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矮塔斜拉桥箱梁空间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18 13:56
【摘要】:矮塔斜拉桥兼有塔矮、梁刚、索集中及外形美观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从结构特点来看,矮塔斜拉桥是在斜拉桥和连续梁桥之间的一种过渡桥型,斜拉索只分担部分荷载,还有大部分的荷载由主梁的抗弯、抗剪来承受。市政建设中的矮塔斜拉桥的宽度一般多达三十米以上,宽幅梁体受力复杂,空间应力不均匀现象十分严重。如主梁的0号块,不但其自身构造复杂,而且其作用荷载也是多变的,在设计时难以把握。同时现行规范主要是针对柔细梁的混凝土结构,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宽幅箱梁结构,现行规范显然有它的局限性,以至于发生混凝土开裂现象,却无法从现行规范的设计验算方法中找到相应的验算应力。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以某跨颖河矮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Civil 2012建立全桥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详细分析颖河大桥的整体受力特性,然后利用Midas/Fea 3.6建立0号块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最大悬臂阶段和成桥阶段的应力分布特点,再进一步建立6号块~8号块的空间实体模型,利用完整验算应力理论对7号块的抗裂性进行精细化分析。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此类桥梁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Abstract]:The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short tower, rigid beam, concentrated cable and beautiful appearance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and widely used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low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is a kind of transition bridge between the cable-stayed bridge and th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The cable-stayed cable only shares part of the load, and most of the load is borne by the bending and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main beam. The width of the low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in municipal construction is generally more than 30 meters, the force of the wide beam body is complex, and the spatial stress uneven phenomenon is very serious. For example, block 0 of main beam is not only complicated in structure, but also variable in load, so it is difficult to grasp in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the current code is mainly aimed at the concrete structure of flexible beam. For more and more wide box girder structures, the current code obviously has its limitations, so that concrete cracking occurs. However, the corresponding checking stress can not be found from the design checking method of the current code. In view of the above situation, this paper takes a short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across Ying River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establishes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spatial bar system of the whole bridge by using Midas / Civil 2012, and analyzes in detail the overall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Then the spati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block 0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Midas / Fea 3.6,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ximum cantilever stage and bridge stage are analyzed, and the spatial solid model of block 6 ~ 8 is further established. The crack resistance of block 7 is analyzed in detail by using the complete checking stress theory.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is kind of bridge.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48.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增洪;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日本新东明高速公路上的京川桥[J];中外公路;2004年01期

2 刘凤奎,蔺鹏臻,陈权,刘世忠;矮塔斜拉桥特征参数研究[J];工程力学;2004年02期

3 何新平;矮塔斜拉桥的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4期

4 刘凤奎,蔺鹏臻,陈权,甘燕燕,楼松庆;银湖矮塔斜拉桥无索区长度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05期

5 蔺鹏臻,孙红红,刘凤奎;小西湖矮塔斜拉桥的特征参数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0期

6 李晓莉,肖汝诚;矮塔斜拉桥的力学行为分析与设计实践[J];结构工程师;2005年04期

7 徐德标;惠斌;;潮白河矮塔斜拉桥的合拢[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2期

8 陈从春;周海智;肖汝诚;;矮塔斜拉桥研究的新进展[J];世界桥梁;2006年01期

9 陈从春;夏巨华;肖汝诚;何鹏;;独塔宽幅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分析[J];公路;2006年05期

10 欧阳永金;;矮塔斜拉桥结构参数分析[J];钢结构;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胜;;矮塔斜拉桥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A];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潘颖;邓宇;;某矮塔斜拉桥0#块局部受力分析[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顾安邦;徐君兰;;矮塔斜拉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陈从春;肖汝诚;;矮塔斜拉桥几个问题的探讨及发展展望[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刘昊苏;董军;杨昀;;不同设计参数下曲线矮塔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6 谷音;钟华;卓卫东;;基于性能的矮塔斜拉桥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7 蔺鹏臻;苏彦江;;小西湖矮塔斜拉桥的动力性能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吴俊强;戴祖生;陈庆华;;多塔长联大悬臂宽幅脊梁矮塔斜拉桥施工技术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姚博强;董军;王晓雷;齐铁东;;基于补偿法的矮塔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10 李建凤;朱劲松;;波纹钢腹板矮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特性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王丹;省内最大矮塔斜拉桥合龙[N];吉林日报;2012年

2 记者 达娃;拉萨纳金大桥昨日正式开通[N];拉萨晚报;2013年

3 本报通讯员 张同飞;闯难关宵旰攻坚 桥梁人百炼成钢[N];人民铁道;2011年

4 记者 靳淑琴;临汾首座特大“双跨”矮塔斜拉桥合龙[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向东;四塔单索面宽幅脊梁矮塔斜拉桥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从春;矮塔斜拉桥设计理论核心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鹏;组合梁矮塔斜拉桥结构优化[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09年

2 陈新培;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郭如意;矮塔斜拉桥合理施工状态索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雷忠伟;矮塔斜拉桥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黄德春;矮塔斜拉桥设计参数的优化[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梁爱霞;矮塔斜拉桥斜拉索结构和受力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周翔;矮塔斜拉桥结构行为研究与设计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莫海洪;沙湾矮塔斜拉桥静动力特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9 史海涛;矮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及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彭昌利;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关键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2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132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3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