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GPS的车辆到站实时预测模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0 18:09
【摘要】:公共交通系统对于城市交通的缓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公交系统能有效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对于城市居民的服务能力。作为城市居民,非常关心公共车辆的到站时间,到站时间可以减少乘车在站台的等车时间,提高乘客乘车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优化乘客的出行计划,从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意识到公共交通信息发布的重要性,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预测在智能公交技术应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关的预测和信息发布系统在许多地方得到应用。首先,本文介绍了智能公交系统中公交到站时间的相关研究背景、在应用过程是碰到的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展开本的研究,并概括性的介绍了当前智能公交系统中公交到站时间预测的发展情况和本文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其次,介绍了GPS系统的结构,然后再分析GPS结构的基础上讲述GPS误差的产生的原因,在后面几小节,针对不同的误差数据,分别给出解决方法予以检出和修正。GPS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是公交车到达时间预测模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在现有条件下建立预测模型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实现公交车到达时间准确预测的关键技术之一。尽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还是可以从公交车辆的行驶历史数据中看出公交车辆的运行时间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一般情况下,车辆的历史到站时间还是可以作为车辆实时到站时间预测模型的参照值。但是,对于行驶于同一条公交线路上的公交车辆,如果发生突发的交通状况,其行驶时间还是会有一定的偏差的,如果仅仅依靠历史数据的话,还是有可能会产生一定偏差的。但是前车(当前行驶车辆的前一班公交车)的平均瞬时速度还是能够作为该路段交通状况的重要参考因素,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前车的数据对获取的历史经验数据进行评估、修正,提出一种基于前车与历史经验数据的车辆到站时间预测模型。最后,这次实验选择了南昌市高铁2号线路进行预测实验,该条公交线路经过了南昌市市区、西铁站两个重要的区域,路况相对比较复杂路况,非常具有代表性。结果证明模型预测精度和可靠性满足实用要求。
[Abstract]: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urban traffic mitigation, and the intelligent and information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oad traffic system and the service ability of the urban residents. As city residents, they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arrival time of public vehicles. The arrival time can reduce the waiting time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ssenger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optimize the travel plan of passenger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public service. In recent years, many countries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release, and bus arrival time predi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public transport technology, and relevant prediction and information release systems have been applied in many places.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ed research background of bus arrival time in intelligent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based on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bus arrival time prediction in intelligent bus system and some research work done in this paper are introduced. Secondly, the structure of GPS system is introduced. Th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PS structure, the causes of GPS error are discussed.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 different error data are analyzed. The GPS data acquisition and preprocessing are the basis and premise of the bus arrival time prediction model, and are also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must be solv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under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It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for accurate prediction of bus arrival time. Despit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we can still see from the historical data of public transport vehicles that the running time of public transport vehicles is still regular. Generally speaking, The historical arrival time of vehicles can still be used as the reference value of the real-time vehicle arrival time prediction model. However, for the public transport vehicles running on the same bus line, if the sudden traffic situation occurs, the travel time will still have a certain deviation, if only depends on the historical data, it is possible to produce a certain deviation. However, the average instantaneous speed of the front car (the previous bus of the current vehicle) can still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actor for the traffic situation in this section, on the basis of data collection and preprocessing, Using the data of the front car to evaluate and modify the obtained historical experience data, a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arrival time of the vehicle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front car and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is proposed. Finally, this experiment selected Nanchang City High Speed Line 2 to carry on the forecast experiment, the public transport line passed through the Nanchang city, the west railway station two important areas, the road condition is relatively complex, very representati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meet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1.17;U4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王兴春;;空中机动目标航路预测模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7年09期

2 李楷;;论汽车整车库存预测模型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5期

3 赵国清;张少勇;;关于成长曲线预测模型参数识别的一点看法[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1985年S1期

4 左常勇;;随机疲劳寿命分布预测模型[J];机械强度;1988年02期

5 ;《节能管理和预测模型》[J];中国能源;1991年08期

6 刘沐宇,郑泽岱;灰色预测模型及在巷道收敛位移中的应用[J];非金属矿;1992年05期

7 张步涵;郑琢非;;灰色预测模型在农电规划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1993年02期

8 陈淑敏;王秀英;;指数预测模型及参数识别[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9 陈传波,刘广宇;实时参量预测模型及其分析[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梅国建;张向波;徐宗昌;温再华;;基于支持向量分类的装备完好性预测模型[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鄢小彬;肖新平;;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煤矿安全预测[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荣桂;黄敏镁;;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服务业发展预测模型[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3 王亮;刘豹;徐德民;;预测模型的选择及其智能化实现[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肖健华;吴今培;;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模型及应用[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李阳旭;邓辉文;;一种新的企业市场预测模型及其比较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马志元;;城市区域经济、人口、能源、环境综合系统预测模型及应用[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李兆芹;姚克敏;;一种新的疾病发病率预测模型研究[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李兆芹;姚克敏;;一种新的疾病发病率预测模型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张晓f^;;全球煤炭产量的灰色预测模型[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肖会敏;樊为刚;;基于神经网络的粮食产量预测模型[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庆;“预测模型”要缓行[N];网络世界;2006年

2 特约记者 刘京涛;华东化工销售员工设计价格预测模型见成效[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实习生 周鹏程;预测世界杯之外 大数据还能做什么[N];南方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张超;预测模型:推算SARS起落潮[N];科技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段佳;机器“品肉师”替您“尝鲜”[N];大众科技报;2010年

6 BMC首席IT技术官 Mahendra Durai IDC顾问 Eric Hatcher Randy Perry;预测智能:管理复杂基础架构的锁钥[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7 张琳 赵伟;巧用Excel构建利润预测模型[N];财会信报;2007年

8 杨宜勇(作者为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发挥信息化对就业的“增补效应”[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汤浔芳 实习记者 董文萍;“孵化器”模式:大数据的垂直运营样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安丰;深部找矿的探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懿;城市交通规划环评中空气污染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张丽;牦牛肉用品质特性及近红外预测模型和产量等级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吴利丰;分数阶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4 王菲;肉牛饲料有效能值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周闯;原发性肝癌术后转移复发分子预测模型的优化整合与临床转化[D];复旦大学;2012年

6 孙忠林;煤矿安全生产预测模型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冬光;控制技术在投资预测模型建立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张丽峰;中国能源供求预测模型及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王育红;灰色预测模型与灰色证据组合模型研究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崔立志;灰色预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冰;基于神经网络的纤维热磨过程能耗预测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张念;铁路轨道几何不平顺趋势预测的关键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田振伟;城市能源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迪;基于模糊决策树算法的安全库存量预测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齐雯;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改进的HHT算法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萍;膀胱癌遗传分数的计算及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D];复旦大学;2013年

7 石大宏;基于序列的蛋白质—核苷酸绑定位点预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熊盛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测模型的实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赵Z,

本文编号:2388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388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f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