local stress concentration or the high stress area is a slender band distribu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each component is not high. The rationality of local force is poor. The filling concrete can effectively unload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arch rib of steel box, improv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each member in the joint section, and reduce the stress level of the member. The material nonlinear behavior of steel and concrete is simulated by ANSYS software, and the local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loaded step by step to simulate the nonlinear behavior of the structure from elastic stage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failure. In the loading process of each member in the joint section, the concrete material is crushed and the steel yield. The load-displacement curve of the local model is smooth and has no obvious abrupt change.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and has certain ductility.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建根;赵跃宇;;大跨度斜拉拱组合桥极限承载能力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蒋月海;刘志宏;;缩口钢承板组合桥面应用情况介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05期

3 岳军声;陈克群;周承涛;;大跨度吊拉组合桥的检测试验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08年04期

4 刘宇闻;傅少君;瞿国钊;;V形刚构-拱组合桥静力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0期

5 王海斌;王星星;杜娟;;倒“V”字型组合桥设计应用研究初探[J];硅谷;2011年09期

6 赵辉;叶锦华;范良;;三角刚架悬吊连续梁组合桥施工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J];世界桥梁;2012年05期

7 黄湘柱,孙文智,宣道光,陆锡铭;边孔采用■型刚构组合桥台设计与施工[J];华东公路;1995年03期

8 雷昌龙;钢-混凝土组合桥中新的剪力连接器的发展与试验[J];国外桥梁;1999年02期

9 宗周红,林杰,车惠民;组合桥混凝土开裂:试验、模型和设计建议[J];世界桥梁;2002年04期

10 王莲香,周水兴;马来西亚吉隆坡普特拉贾亚城的斜拉拱组合桥[J];世界桥梁;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建根;王连华;周海兵;赵跃宇;;大跨度斜拉拱组合桥非线性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2 罗世东;瞿国钊;;V形连续刚构—拱组合桥设计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蒙云;孙淑红;;吊拉组合桥结构体系研究与决策[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蒙云;钟轶峰;孙淑红;上官兴;;乌江P.F.C吊拉组合桥荷载检测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5 蒙云;上官兴;马春生;吴同鳌;孙淑红;钟轶峰;;伶仃西航道1000m跨径吊拉组合桥方案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6 马亚舟;;浅谈大跨度吊拉组合桥的发展[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国平;;连续拱梁组合桥的特性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8 陈峰;姜海波;邓少伟;;连续拱梁组合桥加固结构分析[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孙向波;;梁拱组合桥动力特性研究[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阶亮;吴竣;张浩然;李国平;;钱江四桥双层桥面拱梁组合桥的时效性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杨军 通讯员 李靖巍;我国最大跨度混凝土连续梁钢桁组合桥完工[N];人民铁道;2013年

2 本报记者 滕继濮;一桥飞架 彩虹变通途[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侯文崎;铁路钢—混凝土组合桥及剪力连接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勾红叶;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V形刚构拱组合桥受力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勇灵;梁—拱组合桥拱脚钢混结合区域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永杰;自锚式吊拉组合桥设计及力学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张广山;大跨径吊拉组合桥技术经济效益分析[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4 王信宗;超大跨径吊拉组合桥结构体系及分析方法的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年

5 滕炳杰;V形刚构—拱组合桥受力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赵华;大跨径吊拉组合桥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7 黄玲玉;大跨度V形墩连续刚构拱组合桥结合部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贾渊;大跨连续刚构拱组合桥仿真计算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赖良俊;吊拉组合大桥的结构行为分析[D];重庆交通学院;2003年

10 龚俊虎;大跨度V形墩连续刚构与拱组合桥受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99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99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5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