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PFC的岩溶空洞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04 14:02
【摘要】: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对岩溶隧道开挖前后的岩溶空洞进行了数值模拟,接触模型选用平行黏结模型,分析了岩溶空洞分别位于隧道上方、下方、右侧、斜上方45°、斜下方45°工况时由于隧道开挖而引起的地层变形对岩溶空洞稳定性的影响,直观地描述了岩溶空洞失稳破坏现象,分析结果表明:岩溶空洞位于隧道上方和下方时,空洞拱顶首先出现岩土体松动并塌落,拱底岩土体出现松动但在重力和上方塌落土体的作用下未发生移动;位于其他位置时,靠近隧道一侧的空洞围岩变形比远离隧道一侧的空洞围岩变形大;隧道与岩溶空洞间的围岩由于应力集中易产生过大变形和岩土体破坏,对空洞稳定性影响较大。研究岩溶空洞的稳定性及失稳破坏的演变过程,为岩溶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Abstract]:Numerical simulation of karst cavities before and after excavation in karst tunnel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discrete element software PFC2D. The parallel bonding model is used in the contact model. The karst voids are located at 45 掳above the tunnel, below, right and oblique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formation deformation caused by tunnel excav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karst voids under 45 掳inclined working conditions is described intuitively.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karst cavities are located above and below the tunnel. The cavernous arch roof first appears rock soil loosening and collapse, and the arch bottom rock soil is loosened, but it does not move under the action of gravity and upper collapse soil. When located in other place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cavity surrounding rock near the tunnel sid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avity surrounding rock far away from the tunnel side. The surrounding rock between tunnel and karst voids is prone to excessive deformation and rock and soil failure due to stress concentration, 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cavities.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karst cavities 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instability and failur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karst tunnels.
【作者单位】: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U45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凯;巨能攀;霍宇翔;刘延博;刘智;;岩溶隧道围岩动态分级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年01期

2 谭代明;漆泰岳;莫阳春;;侧部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与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3 莫阳春;周晓军;;岩溶隧道施工围岩变形动态监测与仿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4 袁道先;章程;;岩溶动力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地球学报;2008年03期

5 周先齐;徐卫亚;钮新强;崔玉柱;;离散单元法研究进展及应用综述[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6 袁道先;现代岩溶学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科学基金;2005年03期

7 赵明阶,刘绪华,敖建华,王彪;隧道顶部岩溶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8 周建普,李献民;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J];矿冶工程;2003年01期

9 韩宝平;喀斯特微观溶蚀机理研究[J];中国岩溶;1993年02期

10 卢耀如;杰显义;张上林;赵成j;刘福灿;;中国岩溶(喀斯特)发育规律及其若干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J];地质学报;197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倩倩;复杂城市地层的细观结构稳定性及其变形效应[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罗勇;土工问题的颗粒流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曾远;土体破坏细观机理及颗粒流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齐俊;岩溶空洞及围岩参数变异性对隧道施工安全性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远忠;红粘土侧向卸荷破损机理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杜晓伟;黑山隧道变形破坏力学机制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刘广;岩土孔隙尺度水力耦合特性细观模拟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4 严琼;基于连续—离散耦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5 李耀琨;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体系的受力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陈立平;砂性隧道围岩宏细观破坏机理及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7 王毅;沥青混合料细观疲劳机制与疲劳预估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鲍硕超;吉林西部季冻区盐渍土冻胀特性及三维颗粒流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15年

9 郭鸿;拖拽体激发颗粒流的离散元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刘映晶;颗粒材料的级配相关临界状态力学特性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洋;陈建平;;基于超前地质预报的隧道围岩动态分级预测方法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年03期

2 马超锋;李晓;成国文;赫建明;;大跨度公路隧道围岩动态分级的Bayes优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3 巨能攀;赵建军;黄润秋;孙传敏;;控制性结构面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李术才;薛翊国;张庆松;李树忱;李利平;孙克国;葛颜慧;苏茂鑫;钟世航;李貅;;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综合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5 林传年;李利平;韩行瑞;;复杂岩溶地区隧道涌水预测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6 曾杰;靳晓光;高永;张强;蒋阳;;公路隧道围岩动态分级方法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7 张成平;张顶立;王梦恕;项彦勇;;高水压富水区隧道限排衬砌注浆圈合理参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1期

8 刘泉声;白山云;肖春喜;高玮;;基于现场监控量测的龙潭隧道施工期围岩稳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9 黄生文;张辉;李森林;刘平;;隧道监控量测在围岩动态分级中的应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臧守杰;綦彦波;程建铝;;喀斯特地区隧道施工中隧底岩层稳定性评价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英杰;软弱深埋隧道围岩结构特性及支护荷载确定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房倩;高速铁路隧道支护与围岩作用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叶遇春;基于随机场理论的长土质边坡三维稳定可靠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2 王琪;近接溶腔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及防治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3 曹茜;岩溶隧道与溶洞的安全距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李贻伟;岩溶公路隧道围岩—支护结构受力特性数值模拟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5 杨军;基于随机场理论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可靠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相旭,侯振程;三相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FC)综述[J];电工技术杂志;2000年03期

2 王晗;杨喜军;杨兴华;姚苏毅;张哲民;雷淮刚;管洪飞;裴建明;;部分有源PFC技术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J];变频器世界;2008年10期

3 张晓斌,张厚升,吴小华,胡振营;基于单周期控制的三相PFC控制器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3期

4 马记;吉兴全;于群;;PFC技术在小型风电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制造;2010年05期

5 黄超;林维明;;基于单周期控制的一种双向开关型无桥PFC研究[J];电源学报;2011年01期

6 易映萍,梁锦,姚为正;单相PFC整流电源的研制[J];电气开关;1999年05期

7 陈蕾;;PFC双轴模拟试验下岩土材料的力学参数研究[J];山西建筑;2014年03期

8 金飞跃;付贤松;牛萍娟;李静仪;;大功率LED路灯电源系统中PFC模块的设计与实现[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张哲民;姚苏毅;杨喜军;王晗;雷淮刚;;符合谐波电流标准的两种大功率单相有源PFC[J];电气应用;2009年07期

10 陶玉波;田虎;杨承志;林弘;;无桥拓扑有源PFC的理论和仿真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董云峰;;PFC检测技术在高压注汽管道检验中的应用与研究[A];2006年第二届七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学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喜军;王晗;杨兴华;郜登科;雷淮刚;管洪飞;;无桥部分有源PFC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梁定军;;一种基于IR芯片的部分有源PFC在空调中的应用[A];《IT时代周刊》论文专版(第296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闻钊;你的电脑电源有PFC吗[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啸铭;基于PFC~(2D)的邱山铁矿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和溃坝模拟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谷洪波;一种采用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FC)的LED驱动芯片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曹翔;PFC设计和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邹俊;单级PFC原边反馈Flyback型LED驱动芯片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斌斌;车载充电器高效率PFC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刘卫平;临界导电模式PFC开关变换器研究与实现[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7 代杰;一种基于双极工艺的低成本PFC芯片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崔翠;新型PFC的设计及其在变频空调系统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9 刘洋;基于单级PFC技术的开关电源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石榴明璇;基于预测电流控制的数字PFC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00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400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9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