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安全间距的拥堵反馈控制跟驰模型与仿真

发布时间:2018-12-16 01:50
【摘要】:为了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考虑安全间距效应对车流演化特性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交通拥堵反馈控制跟驰模型。运用反馈控制理论,给出了头车速度发生变化时,系统保持稳定的条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安全间距效应能有效地抑制随机扰动在车流中传播放大,增强了车流稳定性能,从而缓解交通拥塞现象。因此上述提出的模型能更有效地抑制交通拥堵和更好地呈现实际交通现象,有助于自动驾驶系统中车辆的平稳性控制策略的制定。
[Abstract]:In order to alleviate traffic congestion effectively, a new traffic congestion feedback control model is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safety spacing effect on the evolution of traffic flow. Based on the feedback control theory, the conditions for the system to remain stable when the speed of the head car changes are give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fety spacing effect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spread and amplification of random disturbances in the traffic flow,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ffic flow, and alleviat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phenomenon. Therefore, the proposed model can more effectively suppress traffic congestion and better present the actual traffic phenomenon,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formulation of vehicle stationary control strategy in autonomous driving system.
【作者单位】: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
【基金】: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2012-ZX-22)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20191110047)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2jj B40002) 重庆市科委工程中心研究计划项目(2011pt-gc30005) 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012gg-yyjs B30001,2011AB2052)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KJA201402)
【分类号】:U491.1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昊;王炜;;各异性FVD模型及数值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宋现敏;金盛;王殿海;曹婧华;;考虑侧向偏移的车辆跟驰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2期

3 薛郁;随机计及相对速度的交通流跟驰模型[J];物理学报;2003年11期

4 王涛;高自友;赵小梅;;多速度差模型及稳定性分析[J];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5 韩祥临;姜长元;葛红霞;戴世强;;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和交通拥堵控制[J];物理学报;2007年08期

6 唐铁桥;黄海军;徐刚;薛郁;;考虑信号灯影响的交通流模型与数值模拟[J];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7 葛红霞;程荣军;李志鹏;;考虑双速度差效应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J];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8 王殿海;金盛;;车辆跟驰行为建模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1期

9 沈飞英;葛红霞;张辉;余寒梅;雷丽;;A control method for congested traffic in the coupled map car-following model[J];Chinese Physics B;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洋;;系统动力学视角下中国城市交通拥堵对策思考[J];城市规划;2011年11期

2 廖孝勇;孙棣华;彭光含;刘卫宁;古曦;;双前导车信息对交通流稳定性影响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3 莫业柳;时伟;薛郁;唐铁桥;;一种新的多速度差交通流跟驰模型[J];广西科学;2008年04期

4 温坚;田欢欢;康三军;薛郁;;元胞自动机FI交通流模型的能耗研究[J];广西科学;2010年03期

5 康三军;薛郁;;元胞自动机慢启动规则交通流模型的能耗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刘有军;张海林;何莉;;基于安全间距反馈控制的协同跟驰建模与仿真[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0期

7 孙德强;刘伟铭;;自动发卡条件下公路收费车道的通行能力[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8期

8 李克平;高自友;唐涛;;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for Train Movement Control Using Car-Following Strategy[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1年01期

9 赵小梅;宋桂翠;宋玉鲲;;Traffic Congestion Mechanism in Two Ramp Systems[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1年01期

10 南天伟;毛保华;陈志杰;许奇;;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混合非机动车流特性模拟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梁家源;薛郁;;基于NaSch模型十字道路启动能耗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2 Tao Wang;;A new lattice hydrodynamic model based on ITS environment[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Tao Wang;;A new macro model for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driver's delay effect[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贾丽斯;陈栋;盘薇;薛郁;;道路瓶颈处交通拥堵的能量耗散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B水动力学基础[C];2014年

5 谭俊杰;;尾号限行,城市交通发展的陷阱[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东繁;基于微观模型的城市道路交通流若干典型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韩祥临;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流建模和拥堵控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邝华;基于潜意识效应和行为分析的行人流动力学建模及相变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郑贤清;基于交通录像资料的交通流参数测量和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廖孝勇;浮动车交通参数检测及在道路交通状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陶鹏飞;基于心理场理论的驾驶行为建模[D];吉林大学;2012年

7 姚荣涵;车辆排队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芸;基于流体力学及熵原理的集装箱港区交通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王建玲;城市交通网络拥挤识别[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彭光含;交通流复杂耦合动态特性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蕾;基于热力学熵的城市快速路辅路的交通状态判别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吴胜春;国内典型城市快速路交通流数据库开发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张英莹;交通流测量数据的非线性统计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4 梁忠艳;基于车—车通信安全距离模型的驾驶员辅助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余寒梅;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拥堵控制及非线性密度波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东方;交通流混沌快速识别智能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何志明;智能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平台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芸;港口集装箱物流的流体力学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时伟;交通流密度波、能耗研究及主干道逆转车流实测分析[D];广西大学;2007年

10 莫业柳;优化速度模型的密度波与能耗研究及车辆启动时间实测分析[D];广西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三乐,肖秋生,任福田;车辆跟驰理论的实用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2 李德慧;刘小明;荣建;胡江碧;;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建模与仿真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陶鹏飞;金盛;王殿海;;基于人工势能场的跟驰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贾洪飞,隽志才,王晓原;基于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4期

5 张智勇,荣建,任福田;跟车模型研究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8期

6 徐学明;荣建;王丽;;混合神经网络跟驰模型的建立[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3期

7 高振海,管欣,李谦,郭孔辉;基于预瞄跟随理论的驾驶员跟随汽车目标速度的控制模型[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1期

8 魏丽英;吕凯;;信号交叉口处自行车交通流的跟驰行为[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1期

9 周立军;王殿海;李卫青;;人工神经网络及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跟驰模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4期

10 宋现敏;金盛;王殿海;曹婧华;;考虑侧向偏移的车辆跟驰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洪飞,隽志才,王晓原;基于模糊推断的车辆跟驰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2期

2 赵淑芝,张枭雄,贾洪飞,韩左慈;利用五轮仪实验数据建立车辆跟驰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3 任雪梅,朱英平,王武宏,黄鸿;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车辆跟驰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王晓原,隽志才,贾洪飞,孟昭为;基于安全间距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综述[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熊烈强,王富,李杰;考虑前后车速度关系的车辆跟驰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6 魏庆曜,陈斌,金炜东,高利;基于Multi-Agent System的跟驰模型[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王浩;马寿峰;;适用于弯度与坡度的跟驰模型及其仿真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8 陈斌,金炜东,高利;特殊过程下的车辆跟驰模型数值模拟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5年01期

9 徐学明;荣建;王丽;;混合神经网络跟驰模型的建立[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3期

10 姜杰;;车辆跟驰模型对比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谯志;田川;马璐;易富君;;基于驾驶员延迟效应的跟驰模型及其数值仿真[A];第2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徐荣改;徐鉴;;车辆时滞跟驰模型中Bautin分岔诱发的交通模式[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达;考虑后车的车辆跟驰行为建模及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唐毅;基于前后多车信息的跟驰模型及其车流平稳性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李永福;面向T-CPS的微观交通认知方法及相关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龙;面向排放测算的车辆跟驰模型对比分析与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刘亚帝;冰雪条件下城市主干道车辆跟驰模型及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刘岩;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6年

4 徐学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5 乔晋;车辆跟驰模型参数标定与验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牛雷;考虑多车效应的改进耦合映射跟驰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孙赫;基于模糊控制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尹亚琴;基于相对时间间隔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潘玲;基于驾驶员认知过程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郑磊;基于改进跟驰模型的对称双车道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81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381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