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的时空协同演化

发布时间:2018-12-20 14:46
【摘要】:将城乡道路网系统解构为需求、供给两个子系统,构建系列评价指标体系和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地市、县市层面揭示了1995—2012年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的时空协同演化格局:地市层面上,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供给系统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生长趋势,需求系统呈武汉"一城独大"格局。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耦合度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空间差异较小,协调度由失调向良好协调发展,呈现出同步进阶的态势;县市层面上,供给系统县际差异趋小,呈现等级圈层式的空间发育格局,需求系统也发展较均衡,呈板块集聚特征。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核心—边缘"格局显著。
[Abstract]:Th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road network is deconstructed as demand, supplying two subsystems, constructing a series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introducing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he county and city level reveal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o-evolution pattern of urban and rural road network supply and demand system in Wuhan urban circle from 1995 to 2012. At the prefecture and city level, the urban and rural road network supply system of Wuhan urban circle presents the spatial growth trend of "core and edge". The demand system presents Wuhan "one city alone big" pattern. The coupling degree of supply and demand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road network develops from low level to high level, the spatial difference is small, an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develops from maladjustment to good coordination, showing a situation of synchronous advance. At the county and city level, the difference of supply system between counties tends to be smaller, showing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 of hierarchical circ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mand system is more balanced,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te agglomeration. The overall level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system in urban and rural road networks is not high, and the "core-edge" pattern is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30,4110136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L0448)
【分类号】:U41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冯四清;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定性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毛蒋兴,阎小培;高密度开发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研究——以广州为例[J];经济地理;2005年02期

3 石飞;陆建;卢金河;万千;;开发区道路网规划方法探讨[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9年01期

4 尹继洁;侯守军;周丽;;城市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J];山东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5 王珏;孙瑞丰;;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影响关系研究[J];门窗;201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闫莉;薛惠锋;陈青;;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系统的协同演化模型[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王仕卿;韩福荣;;高新技术企业种群的演化规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3 吕子剑;王志伟;贺金伟;辛华;;动态环境下协同演化的企业可持续成长[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年04期

4 吴煦;逯笑微;;船舶融资与我国造船产业的协同演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6期

5 孙晓华;秦川;;产业演进中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以中国水电行业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孙晶琪;燕丽;李春杰;;基于自组织协同演化的电力市场运营效率动态评价[J];华东电力;2013年06期

7 刘蓉;王如龙;;服务联盟与协同演化策略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7年06期

8 徐亮亮;唐敦兵;朱仁淼;王浩;康与云;;设计需求与方案求解协同演化模型的形式化表达[J];工程设计学报;2011年01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建德;程芸;;经济与文化的协同演化[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浩;张朋程;霍国辉;李菲菲;;战略联盟的生态位协同演化及状态评价[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任丽丽;苏丹;;低碳经济下的企业战略变革动因研究——基于协同演化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吴际;石春生;金勇;;制造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演化适应性评价研究[A];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孟召宜;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刘洁;基于协同演化的企业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饶志明;企业制度和战略的协同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孙启贵;技术与社会的创新及其协同演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李庆东;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理论与绩效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丁卫平;粗糙集属性协同演化约简关键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赵进;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潘安成;基于组织适应力与战略选择协同演化的企业持续成长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黄林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玲玉;基于云平台的东岳汽车公司价值链协同演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

2 刘娜;技术的生态适应性及协同演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洪枢;生态系统种群协同演化的研究及仿真[D];福州大学;2011年

4 陈君;基于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演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5 王茜;基于区域资源优势的协同演化战略[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4年

6 黄明明;基于生长约束的多层复杂网络协同演化建模方法[D];东北大学;2012年

7 周云飞;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演化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8 庞文聪;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中小型企业集群系统协同演化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388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388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f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