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隧道施工对围岩应力变形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18 18:38
【摘要】:以某高速公路隧道开挖和支护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上下台阶法、交叉中隔壁法和三台阶法3种施工方法情况下,隧道围岩的变形情况以及对支护时机的影响。设置不同的应力释放率方案,得到上台阶开挖、初衬施工步、核心土开挖和仰拱施工的应力释放率分别为50%,30%,5%和5%。采用上下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最多允许释放90%的原岩应力,而采用三台阶法和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时分别为90.5%和91%。隧道的施工方法对掌子面和二次衬砌之间的允许距离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交叉中隔壁施工方法允许掌子面和二次衬砌之间的距离最大,从而延缓二衬衬砌的支护时间。选取V级围岩中的上下台阶留核心土法的掌子面和二次衬砌之间的距离作为参考值,则需对其他开挖方法的掌子面和二次衬砌之间的距离进行修正,分别为:交叉中隔壁法1.53,三台阶法1.14。
[Abstract]:Taking the excavation and support of a highway tunnel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supporting opportunity of the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under the thre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tep method, the cross middle adjoining method and the three step metho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stress release rate of different stress release rate schemes is 50% and 5% respectively for the excavation of upper steps, initial lining construction, core soil excavation and inverted arch construction, respectively. At most, 90% of the original rock stress can be releas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retaining the core soil in the upper and lower steps, but 90.5% and 91% respective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step method and the intersection-middle adjoining method.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llowable distance between the face of the palm and the secondary li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next door in the crossing allows the maximum distance between the face of the palm and the secondary lining, thus delaying the supporting time of the second lin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ace of the face and the secondary lining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teps in the V class surrounding rock is chosen as the reference valu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ace of the face and the secondary lining of the other excavation methods should be correct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53 in the cross middle, 1.14 in the three classes.
【作者单位】: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U456.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俊;卫宏;刘勇;赵联桢;;Π形地下连续墙盾构进出洞施工技术研究[J];森林工程;2016年05期

2 孙厚超;王国良;杨平;;考虑流固耦合的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数值分析[J];森林工程;2015年03期

3 王华侨;赵政;高培伟;;大型隧道薄壁混凝土衬砌变形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15年01期

4 焉学永;;基于CSD的龙永高速公路高架桥和隧道方案比选研究[J];公路工程;2014年06期

5 陈佳;;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研究[J];公路工程;2014年06期

6 李鹏飞;赵勇;刘建友;;隧道软弱围岩变形特征与控制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14年05期

7 吕高;李宁;刘新星;朱才辉;;公路隧道衬砌缺陷几何形态及填充物FDTD正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8 董承全;胡在良;熊昌盛;张佰战;王军东;;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破坏的模型试验与分形特征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4年04期

9 安建永;项彦勇;贾永州;;既有建筑箱基荷载对邻近浅埋隧道开挖效应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4年04期

10 蒋建平;;在逆断层下盘开挖时距离对隧道围岩的影响研究[J];公路;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已有隧道围岩工程分类介绍[J];铁路标准设计通讯;1972年06期

2 曾晓清,,张一弼;系统工程方法在隧道围岩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1995年02期

3 刘保国,张清;秦岭Ⅱ线隧道围岩在不同温度下蠕变变形的有限元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4 窦林名,何学秋;声发射监测隧道围岩活动性[J];应用声学;2002年05期

5 裴捷,水伟厚,韩晓雷;寒区隧道围岩温度场与防水层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4期

6 杨志刚;隧道围岩单轴强度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界;2004年09期

7 李之达,刘劲勇,易辉,蔡佳骏;锚喷支护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8 颜海春;王在晖;戚承志;;深部隧道围岩的流变[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戚承志;钱七虎;王明洋;丁常树;;深部隧道围岩的流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王永岩;曾春雷;卢灿东;;隧道围岩热力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继伟;钟国;;韩家岭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戚承志;钱七虎;王明洋;陈剑杰;;深隧道围岩分区破裂的数学模拟[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阳友奎;;应变软化地层中隧道围岩响应的解析[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李松;祝家麟;;三维弹粘塑性边界元法分析隧道围岩[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黄伦海;;隧道围岩稳定分析的相似模型实验研究[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李之达;黄强;李耘宇;;联拱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与黏弹性分析[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杜健;王文忠;那云龙;;白茫雪山1号隧道工程地质评价[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_5_7勇;李圫才;朱}

本文编号:2190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190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