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深圳光明新区透水沥青道路与滞留带对径流水质水量控制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6 09:59
【摘要】:通过现场监测分析,研究了深圳光明新区国家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内透水沥青道路与滞留带对路面径流水质和水量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沥青道路相比,透水沥青道路径流中的SS、COD、NH3-N、NO-3-N、TN和TP等污染物浓度分别降低了94.76%、83.84%、70.59%、33.33%、50.00%和65.96%,对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的平均削减率分别达76.70%和74.92%。道路滞留带对COD、NH3-N、NO-3-N、TN和TP也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小雨事件下不外排雨水,在中雨、大雨和暴雨事件下,对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平均削减率分别达65.71%和57.69%,同时具有明显的延迟峰值作用。
[Abstract]:Through field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permeable asphalt road and detention zone in Shenzhen Guangming New area on 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pavement runoff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sphalt road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ollutants such as SS,COD,NH3-N,NO-3-N,TN and TP in the runoff of permeable asphalt roads are reduced by 94.7663. 83.84% 70.59% and 33.33%,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duction rates of total runoff and peak runoff were 76.70% and 74.92%, respectively. The COD,NH3-N,NO-3-N,TN and TP were also removed by the road detention zone. Rain Water was discharged under the light rain event, and the average reduction rates of total runoff and peak runoff were 65.71% and 57.69.1%, respectively, under moderate rain, heavy rain and heavy rain, and the effect of delayed peak value was obvious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筑博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7320-003-005,2010ZX07320-002)
【分类号】:U417.3;TU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彭溢;廖国威;陈纯兴;彭胜巍;;茅洲河污染来源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J];广东化工;2014年15期

2 解晓光;徐勇鹏;崔福义;;透水路面对路表径流污染的控制效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3 许萍;孙昆鹏;张雅君;李俊奇;向超;;深圳市光明新区城区径流污染负荷估算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彤;;城市道路下的生态排水措施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16期

2 汪鸿山;解晓光;冯德成;;透水性路面的过滤层材料去污效果评价[J];工程力学;2012年S2期

3 王哲;谢杰;谢强;赖立;吴德意;;透水铺装地面滞蓄净化城镇雨水径流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S2期

4 解晓光;王龙;张鑫;;不同空隙结构沥青混合料生态效能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03期

5 李满良;陈姣;王朝辉;狄升贯;;基于低碳视角的透水慢行系统结构生态效果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04期

6 张玉玉;王俊岭;张雅君;冯萃敏;;透水网格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2014年10期

7 王建军;李田;侯娟;陈昱霖;;路面径流的大肠菌群污染及其雨水花园处理[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8 赵曜;孙红亮;朱宇杰;赵尘;;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目标空隙率的确定方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9 高洁;王如松;周传斌;郜彗;;基于SUSTAIN模型方法的社区暴雨径流管理BMP措施模拟与优化[J];给水排水;2015年S1期

10 许萍;何俊超;张建强;张雅君;黄俊杰;李俊奇;;生物滞留强化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鸿山;解晓光;冯德成;;透水性路面过滤层材料的去污效果评价[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曜;透水性沥青路面对路面径流中重金属的控制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汪鸿山;透水性路面净化层去污效果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薛晓飞;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路面材料与结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3 幺海博;透水铺装控流截污试验及其设计应用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4 吴建立;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典型措施评估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陈绍坤;净水型透水路面材料与结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6 侯改娟;绿色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张玉玉;高效渗透减排透水铺装对径流的控制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艺,史培军;土地利用对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SCS模型在深圳市的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韩志强,许志鸿;初期路面径流的收集与处理[J];公路;2004年10期

3 贾振邦,赵智杰,杨小毛,刘家宝,陈志远;洋涌河、茅洲河和东宝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及评价[J];环境化学;2001年03期

4 李怀恩;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平均浓度法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5 郭琳,曾光明,程运林;城市街道地表物特性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3年06期

6 陈莹;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特性的探讨[J];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4年01期

7 唐绍杰;翟艳云;容义平;;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市政道路低冲击开发设计实践[J];建设科技;2010年13期

8 胡成;潘美霞;;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9 孙建林;倪宏刚;丁超;曾辉;;深圳茅洲河表层沉积物卤代多环芳烃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09期

10 周淑兰,曾卫,王景新;深圳茅洲河河道特性的分析[J];泥沙研究;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梁东书;;沥青道路施工中质量控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7期

2 陈春波;;沥青道路施工中的相关细节问题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2期

3 王晓源;;试析市政沥青道路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年20期

4 麦克;美国沥青道路如何应对科技、环保、劳保新要求[J];交通世界;2002年04期

5 畅琰;超龄沥青道路的充分利用[J];科技资讯;2005年27期

6 朱海涛;周燕;聂锋征;;超龄沥青道路的充分利用[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7 黄志雄;麦惠芳;;探讨沥青道路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7期

8 胡爱平;;沥青道路施工质量问题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8期

9 王光;;浅析沥青道路混凝土地面裂缝成因与改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11期

10 彭彬;;市政沥青道路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3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刘利;聚力城市建设 奉献瑰丽青春[N];广东建设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勇强;温度影响下寒区沥青道路路面纵向裂缝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58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358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4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