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地震作用下独塔斜拉桥抗震体系优化

发布时间:2018-11-14 14:38
【摘要】:为了确定一致地震作用下独塔斜拉桥的合理抗震约束体系,首先对独塔斜拉桥在纵桥向和横桥向约束体系的传力机理进行了研究,然后以某独塔双索面斜拉桥为工程实例,分别对结构纵横向抗震体系进行了优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塔梁之间设置纵向弹性索可以在降低桥塔地震弯矩的同时控制主梁位移;墩、梁之间通过设置纵向弹性索,可以根据桥墩抗弯能力调整地震力的分配,起到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作用。对于不等跨混合梁独塔斜拉桥,边跨过渡墩采用弹性索限位,可以合理分配横向地震力,从而达到提高结构整体横向抗震性能的目标。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reasonable seismic restraint system of single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under uniform earthquak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single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in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 is studied firstly, and then a single tower double-cable plane cable-stayed bridge is taken as an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aseismic systems are optimized and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ngitudinal elastic cables can reduce the seismic moment of the tower and control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main beam. By setting longitudinal elastic cables between the piers and beams, the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forces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flexural capacity of the piers, which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For a single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unequal span, the lateral seismic force can be reasonably distributed by using elastic cable limit on the side span transition pier, thus achieving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overall transvers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号】:U448.27;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项海帆;李瑞霖;杨昌众;;悬浮体系斜张桥的近似抗震计算[J];结构工程师;1985年01期

2 黄小国;李建中;郭磊;;地震作用下独塔斜拉桥合理约束体系[J];结构工程师;2008年06期

3 张文学;李建中;李怀峰;;低重心斜拉桥地震响应特性研究[J];桥梁建设;2007年05期

4 陈德伟,范立础,张权;独塔斜拉桥的总体布置和参数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5 叶爱君;范立础;;超大跨度斜拉桥的横向约束体系[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何丽丽;李涛涛;黄信;;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桥墩地震响应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6期

2 余钱华;夏培华;宋泽冈;张凯;;大跨长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地震响应[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李逢宝;朱东生;;上承式拱桥横向结构减震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张锴;郭文华;;大跨度斜拉桥铅芯橡胶支座的参数优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李思东;赵智慧;;倾斜岩面场地的桥梁地震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S1期

6 李子奇;樊燕燕;孙明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桥梁抗震的影响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5期

7 张辉;戴公连;;武广高速铁路陈村水道特大桥地震响应及支座优化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7期

8 夏修身;陈兴冲;张永亮;王常峰;;非线性对大跨度拱桥地震反应的影响[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4期

9 奚灵智;李小刚;韦华;;大跨度斜拉桥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价[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11期

10 殷鹏程;叶爱君;;作为能力保护构件的桥梁群桩基础设计地震力简化计算方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春光;贾玲玲;;考虑余震影响的大跨度斜拉桥抗震反应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2 龙晓鸿;李黎;;不同地震波输入对连续梁桥隔震性能的影响[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3 雷力;陆建飞;;周期性高架桥在面外振动下的缺陷态能带与模态[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4 李瑞霖;项海帆;;悬浮体系斜张桥抗震动力可靠度的近似分析[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5 李瑞霖;项海帆;;基于动态极限位移的桥梁首超失效机制[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89年

6 丁明波;陈兴冲;;客运专线桥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陈宝春;余健;吴庆雄;;活性粉末混凝土箱形拱桥地震响应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韦建刚;缪锋;陈宝春;吴庆雄;;钢腹杆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李自林;喻春林;常汝鸿;;绍兴解放三桥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解欣;沈火明;;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响应分析[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瑞;大型复杂结构非平稳随机振动分析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向东;四塔单索面宽幅脊梁矮塔斜拉桥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郜新军;地震及列车竖向荷载作用下大跨桥梁动力响应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玉峰;考虑碰撞效应的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鹏;地震作用下桥梁梁体与横向挡块动态碰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胥润东;琼州海峡超大多主跨公铁两用悬索桥方案设计和抗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王荣霞;节段接缝剪切变形及其在桩—土—桥梁体系中的影响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黄信;水—桥墩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及深水桥梁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颜娟;金马大桥工程的结构分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王新岐;斜拉桥破损诊断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寰宇;上海长江大桥地震响应与抗震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贺钢锋;不对称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设计参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芮伟国;双菱塔斜拉桥地震反应与推倒分析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君军;多塔高墩斜拉桥力学行为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巩朝;拱梁组合体系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邓志荣;公路斜交桥的地震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许准;独塔混合梁不对称索斜拉桥非线性动力特性的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子昱;大跨度双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措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欧阳坚;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结构仿真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陈杰超;自锚式独塔悬索桥结构参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燕平,赵会东,周世军;独塔斜拉桥动力分析[J];甘肃科技;2005年06期

2 项海帆;李瑞霖;杨昌众;;悬浮体系斜张桥的近似抗震计算[J];结构工程师;1985年01期

3 魏红一,胡世德,范立础;对斜拉桥总体设计参数的讨论[J];结构工程师;2003年03期

4 施新欣;阮欣;许慧峰;;大跨径无背索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分析[J];结构工程师;2006年05期

5 蒋伟;李洞明;李杨;;塔梁间纵向弹性约束对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J];现代交通技术;2007年05期

6 刘健新;张伟;张茜;;洛河特大桥抗震性能计算[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7 叶爱君,胡世德,范立础;斜拉桥抗震结构体系研究[J];桥梁建设;2002年04期

8 张文学;李建中;李怀峰;;低重心斜拉桥地震响应特性研究[J];桥梁建设;2007年05期

9 徐利平;超大跨径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闫冬,袁万城;多跨连续梁桥横桥向抗震的概念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旭政;黄平明;许汉铮;;独塔斜拉桥参数敏感性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杨征宇;宋桂峰;楼庄鸿;;我国独塔斜拉桥[J];预应力技术;2007年03期

3 黄平明;徐宏;裴育;;丹山独塔斜拉桥技术状态检测与评定[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杨豫湘;傅金龙;张念来;;独塔斜拉桥的空间稳定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3期

5 陈海兵;;混合梁独塔斜拉桥边跨布置及合理边、中跨比例[J];中外公路;2010年01期

6 朱浩;陈文俊;;跨高速公路独塔斜拉桥结构型式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7 李连生;;独塔斜拉桥抗震性能研究——以松花江大桥为例[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姜冲虎;曾诚;;石河子独塔斜拉桥设计及施工要点[J];公路与汽运;2011年06期

9 金剑;;混凝土独塔斜拉桥施工过程三维仿真分析[J];中外公路;2012年02期

10 何军拥;;独塔斜拉桥非线性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彬;崔玲;;宁波甬江独塔斜拉桥破裂事故分析及处理意见[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2 黄大健;;独塔斜拉桥总体布局及结构体系的选择[A];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罗世东;彭华春;夏正春;耿杰;;公轨合建独塔斜拉桥方案创新设计[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宗志荣;贾丽君;;独塔斜拉桥结构检测与安全评估[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潘龙;许瑞红;殷海军;严国香;易建国;;铁岭新城梭形独塔斜拉桥设计[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岳建学;徐福霖;邵固平;伍奇业;上官兴;罗青;;2×160米独塔斜拉桥的工程控制[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7 冯云成;刘士林;吴永昌;宋松林;;珠江黄浦大桥北汉独塔斜拉桥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黄大健;王淑训;施颖;韩振勇;;建设中的天津塘沽海河大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9 邱新林;李丽;王振领;;独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余报楚;邱文亮;李生勇;李斐然;;大跨径独塔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扭转振动的理论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陆文军;闵浦二桥正式通车[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记者 张孔生;第二座“小润扬”后年通车[N];扬州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梁惠成 通讯员 陈海英;处处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N];建筑时报;2010年

4 记者 蔡冲春;向江大桥竣工通车[N];长白山日报;2011年

5 记者 王元晖 通讯员 林瑞声;马新大桥明年九八前通车[N];厦门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晓莉;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维波;独塔斜拉桥施工与地震计算[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殷涛;独塔斜拉桥设计参数及施工控制计算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3 吴益梅;基于试验的独塔斜拉桥安全评价[D];长安大学;2009年

4 黎耀;横向钢拱独塔斜拉桥全桥空间计算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施一春;水滴型独塔斜拉桥整体静力分析和钢混组合主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牟芸;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独塔斜拉桥空间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强方;大跨度混凝土独塔斜拉桥施工与质量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王星海;独塔斜拉桥的整体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9 王俊;独塔斜拉桥初始索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江荣丰;槽型断面独塔斜拉桥塔梁固结区应力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31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331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5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