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破碎带涌水预测的山岭隧道施工许可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1 09:43
【摘要】:突涌水事故是山岭隧道穿越各种破碎带时遭遇的主要地质灾害,建立隧道施工许可机制是减少损失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是一个基于涌水量预测、地质预报、封堵加固措施、开挖方法、施工组织管理和综合评价的风险控制机制,是一个动态调控机制,只有当许可评价的风险在可接受的范畴内才可以施工,否则应调整施工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首先,基于经典地下水理论建立涌水量计算模型,实现对隧道穿越破碎带可能涌水量的超前预测;针对待开挖的隧道,基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体系,实现对掌子面前方待开挖破碎带的规模、空间展布和岩体特征的精确预报;然后,将地质预报和涌水量预测结果同拟采用的封堵加固措施、开挖方法、施工组织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施工许可的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判定施工的风险,确定施工的安全性;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泰宁隧道穿越F2破碎带的施工中,根据评价结果,确保隧道安全通过此破碎带。基于破碎带涌水预测的施工许可机制在隧道突水预测与灾害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其分析结果相对准确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bstract]:Water gushing accident is a major geological disaster encountered by mountain tunnels crossing various fractured zones. Establishing tunnel construction permit mechanis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losses and control risks. Risk control mechanism is a dynamic control mechanism. Only when the risk of permission evaluation is acceptable can construction be carried out. Otherwise, construction measures should be adjusted to avoid disaster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dvanced geological prediction technology system, the excavated tunnel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siz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rock ma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ctured zone to be excavated in front of the face. Then, the geological prediction and water inflow prediction results are combined with the proposed measures of plugging and strengthening, excavation method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o form the construction permit. Finally,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aining Tunnel across the F2 fractured zone to ensure the safe passage of the tunnel through the fractured zone. The mask has obvious effect, its analysis result is relatively accurate and reliable, and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三明市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U45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卓;;隧道断层软弱破碎带开挖施工处治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12期

2 王晓凯;;有关隧道断层富水破碎带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3年25期

3 周跃峰;;北岗隧道穿越软弱破碎带施工方法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年19期

4 王在泉;王建新;郑颖人;张黎明;;局部破碎带下海底岩体隧道稳定性分析[J];隧道建设;2007年S2期

5 吴海之;;大瑶山1~#隧道高压富水岩溶破碎带施工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6 梁胜国;;火焰山隧道大型岩溶破碎带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1年10期

7 段宝福;朱应磊;吴圣智;;隧道穿越富水破碎带施工工艺与数值分析[J];施工技术;2012年17期

8 梅成焕;;隧道软弱破碎带围岩施工技术探讨[J];科学之友;2013年09期

9 赵启华;唐清华;;破碎带上桩基后压浆技术应用[J];交通科技;2013年02期

10 刘贵军;;平榆高速公路宝塔山隧道破碎带施工控制技术[J];建筑安全;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海荣;;高原隧道穿越大压力富水破碎带施工技术[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梁胜国;;火焰山隧道大型岩溶破碎带施工技术[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海之;;大瑶山1~#隧道高压富水岩溶破碎带施工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4 王在泉;王建新;郑颖人;张黎明;;局部破碎带下海底岩体隧道稳定性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孟云伟;柴贺军;;隧道破碎带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伟;佛岭隧道破碎带围岩蠕变变形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36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36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8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