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矩形盾构隧道结构整体安全性试验与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overall safety of rectangular shield tunnel structure under accidental loading condition, the full-scale loading test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lining structure with the same longitudinal joint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segment reinforcement. Through the 30 point concentrated load simulation of the actual force of the similar rectangular shield lining structure under the accidental loading condition, the failure process of the similar rectangular shield tunnel structure under the accidental surcharge condition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displacement meter and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senso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joint deformation and bolt strain are analyzed,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rectangular shield tunnel structure under accidental loading is obtained. The structural test results of two ring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egment reinforcem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ructure is explored. Final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tructural robustness, the robustness index of rectangular shield tunnel structure under accidental surcharge condi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overall safety of the similar rectangular shield tunnel structure is evalua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safety of rectangular shield tunnel structure, the optimal design of segments is proposed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robustness index of the 2-ring experimental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ak link of the lining structure of the rectangular shield tunnel is the longitudinal joint between the segments and the junction between the T block and the middle column. On the premise of the same longitudinal joint structure, the effect of segment reinforcement on the longitudinal joint is not obvious, and the robustness of rectangular shield tunnel structure can not be improved obviously. The failure of shear resistance of segment section leads to the failure of local structure and the loss of bearing capacity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obustness of the structure. The overall safety of rectangular shield tunnel structure can be improved by optimizing the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ection.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4DZ1207900) 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15C110017)
【分类号】:U45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强,巩玉斌;隧道结构防问题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年01期
2 杨建国;谢永利;李俊升;王运周;张晓;;隧道结构可靠性研究进展[J];现代隧道技术;2009年06期
3 左德元,郑安启;循环高温环境下隧道结构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梁禹;广州地铁一号线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及成果分析[J];施工技术;2002年06期
5 金丰年,周雪峰,翁杰;玄武湖隧道结构的动力计算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6 刘新宇;张晓;邱旭光;吴军;;环境温度作用下隧道结构变形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申彦民;;隧道结构耐久性的预测与评估分析[J];辽宁经济;2007年12期
8 张厚贵;刘维宁;刘卫丰;贾颖绚;;北京地下直径线运营对地铁2号线隧道结构振动影响控制标准的研究[J];隧道建设;2007年S2期
9 李志华;张光海;康海贵;;地震作用下隧道结构内力的统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10 张友红;曹勇;陈晓斌;;氯盐侵蚀隧道结构寿命预测及耐久性技术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丰年;周雪峰;翁杰;;玄武湖隧道结构的动力计算分析[A];第八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李志华;张其一;康海贵;刘怀相;马海君;;使用期隧道结构抗震可靠度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厚贵;刘维宁;刘卫丰;贾颖绚;;北京地下直径线运营对地铁2号线隧道结构振动影响控制标准的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志华;张其一;康海贵;刘怀相;马海君;;使用期隧道结构抗震可靠度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禹海涛;于光喜;柳献;袁勇;黄玉林;;近距离爆破下隧道结构动力特性模拟及分析[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梅志荣;周先华;温慕阳;张海蓉;;隧道结构火灾高温损伤现场模拟试验研究[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7 李廷春;殷允腾;;汶川地震中隧道结构的震害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佘健;;隧道结构实态可靠度评定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9 纪冲;龙源;金广谦;徐全军;唐勇;刘影;顾月兵;;隧道结构在桥梁爆破拆除塌落冲击作用下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爆破新技术Ⅲ[C];2012年
10 姜忻良;徐余;郑刚;;地下隧道结构—土体系的有限元与无限元耦合分析法[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讯;公路隧道结构安全与健康状态标识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李志华;隧道结构生命全过程可靠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涛;既有盾构隧道结构性能评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翁其能;隧道高水压段结构耐久性健康监测与损伤评估[D];同济大学;2007年
5 陈先国;隧道结构失稳及判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仁贤;地铁双跨箱型隧道结构纵向抗弯性能的数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袁小川;山岭区公路隧道结构变形机理与处治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思X;动、静载作用下衬砌背后空洞对隧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康鑫;黄土地区土岩变层中隧道结构体系受力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洋;运营隧道结构健康安全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驰;苏州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孙文江;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在隧道结构安全评估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8 贾继云;隧道结构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许蓓;运营隧道结构安全性评估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10 李泳伸;地震区隧道结构安全性的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34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33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