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驾驶行为的交通流中观模型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traffic problems in cities, traffic problem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to understand clearly the causes of traffic problems, fully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and law of traffic flow propagation, and make detailed measures to solv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s. Based on the mesoscopic model of traffic flow and the cellular transmission model as the key technology, a mesoscopic model of traffic flow integrated with the behavior of Wiedemann car-following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which eliminates the assumption of vehicle chaos in the Prigogine-Herman model. The main achievements are as follows: 1. The Wiedemann model is used to guid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ehicles in the cell. The mesoscopic model of traffic flow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wiedemann car-following behavior can dynamically output the t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ell in each section of the road, and the output can be described. Data for evaluating road traffic flow. The advantage of the model li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wiedemann car-following behavior. The model is updated and iterated by a fixed time step, and the cellular transmission model is used as the running index. Through the model, the traffic flow on the road can be described dynamically. It can record the change of traffic flow in detail, track the number of vehicles in the cell through the cellul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calculate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speed of the traffic flow through the Wiedemann model. Firs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vehicle heads in the cell is calculated, and then the car-following region of the vehicle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Wiedemann threshold curve. According to the behavior selection probability of the section, the change of speed distribution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driving behavior. Finally, the road side laser detector is used to collect the traffic data of the second Ring Road in Changsha City, and the Wiedemann, driving threshold curve is calibrated, and the change process of traffic flow caused by pedestrians crossing the East second Ring Ring in Changsha City is calculated.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伟民,熊烈强;与车辆跟驰理论统一的一维交通流动力模型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徐伟民,熊烈强;与车辆跟驰理论统一的一维交通流动力模型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年01期
3 冯蔚东,陈剑,贺国光,刘豹;交通流中的分形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3年06期
4 俞洁,杨成斌;交通流理论发展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杨瑞,李洋,吕文超;城市干路交通流实施混沌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4年10期
6 李松;贺国光;张杰;;基于交通流灰色关联熵的交通流无序转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1期
7 冯蔚东,贺国光,刘豹;交通流理论评述[J];系统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8 袁振洲,李巍屹;加强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论述[J];科技导报;2000年09期
9 张鹏,刘儒勋;交通流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和模拟(Ⅰ)[J];计算物理;2001年04期
10 王晓原,隽志才,贾洪飞,朴基男;交通流突变分析的变点统计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鹏;戴世强;刘儒勋;;多等级交通流中的非线性波及其数值模拟[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2 戴世强;;交通流研究与技术科学思想[A];祝贺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报告会——应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3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A];2005年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二)[C];2005年
5 陈建阳;孙立军;杨东援;;交通流及其复杂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于建玲;关积珍;刘静;李军;王贞君;;交通流的多重分形性质与交通拥堵关系的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邝华;张国新;;城市路网四向交通流的时空斑图动力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李军;朱雪良;关积珍;;快速路交通流检测器干扰问题[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范炳全;李宝强;马春林;童道琴;;高架道路交通流的控制方法[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慧;于雷;耿彦斌;;国内外实时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比较与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交通流的非线性分析、预测和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康义容;考虑CPS传输可靠性的车车协同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3 郑伟范;基于相互作用势的交通流随机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周旦;城市基本路段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曾莹;交通流Aw-Rascle模型相关问题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6 张伟;城市交通流数据优化感知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高坤;从基本图方法到三相交通流理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彭光含;交通流复杂耦合动态特性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曹宝贵;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与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星毅;基于相似性的交通流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兴义;交通流混沌研究初步[D];天津大学;2003年
2 李梅;存在拥堵路段的道路网交通流分配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肖霞;双车道交通流动力学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4 盘意伟;快速路入口匝道合流区的瓶颈形成机理与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张靖宇;城市主干道交通流额外排放建模及其仿真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陈骏;基于进化计算的交叉口交通流聚类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7 吴晶;基于代理的交通流建模与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8 曹继英;考虑拥挤效应的城市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与仿真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陈涛;部分道路瓶颈的交通流动力学建模及复杂特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景密;跟驰状态下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03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03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