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箱双室箱梁对称弯曲时的局部扭转效应
本文选题:单箱双室箱梁 + 竖向弯曲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7期
【摘要】:为研究单箱双室箱梁在对称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征,基于横截面的荷载等效原理与荷载分解,分析了单箱双室箱梁对称弯曲时的局部扭转效应。基于截面的剪力流平衡和箱室受力分解,得到了局部扭转的等效荷载及应力计算式。通过与有机玻璃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局部扭转效应计算式的正确性,并获得了单箱双室简支箱梁的局部扭转效应下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单箱双室箱梁在仅中腹板作用竖向荷载及两边腹板作用相等竖向荷载时,均存在纵向弯曲和局部扭转的组合变形模式。局部扭转由约束扭转、畸变和横向弯曲效应组成,在截面引起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局部扭转效应的理论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和板壳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表明基于截面剪力流等效的局部扭转荷载求解方法对双室箱梁是适用的;单箱双室箱梁的局部扭转效应在荷载作用点附近截面最为突出,截面上、下缘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以中腹板为拐点呈折线分布,其应力分布和大小与荷载在横截面上作用的部位紧密关联;对算例箱梁,局部扭转效应产生的纵向应力可达初等梁弯曲应力的25%。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box and double chamber box girder under symmetrical vertical load, the local torsional effect of symmetrical bending of single box and double chamber box girder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oad equivalence and load decomposition of cross section. The equivalent loads and stresses of local torsion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shear flow equilibrium of the section and the stress decomposition of the chamber. By comparing with the results of model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organic glas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local torsional effect is verified,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single-box and double-chamber simply supported box girder is obtained under the local torsional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combined deformation modes of longitudinal bending and local torsion for single box and double chamber box girder under only vertical load on the middle web and equal vertical load on both sides of the web. Local torsion consists of confined torsion, distortion and transverse bending effect, which causes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stresses in the cross section.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of local torsion effect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odel test and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plates and shells. It shows that the local torsional load solu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cross-section shear flow is applicable to the double-chamber box girder. The local torsional effect of single box and double chamber box girder is the most prominent in the section near the load acting point. On the section, the longitudinal stress and transverse stress of the lower edge of the box girder are distributed in a broken line at the inflection point of the middle web plat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sition of the load acting on the cross section, and the longitudinal stress due to the local torsional effect can reach 25 parts of the bending stress of the elementary beam for example box girder.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株洲高铁工务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68031) 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1506RJIA029) 兰州交通大学优秀平台项目(201601)
【分类号】:U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缪文辉;;客运专线四线简支梁设计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6年07期
2 蔺鹏臻;孙理想;杨子江;冀伟;;单箱双室简支箱梁的剪力滞效应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3 雒敏;蔺鹏臻;孙理想;;单箱双室箱梁的剪力滞效应分析[J];力学与实践;2013年06期
4 张元海;李琳;林丽霞;孙学先;;以附加挠度作为广义位移时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的梁段有限元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5 程翔云;双室箱梁顶板的横向计算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樊雯;;合作的力量——小组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J];好家长;2017年17期
2 黄舒华;;培养大班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小组合作能力的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昱斌,张虎;高层建筑扭转效应的改善[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3年03期
2 许国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转效应的控制方法[J];建筑结构;2005年10期
3 马升东,周德源,孙良宏;平面L形高层建筑的扭转效应分析及对策[J];结构工程师;2005年01期
4 代玉滨;姜郁;;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转效应的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5 李俊锋;杨奕芬;;一种控制结构位移比及扭转效应的方法[J];建筑科学;2010年S2期
6 黄慧鹏;;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效应[J];广东建材;2011年01期
7 汪建康;;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转效应的控制方法[J];门窗;2014年03期
8 沈晓锋,季征宇,储诒;阶梯形高层建筑的扭转效应分析及对策[J];结构工程师;2002年03期
9 陈晓航;浅谈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效应[J];江苏建筑;2003年02期
10 尹起军;;高层建筑地震扭转效应的控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德源;马升东;孙良宏;;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扭转效应的探讨[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2 刘玉虹;;浅谈通过计算限制建筑结构的扭转效应[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3 于保军;燕中;;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振效应的控制措施[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4 李邱华;舒赣平;;某不规则多层钢框架结构扭转效应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宪鹏;增强结构抗扭刚度的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辉;山地掉层结构扭转控制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王俊;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和扭转效应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
4 邓毅;小半径曲线PC箱梁桥悬臂施工扭转效应数值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5 沈程;山地掉层结构横坡向扭转效应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6 范帅;山地框架结构的扭转效应及扭转控制指标的适用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刘高峰;平面不规则长形高层建筑结构扭转效应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丹丹;基于时间序列的结构扭转效应建模与识别[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周利清;水平地震作用下框筒结构扭转效应的分析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李志慧;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扭转效应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71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07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