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的RC桥墩残余变形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reducing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einforced Concrete,RC) piers by using vertical unbonded prestressed tendons, a dynamic analysis model of RC piers with vertical prestressed tendon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esults of quasi static and shaking table tests are combined.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analysis model is verified. On this basis, the influence of unbonded prestressed tendons on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RC pier after earthquake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unbonded prestressed tendons in RC piers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pier after earthquake, and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value of pier top decreases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reinforcement ratio of prestressed tendons. The initial stress of prestressed tendons and the position of prestressed tendon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pier after earthquake. Near fault ground mo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excessiv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bridge pier after earthquake. The ratio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bridge pier to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pier top is within 10% under far field ground motion, but under near fault ground earthquake, the ratio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 to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pier is less than 10%. The ratio of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to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the pier is over 30%. The maximum stress value of prestressed tendons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pier top.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防灾科技学院;大连海事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150)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7064)
【分类号】: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司炳君;陈灿;孙治国;王东升;;无黏结预应力RC桥墩抗震性能的数值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3期
2 李忠献;李杨;李宁;;RC桥墩抗震性能分析模型与验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1期
3 孙治国;王东升;司炳君;李宏男;张明生;;采用预应力筋进行RC桥墩地震损伤控制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4 余波;刘迪;杨绿峰;;考虑P-△效应的桥梁结构震后概率残余位移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4年01期
5 郝建兵;吴刚;吴智深;;单自由度体系等强度残余位移谱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6 吴浩;吕西林;;无粘结后张拉预制剪力墙抗震性能模拟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3年19期
7 李明;谢礼立;翟长海;杨永强;;近断层地震动区域的划分[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5期
8 王志强;葛继平;魏红一;;东海大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治国;王东升;李宏男;杜修力;;钢筋混凝土桥墩弯剪数值分析模型[J];计算力学学报;2013年02期
2 司炳君;张明生;孙治国;王东升;;竖向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综述[J];世界地震工程;2012年03期
3 曾志和;樊剑;余倩倩;;基于性能的桥梁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03期
4 陆本燕;刘伯权;邢国华;吴涛;;桥梁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目标与性能指标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11期
5 孙泽阳;吴刚;吴智深;张敏;;钢-连续纤维复合筋增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6 余波;刘陶钧;洪汉平;;捏拢效应与P-Δ效应对地震延性需求和损伤指标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4期
7 司炳君;孙治国;杜修力;王东升;黄照南;;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弯剪破坏机理与震后快速修复技术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8 郭锋;吴东明;许国富;O雨林;;中外抗震设计规范场地分类对应关系[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1年02期
9 禚一;李忠献;;钢筋混凝土纤维梁柱单元实用模拟平台[J];工程力学;2011年04期
10 王墩;吕西林;;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J];结构工程师;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燕;冯瑞;袁迎曙;;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防护与修复[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陈群;金桥广场A幢无粘结预应力筋施工技术[J];福建建设科技;2000年01期
3 杜进生,刘西拉;基于结构变形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变化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8期
4 刘艳辉,王金山,赵世春;框架小位移时无粘结预应力筋运动规律推导[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5 汪申,王雁钧;无粘结预应力筋在污水处理厂消化池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04年03期
6 余双林;无粘结预应力筋施工中的一些措施[J];建筑安全;2005年08期
7 邓力权;无粘结预应力筋断筋处理[J];中国建设信息;2005年15期
8 安世平;环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在污水厂终沉池中的应用[J];浙江建筑;2005年01期
9 国锋锋;翟传明;;某工程无粘结预应力筋断裂原因分析[J];工程质量;2008年07期
10 徐金声;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屈伟;陈中;;无粘结预应力筋摩阻的研究和补充[A];第六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许怀锦;高林;;曝气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A];山东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3年
3 陶学康;;《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简介[A];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C];1993年
4 廖顺知;卢金;;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国内外概况及应用[A];第五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5 潘涛;王绍义;;双向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6 马爱民;许小新;李向战;;屋面现浇板无粘结预应力筋施工技术[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7 杜进生;赖国麟;;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分析[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8 徐金声;薛立红;;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端部构造及局部承压强度的计算[A];第五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9 陈茜;;《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修订简介[A];第十六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李京一;;提高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的工程实践[A];第九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桂英;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的分析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谢奕欣;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3 孙陆珍;UPPC简支梁受力性能的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叶林;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全过程滞回分析[D];湖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85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8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