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EPS颗粒-黄土混合土减震层对黄土地区隧道衬砌结构的减震作用

发布时间:2018-08-13 19:41
【摘要】:为了分析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颗粒-黄土混合土减震层在不同条件下对隧道衬砌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在隧道支护体系内设置减震层的数值模型,分析了EPS颗粒掺入比、减震层厚度及地震动强度对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减震层可以减小传递至隧道衬砌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使得隧道衬砌结构各关键点正应力、剪应力、最大主应力、位移及加速度峰值均有所减小,且一定范围内随着EPS颗粒掺入比的增大,减震效果逐渐明显;减震层的厚度控制在30~50cm区间内时减震效果最佳;减震层在强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更好,该混合土减震层更适合高烈度地震区的抗减震;所得结论可为今后在土体环境尤其是黄土地区开挖的隧道衬砌结构抗减震工程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polystyrene foamed (EPS) particle and loess mixed soil damping layer on the damping effect of tunnel lining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 numerical model for setting up damping layer in tunnel support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univers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The influence of EPS particle ratio, thickness of damping layer and intensity of ground motion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unnel lining structur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energy transferred to the tunnel lining structure can be reduced by setting the damping layer, and the normal stress, shear stress,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peak value of every key point of the tunnel lining structure can be reduced to some extent. In a certain rang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EPS particles, the damping effect is gradually obvious; the damping effect is the best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damping layer is controlled in the 30~50cm region; the seismic absorption effect of the damping layer is better under the ac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 and the damping effect is better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damping layer is controlled in the 30~50cm region.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lining structure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the loess area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地下结构与工程研究所;
【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6JM41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10828163409)
【分类号】:U45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治国;朱合华;张建军;;火灾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损害及防范措施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2 姜舜华;隧道衬砌结构的概率有限元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王建宇,胡元芳;对岩石隧道衬砌结构防水问题的讨论[J];现代隧道技术;2001年01期

4 赵万强;隧道衬砌结构可靠性设计浅论[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5 温树林;元磨高速公路隧道衬砌结构质量检测与控制[J];云南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6 孙富学;梁本亮;;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寿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7 章元爱;;铁路客运专线新型隧道衬砌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2006年06期

8 赵尚毅;郑颖人;宋雅坤;郑宏录;;地下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计算方法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招国忠;谭忠盛;曾磊;朋改非;;龙头山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试验分析[J];混凝土;2007年09期

10 闫治国;朱合华;;隧道衬砌结构火灾安全及高温力学行为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治国;朱合华;;隧道衬砌结构耐火性能试验方法研究[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华牢;刘学增;李宁;谢东武;;纵向裂缝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评价与加固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陶伟明;;高水位富水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刍议[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兆海;;隧道衬砌结构防火设计探讨[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5 宋玉香;景诗庭;张彦兵;;含有相关随机变量的隧道衬砌结构随机有限元分析[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6 李忠友;刘元雪;刘树林;谭仪忠;葛增超;;火灾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理论分析模型[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朱苦竹;庄宁;;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实例监测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8 廖少明;侯学渊;彭芳乐;;软土隧道纵向剪切传递效应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鲁亮;欧阳冬;兰学平;;上海长江隧道衬砌结构整环试验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10 王伟民;;火灾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特约记者 赵建平;天定高速公路全线贯通[N];天水日报;2011年

2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最高奖——詹天佑大奖[N];中国建设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熠;多场耦合条件下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李亚勇;浅埋圆形隧道力学行为理论分析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6年

3 滕宏伟;隧道特殊大变形段初支开裂机理及二次衬砌结构可靠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张素磊;隧道衬砌结构健康诊断及技术状况评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孙富学;海底隧道衬砌结构寿命预测理论与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朱苦竹;边坡与隧道相互作用分析及数学二次规划法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7 牛泽林;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黄土隧道衬砌结构安全评价与分析方法[D];长安大学;2012年

8 王建炜;列车-隧道动力耦合系统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皇民;浅埋双洞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王晓明;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后评估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亮;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横向变形加固分析与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小雨;隧道结构开裂病因力学正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陈明奎;强震作用下拱顶背后空洞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鲁金铭;新大成隧道基底脱空病害区动力特性分析及注浆加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熊桂开;地面高层建筑对重庆轨道三号线隧道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6 林家桢;活动断裂区隧道动力响应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7 卢颖明;宜万铁路石院子隧道病害成因及整治措施优化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张博华;强震区临近空洞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王平;LNG工艺隧道结构灾害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霍建勋;高速公路隧道火灾温度场分布规律及安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81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181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5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