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扩孔微型桩受力和变形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8 13:12

  本文选题:新型半整体式桥台桥梁 + 扩孔微型桩 ; 参考:《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为了研究扩孔微型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在有无扩孔、不同扩孔深度、不同扩孔孔径、不同扩孔材料4种参数下对微型桩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计算得到了扩孔微型桩桩身弯矩和侧向位移,并分析得到了不同扩孔参数下微型桩的桩身弯矩与侧向峰值位移对应的埋深位置及桩身弯矩与位移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扩孔微型桩桩身峰值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土体表面位置,并随桩深不断减小,扩孔后微型桩桩身峰值弯矩和峰值位移增大;随着扩孔深度的增加,桩身峰值位移和桩身峰值弯矩也增大,并且桩身峰值弯矩最大值点有向下移动的趋势;所得结论可为地震作用下扩孔微型桩受力和变形性能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新型半整体式桥台桥梁中扩孔微型桩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reaming micro-pile under seismic action, the shaking table test of miniature pile was carried out under four parameters: with or without reaming hole, with different reaming depth, with different pore diameter and with different reaming material. The bending moment and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miniature pile with reaming hole are calculated, and the burying depth of pile bending moment and lateral peak displacem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bending moment and displacement of pile body are analyzed under different reaming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peak displacement of the miniature pile body appears in the soil surface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depth of the pile, and the peak bending moment and the peak displacement of the pile body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pth of the enlarged hole, and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the pile bod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pth of the pile. The peak displacement of pile body and the peak moment of pile body also increase, and the maximum point of peak moment of pile body tends to move downwards, which can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stress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reaming micro-pile under earthquake.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ype semi-integral bridge.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126,51578161)
【分类号】:U443.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清军,赵云峰,王汉东,楼梦麟;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地基土域的数值模拟[J];力学季刊;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庄一舟;程俊峰;李增锋;王胜智;;基于振动台试验的扩孔微型桩受力和变形性能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2 庄一舟;陈云;黄福云;钱海敏;;频率对微型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影响的试验研究[J];世界桥梁;2016年05期

3 袁勇;黄伟东;禹海涛;;地下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箱应用现状[J];结构工程师;2014年01期

4 袁林娟;刘小生;汪小刚;杨正权;杨玉生;;振动台土-箱结构模型动力特性及反应的解析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5 方林;蒋树屏;林志;王芳其;;穿越断层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6 李振宝;李晓亮;唐贞云;纪金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综述[J];震灾防御技术;2010年04期

7 杜建国;林皋;张洪海;;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工业建筑;2009年S1期

8 朱长安;高波;索然绪;;强震区隧道洞口段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01期

9 陶连金;王沛霖;边金;;典型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翔;微型桩设计及施工[J];工程勘察;2003年06期

2 陈素青;微型桩在某厂房改建中的设计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12期

3 ;微型桩[J];岩土工程界;2006年08期

4 张振;;微型桩的构造及施工工艺[J];中华建设;2011年07期

5 郑雷;;建筑物改造中微型桩基础替换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1年22期

6 闫金凯;殷跃平;马娟;;滑坡防治独立微型桩性状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年04期

7 吴璋;何坤;王增琪;田华光;;微型桩的被动锚固作用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年06期

8 胡明;雷用;李林;陈平;;微型桩计算方法研究综述[J];重庆建筑;2012年12期

9 张瑛;何计彬;梁炯;李乾坤;;抗滑工程中微型桩工作机理研究现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01期

10 徐小林;王全才;王浩;吴清;;排架式微型桩组合结构受力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光文;;微型桩处理滑坡的设计方法[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2 赵斌;刘国辉;;微型桩若干问题的探讨[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户巧梅;龚雯;张会明;;空间刚架微型桩体系加固边坡的内力初步探讨[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白;刘小丽;黄敏;;微型桩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与思考[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书伟;朱本珍;马惠民;;框架微型桩结构抗滑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剑平;陈启辉;尹燕池;田文宝;;微型桩在建筑物室内增层改造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7 陈仁朋;龚健;陈云敏;吕凡任;应建国;程光明;;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原型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王唤龙;周德培;肖维民;;微型桩组合结构合理单元间距的探讨[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许珂;;微型桩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10 肖国平;李金霞;孙文涛;刁鲁明;王静娣;;微型桩在高炉改造地基托换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津邋陈利;±800kV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微型桩基础试验进展顺利[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唤龙;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受力机理与防腐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树丰;汶川地震滑坡微型桩防治工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孙书伟;微型桩结构加固边坡受力机制和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世刚;黄土滑坡中抗滑微型桩工作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郑振通;微型桩加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对比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3 范叩鑫;微型桩加固堆积层膨胀土滑坡模型试验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4 牛文庆;微型桩支挡结构地震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6年

5 李昌龙;山区公路滑坡微型桩受力机理及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6 张本禄;基于边坡应急处治的微型桩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7 刘华飞;雨水作用下土坡微型桩群加固机理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8 陈佳星;微型桩与锚索复合支护输电塔高边坡应用研究[D];南昌工程学院;2017年

9 马廷雷;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程序化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张益锋;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受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35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035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1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