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行波效应对大跨连续刚构桥易损性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1 09:36

  本文选题:高墩桥 + 增量动力分析 ; 参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为了分析地震动的行波效应对山区大跨连续刚构桥易损性的影响,以西南地区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采用谱兼容的方法选取了20条地震记录对桥梁结构进行了一致激励和多点激励下的增量动力分析,并得到其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墩高越高,桥墩相对位移越大,最高墩的相对位移为矮墩的1.03~2.81倍,但矮墩发生损伤的概率要大于高墩,在抗震设计中应得到重视;与一致激励相比较,考虑行波效应时,矮墩发生轻微损伤和中等损伤的概率降低,高墩发生轻微损伤和中等损伤的概率增大,但行波效应会同时增加矮墩和高墩发生严重损伤的概率,因此在高墩桥的抗震设计中,特别是在高烈度地区,应考虑行波效应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raveling wave effect of ground motion on the vulnerability of long-span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in mountainous area, a long-span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with high piers in southwest China was studied. The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of bridge structure under uniform excitation and multi-point excitation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spectral compatible method and 20 seismic records are selected and their vulnerability curve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pier height, the greater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bridge pier.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the highest pier is 1.03or 2.81 times of that of the low pier, but the probability of damage of the pier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pier. When considering 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 the probability of slight and moderate damage of short pier decreases, while that of high pier increases, but traveling wave effect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serious damage of short pier and high pier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of traveling wave effect on bridge structure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high pier bridge, especially in high intensity area.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8465,5150847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技创新资助项目(SWJTU2014CX037EM) 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项目(Z2014032)
【分类号】:U442.55;U448.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庆祥;沈祖炎;;结构地震行波效应分析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1期

2 张静娟;高大峰;刘伯栋;;多跨连续梁桥地震行波效应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3 张涛;张海;林君南;;行波效应对高架桥梁地震碰撞反应的影响[J];中国公路;2012年24期

4 李云;钟铁毅;冯卫军;;行波效应对大跨度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J];结构工程师;2009年05期

5 刘承刚;;考虑行波效应的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年01期

6 宋丹;田小红;吴辉科;;大跨度刚构桥的行波效应影响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2007年02期

7 亓兴军;李小军;周国良;;行波效应对大跨刚构连续桥梁半主动控制影响分析[J];地震学报;2006年02期

8 黄小国;胡大琳;张后举;;行波效应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罗棋少;于向东;;大跨连续刚构桥梁的行波效应分析[J];华东公路;2009年04期

10 张巍;陈清军;;土桩结构非线性相互作用体系行波效应的并行计算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庆祥;沈祖炎;;结构地震行波效应分析综述[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2 张茜;张伟;刘健新;;行波效应对大跨度刚构桥地震反应的影响[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陆新征;张炎圣;江见鲸;;考虑行波效应大型高架桥梁地震破坏的仿真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赖苍林;宗周红;;考虑行波效应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郑家树;;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行波效应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6 袁万城;王玉贵;杨玉民;范立础;;曲线梁桥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6年

7 刘攀;王琳;倪樵;;考虑行波效应的地震波激励[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玉峰;考虑碰撞效应的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辉;大跨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行波效应理论及地震易损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2 李宁;地震波的行波效应对550kV GIS的位移和应力响应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3 庞继磊;考虑行波效应的输电塔线耦联体系多维地震响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4 王英力;框架结构行波效应的地震波频率因素影响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年

5 周露;多跨连续隔震桥梁地震行波效应分析[D];广州大学;2013年

6 方晖;立交桥在行波效应下的抗震性能的分析和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年

7 郑三念;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地震行波效应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8 郑海;行波效应下多跨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郑重;基于行波效应的特大跨拱桥地震易损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10 林君南;考虑行波效应的高架桥梁地震碰撞反应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48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048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2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