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本构模型的复杂地层大断面隧道开挖稳定性分析
[Abstract]:In the multi-structural strata, the soil element is highly thixotropic and the stress-strain path is very complex. The single constitutive model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deformation research. The yield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of four constitutive models, Mohr-Coulomb, modified Cambridge, Druker-Prager and Hirahara, are analyzed. The constitutive model is programmed by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FLAC software in C. Taking a large section railway station tunnel of Lanzhou rail transit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this paper simulates and analyzes the variation law of the surface settlement, the uplift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two swords in the excavation of the large-section tunnel under four kinds of models. It is found that the Lod parameters in the Moore Coulomb model can identify that the soil unit is in the state of compression or tension, and can fit the law of surface subsidence well. The modified Cambridge model can track the change of deformation ability and shear strength of rock and soil with the change of volume, and can accurately judge the trend of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straight wall of tunn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and hydrostatic pressure on adjacent elements, the Druker-Prager model can reflect the uplif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ttom plate after the soil is removed from the tunnel. The above rule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trol of tunnel construction deformation in complex multi-structural strata, thus ensuring the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quality of tunne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黄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72102310742)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6A120015) 黄淮学院校级合格课程建设(1501HK153)
【分类号】:U45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德平,刘培庆,吴世友,,李维高;模喷技术在北京鹰山特大断面隧道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5年03期
2 邹绍明;用瓶塞法处理大断面隧道通天冒顶事故[J];建井技术;2003年02期
3 娄振光;大断面隧道工程补充单价分析编制方法的探讨[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4年02期
4 庞继高;建筑物下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及开挖模拟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03期
5 张立明;喀斯特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隧道的施工[J];铁道建筑;2004年10期
6 龙红春;;破碎软弱岩层中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2006年02期
7 高军;;侧洞法修建大断面隧道施工变形分析[J];隧道建设;2007年02期
8 李嘉;唐雨春;徐松;;大断面隧道建设的若干问题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3期
9 王元荪;;小断面突变至大断面隧道快速施工方法[J];隧道建设;2009年01期
10 曲海锋;;扁平特大断面隧道修筑及研究概述[J];隧道建设;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全江;常利武;刘志强;;导硐台阶联合法在大断面隧道施工中的探讨[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2 刁志刚;李春剑;;大断面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施工方法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何本国;张志强;阚呈;曹苏亚;;基于拱效应的软岩大断面隧道锚杆作用效应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李志刚;丁文其;王晓形;谢东武;;特大断面隧道核心土优化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利平;李术才;赵勇;王汉鹏;刘钦;原小帅;赵岩;张骞;;超大断面隧道极软弱破碎围岩空间变形机理与荷载释放演化规律[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焦苍;罗琼;孙兆远;李波;刘建平;何剑;;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隧道不同工法引起围岩变形机理分析[A];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客运专线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蒋树屏;黄伦海;胡学兵;;城市快速干道八车道超大断面隧道的设计与研究[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林从谋;陈建洪;黄志波;黄金山;;特大断面隧道多步序施工工法试验及围岩变形[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李兆平;黄庆华;;受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影响的房屋基础加固措施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礼彪;;近接大断面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及对策探讨[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贾税评 张丹 王芬;中铁一局建成我国铁路客专最大断面隧道[N];陕西日报;2009年
2 王新林;攻关大断面隧道施工关键技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3 王新林;安徽理工大学一科研成果国内领先[N];中煤地质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杨斌;走进大山·处处都是神来之笔[N];中国交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春;深埋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性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严宗雪;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应力路径与空间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姚海波;大断面隧道浅埋暗挖法下穿既有地铁构筑物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5年
4 张敏;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隧道“零”进洞工法技术体系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全全;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特性与施工参数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阳敏;杭州软土地区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对地层竖向变形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关海丽;黄土区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4 郭成龙;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优化及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健;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与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朱永泽;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陈真才;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结构稳定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8 周翔;新建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及其对既有隧道安全影响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9 杨生伟;板岩地层客运专线大断面隧道施工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10 刘秀敏;软岩大断面隧道锚杆的优化设置[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02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30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