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温拌沥青的技术评价方法及路用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6 08:58
【摘要】:温拌沥青由于降黏助剂的作用促使施工过程中拌和和碾压温度大幅降低,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背景下,温拌沥青的研究及应用更加深入。目前温拌技术的研究多侧重于温拌沥青的研发以及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但缺乏一项综合评价温拌沥青温拌性能的方法。本文首次提出综合评价温拌沥青技术性能的方法——黏温曲线法、变温击实法和拌和功率法。试验测试了五种沥青(三种ACMP温拌沥青、70#基质沥青以及SBS改性沥青)在不同温度时的布氏黏度,以及在不同初始击实温度下进行了五种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击实试验。以70#和SBS沥青混合料为参照,研究分析三种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提出沥青混合料养生条件的概念,采用不同养生温度和养生时间进行马歇尔稳定度和动稳定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的温拌特性可以采用温差以及回归参数指标来评价。ACMP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良好,而其水稳定性较差。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和动稳定度随着养生龄期增大,而养生温度主要改变强度形成的速率。
[Abstract]:Due to the effect of viscosity reducing agent, the temperature of mixing and rolling is greatly reduc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warm mix asphalt is more in-dept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warm mix technology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warm mix asphalt and the evaluation of pavement performance of warm mix asphalt mixture, but there is a lack of a comprehensiv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warm mix performance of warm mix asphalt.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synthetically evaluating 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of warm mix asphalt, I. e., viscosity temperature curve method, variable temperature compaction method and mixing power method,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Brinell viscosity of five kinds of asphalt (three kinds of ACMP warm mix asphalt and SBS modified asphal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tested and Marshall compaction tests of five kinds of asphalt mixtures were carried out at different initial compaction temperatures. Taking 70# and SBS asphalt mixture as reference,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and water stability of three kinds of warm mix asphalt mixture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concept of preservation condition of asphalt mixture was put forward. Marshall stability and dynamic stability test were carried out with different health temperature and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regression parameter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the mixture, but the water stability is poor. The stability and dynamic stability of asphalt mixture increase with the health age, and the curing temperature mainly changes the rate of strength formation.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红全,王颖;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年02期

2 唐世红 ,赵福祥 ,孙兴平;浅谈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及设备[J];工程机械;2004年01期

3 君洁;21世纪的沥青混合料公路[J];交通世界;2004年04期

4 俊杰;欧洲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化[J];交通世界;2004年09期

5 李祝龙,丁小军,赵述曾,吴德平;沥青混合料应用中的环境保护[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6 Elk Richter,Willi Dietrich;复合式沥青混合料修复与筑路新设备[J];工程机械;2005年01期

7 王艳丽;;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8 孙朝云;沙爱民;姚秋玲;张惠玲;;沥青混合料自动检测系统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04期

9 王颖;王永生;;浅析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作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年04期

10 陈为成;张玉斌;;SMA沥青混合料在亳阜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功;;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邱峰涛;王哓建;郑鑫;;温拌沥青混合料概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3 袁晓宇;汤文辉;张若棋;;沥青混合料本构方程理论分析[A];第五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成功;任立忠;;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圣枫;杨新华;陈传尧;;粒径和骨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流变行为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蔡绪梅;王芳;;利用试验数据有效指导沥青混合料生产[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丁育青;刘海;汤文辉;冉宪文;;一种沥青混合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本构关系[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宋晓燕;李源渊;周卫峰;;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吴建昌;;热铺沥青混合料变异分析与控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10 喻光华;喻荣华;黄善华;曾辉;;沥青混合料施工配筛[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继汇;壳牌在华推出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雨文;壳牌在华启动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建材报;2008年

3 记者 栗清振;壳牌在中国推出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周中华;沥青混合料力学机理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7年

5 马昭;两项研究成果国内领先[N];西安日报;2007年

6 李宝凡邋记者 王迪;沥青混合料再生修补车标准鞍山制定[N];鞍山日报 ;2007年

7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8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首席记者 齐泽萍;我省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彪;考虑加载历史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毅;沥青混合料细观疲劳机制与疲劳预估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王聪;基于CT技术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及最佳沥青用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张蕾;基于细观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苑苗苗;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张鹏;沥青混合料水—温—光损伤特性及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周长红;沥青混合料非连续力学计算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锁利军;沥青混合料强度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思宇;基于芯样性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大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紫外线老化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化高伟;抗紫外光添加剂对改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对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正道;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适用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苏沛;基于离散元法的沥青混合料真空压实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轲;沥青混合料松散破坏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宋静静;不同拌和类型沥青混合料能耗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杨茜;沥青路面用棉秸秆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金浩;抗车辙剂/新型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张东阳;沥青混合料粘弹性连续损伤疲劳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04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04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0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