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标准跨径的预弯组合简支梁桥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2 15:26
【摘要】:预弯组合梁以其建筑高度小的优势逐渐得到桥梁工程师的重视,这种新型结构适用于城市立交以及高速公路跨线桥,在我国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进行预弯组合梁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但由于国内缺少相关的规范、标准,该方面的推广目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目前课题组已经在住建部完成立项,开始编制国家标准《预弯预应力组合梁桥设计施工规程》,以指导预弯组合梁桥的设计和施工。在推广预弯组合梁桥过程中,标准化设计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以弹性设计方法为理论基础,从预弯组合梁桥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所处的不同状态出发,将预弯组合梁的计算截面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给出了预弯钢梁、一期混凝土和二期混凝土的上、下翼缘的截面的应力以及各计算阶段跨中挠度的计算公式。2)对具有相同桥宽的10种标准跨径的预弯组合简支梁桥进行了尺寸拟定、优化,并按照确定的尺寸进行了分析和验算,确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标准化设计方案。3)对上述的标准化设计的各项参数进行归纳、整理和回归分析,找出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使得预弯组合简支梁桥的设计不再局限于有限、离散的几种,扩大了设计的范围。本文给出的标准化设计突出体现了预弯组合梁的特点和优势,研究成果的针对性较强,对预弯组合梁桥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为在我国进一步推广预弯组合梁桥奠定工作基础。
[Abstract]:Bridge engineer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ebending composite beam because of its small building height. This new structure is suitable for urban interchange and expressway bridge. It will have a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China. Since the eighties of last century, our country began to carry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the prebending composite beam, obtained some research results, and applied it to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relevant norms and standards, the promotion of this aspect is at a standstill. At present, the project has been completed in the Ministry of liv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ules of Prebending Prestressed Composite girder Bridge"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guide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prebending composite girder bridge.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ing prebending composite girder bridge, standardized design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1) based on the elastic desig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tates of the prebending composite beam bridg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process, the calculation section of the prebending composite beam i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tress states, the prebending steel beam, the first stage concrete and the second stage concrete are given respectively. The stress of the section of the lower flange an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2 of the midspan deflection of each stage) the size of 10 kinds of standard span preformed composite simply supported girder bridges with the same bridge width are drawn up, optimized, and analyzed and checked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ed dimensions. A complete set of standardized design scheme. 3) induces, arranges and regresses the parameters of the above standardized design, and finds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The design of prebending composite simply supported beam bridge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the limited and discrete ones, and the scope of design is enlarged. The standardized desig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prebending composite beam,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strong pertinence,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sign of prebending composite beam bridge. It lays the working foundation for further popularizing prebending composite girder bridge in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48.2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于晨;“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非线性分析与承载能力研究”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J];公路交通科技;1992年03期

2 娄有原;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全过程的非线性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1994年01期

3 楼庄鸿;几种有特色的组合梁桥[J];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4 徐德标,黄才良,刘春城;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刘云飞,李明;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年04期

6 白玲,史永吉;组合梁桥的施工[J];桥梁建设;2004年06期

7 江建斌;张永水;曹淑上;;大跨径连续-刚构组合梁桥施工仿真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8 魏亚妮;;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体系转换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07年10期

9 郭磊;孙东超;;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裂缝问题的研究综述[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7期

10 田明昱;黄杰;;连续—刚构组合梁桥设计、施工关键问题的探讨[J];水利水电施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倩;刘玉擎;黄生富;;桁腹式组合梁桥节点构造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邵旭东;周爱国;潘仁胜;李积泉;曹君辉;;超高性能轻型组合梁与传统钢梁及组合梁的对比分析[A];2013年二省二区大型桥梁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方志禾;叶权生;;双张法部分预应力工字型肋组合梁桥[A];第九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4 何池;薛伟辰;李杰;;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5 周伟翔;刘玉擎;曾明根;邵长宇;;连续组合梁桥钢与混凝土连接技术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王元清;陈蕴威;任剑波;宗亮;武电坤;李俊;;钢-混组合梁桥及其在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二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玉擎;;百米级跨径连续组合梁桥的新技术应用[A];桥梁创新技术与安全耐久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黄侨;荣学亮;陆军;;既有钢-混组合梁桥常见病害分析及其加固策略[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刘忠;杜国华;范立础;;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使用性能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10 王军文;李建中;梁志广;;预应力组合梁桥的时效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沈旭栋;部分粘结组合梁的若干动静力问题[D];浙江大学;2012年

2 陈齐风;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高腹板稳定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3 刘莉;钢与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组合梁力学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4 刘天明;无粘结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璐琨;钢—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在桥梁快速修复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5年

2 罗魁;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几何非线性与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刘洋;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监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4 赵阳;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合拢方案优化与施工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5 宋李秦;FRP组合梁试件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林文进;曲线段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受力行为数值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刘玉玲;钢—混凝土曲线组合梁弯扭作用机理及横隔板效应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刘真;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方法在中外规范下的对比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9 秦照博;钢(梁)—砼(桥面板)组合梁桥力学性能研究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10 李夏元;基于HFWT体系的钢—混组合梁的受剪力学性能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179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179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3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