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高速公路匝道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9 19:50

  本文选题:高速公路 + 匝道系统 ; 参考:《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的保有量也在迅速增长,城市之间的联系也越发密切,高速公路的纽带作用更加突出。在该背景下,高速公路的通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匝道作为连接公路、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或两条高速公路之间的接驳路段,具有收费功能的同时,具有高速公路管理控制功能。呈现出设计时速较低,交织点多且功能多的特点,其与高速公路主线的交织是产生交通安全问题,从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核心节点;高速公路的收费功能使其具有复杂的机电设备软硬件支持。而就目前国外内的工程应用上来看,高速公路匝道系统的设计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理论上也缺乏匝道系统优化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本文在分析高速公路匝道系统的交通流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元胞自动机为技术手段建立了高速公路匝道系统交通流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对高速公路匝道系统在不同的交通需求下收费通道数量、匝道长度、交织区长度等对交通安全、道路通行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参数的变化实验确定出收费通道数量、匝道长度、交织区长度等具体参数的优化值。具体以承唐高速的安匠收费站匝道路段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得到不同交通需求下收费站通道数量、匝道长度和交织区长度的最优值,以及路面物理设施和路侧电子设施相结合的设计内容,从而为高速公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th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s is also growing rapid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ose, and the role of highway ties is more prominent. In this context, the highway traffic demand is also increasing, and the ramp, as a link between highway, urban road and expressway or between two freeways, has the function of charging fees. It has the function of highwa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speed, many intertwined points and many functions. The interweaving with the main line of highway is the core node that causes traffic safety problems and affects the road capacity. The toll collection function of freeway makes it have complex hardware and software support of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freeway ramp syste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ramp system are also lacking in theo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reeway ramp system, a simulation model of freeway ramp system traffic flow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cellular automata as technical means.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oll lane number, ramp length and interlaced area length on traffic safety and traffic capacity of expressway ramp system under different traffic demand are analyzed through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optim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number of toll channels, the length of ramp and the length of interlaced area are determined by the experiment of these parameters. Taking the ramp section of Anshi toll station of Chengtang Expresswa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optimal value of the number of toll station passage, the length of ramp and the length of interlaced area under different traffic demand are obtained. And the design content of the road physical facilities and the road side electronic facilities, thus provid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xpressway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ensure traffic safety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ffic.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明宝;贺国光;;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仿真[J];系统工程;2007年12期

2 王兴举;宫城俊彦;;强化学习型匝道控制模型的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高万宝;邹娇;吴坚;;考虑尾气排放的匝道控制最优化算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3年01期

4 嘉捷;;城市内高速公路与快速路匝道控制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7期

5 许伦辉;卢旺仪;周静;;高速公路匝道协调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6 李健;贾元华;陈峰;;一种新的匝道排队时间模型及其控制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5期

7 陈峰;贾元华;牛忠海;易惠欣;宋惠娟;;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结合部匝道控制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年01期

8 张长君;邹开其;;恶劣气象条件下高速公路匝道控制的神经网络方法[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6年03期

9 WINYOOPADIT Sarintorn;;基于微观仿真的匝道控制算法的比较评价(英文)[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年05期

10 王世明;徐建闽;;可接受间隙匝道控制策略及其参数标定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兆升;王彦新;保丽霞;陈昕;刘新杰;;高密度区匝道控制和诱导在高速公路通道管理中的协同运作[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姬杨蓓蓓;杜豫川;孙立军;;城市快速路交织段的仿真和匝道控制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梁新荣;韦彦秀;;人工免疫控制器在高速公路匝道控制中的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易汉文;智能交通系统:效益与成本(二)[N];中国交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健;结合部路网匝道系统结构分解与协同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雷丽;城市高架路-匝道-地面交通的交互作用及交通流特性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3 慈玉生;快速路匝道连接段通行能力与匝道设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王世明;快速路匝道连接段交通信号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陈学文;城市快速路匝道优化控制策略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杨;高速公路可变速度控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郝建根;数据驱动控制方法在交通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涛;城市快速路匝道分布类型的通行效率对比分析及优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春萌;城市交织区匝道动态逼近的预测控制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张炜;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口匝道安全设计与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4 牛蕾;高速公路匝道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秦丹丹;基于风险分析的高速公路匝道控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孟瑞芳;高速公路匝道周边空间景观的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高磊;高速公路多匝道协调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丁晔;一种改进的协作式匝道控制方案[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彦虎;基于混沌的高速公路匝道控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任三军;高速公路匝道局部感应调节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3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083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2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