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贵州省道路分形特征及其对交通事故影响机制

发布时间:2019-05-09 00:32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机动车数量的激增,带来道路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伤害。为更好监测与预测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贵州山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以贵州省为例,利用GIS技术,自动采集道路密度、曲率、比降等信息;根据分形理论,探讨贵州省9个行政区道路分形特征,研究道路因素耦合下的交通事故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2009年~2014年贵州省道路交通事故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即事故低发期和事故高发期,事故低发期交通事故变异系数呈现上升趋势,事故高发期交通事故变异系数呈现下降趋势;(2)贵州省道路密度、曲率、比降、分维4个指标与第1主成份可线性表达为Z1=0.000X1-0.018 X2-0.004 X3+0.872 X4;(3)贵州省道路交通事故受路的因素影响较为复杂,影响关系呈现三次拟合非线性相关,且事故低发期R20.79、事故高发期R20.49。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s, road traffic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resulting in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and injuries. In order to better monitor and predict the occurr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and reduce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 mountainous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 Taking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information of road density, curvature and specific drop is collected automatically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and according to the fractal theory,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roads in 9 districts of Guizhou province are discussed, and the mechanism of traffic accidents under the coupling of road factors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from 2009 to 2014, the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 Guizhou provi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namely, the period of low incidence of accidents and the period of high incidence of accidents,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raffic accidents in the period of low incidence of accidents shows an upward tre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raffic accidents in the period of high accident incidence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2) the four indexes of road density, curvature, specific drop, fractal dimension and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in Guizhou Province can be linearly expressed as Z1=0.000X1-0.018 X _ 2, 0.004 X _ 3 0.872 X _ 4; (3)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 Guizhou Province are affected by road facto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ad accidents and road accidents in Guizhou Province is non-linear by three-time fitting. Moreover, R20.79 in low-incidence period and R20.49 in high-incidence period are found in Guizhou Province.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工程技术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贵州省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工程技术中心基金资助(黔道交鉴合G字[2015]10013号) 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博士科研启动项目 贵州省水利厅自然科研基金,项目编号KT201402
【分类号】:U49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苟娇娇;王飞;罗明良;邹宝裕;白雷超;谭壮;;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沟谷节点分形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3期

2 吴欣倩;罗明良;段含明;;四川省公路网络的分形特征[J];遥感信息;2016年03期

3 张传才;秦奋;王海鹰;李宁;李阳;;砒砂岩区地貌形态三维分形特征量化及空间变异[J];地理科学;2016年01期

4 张忠华;胡刚;倪健;;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形特征[J];生态学报;2015年24期

5 张焱;周永章;朱继田;;基于主成份的多重分形法在岩性识别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6 刘承良;余瑞林;段德忠;;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分形的时空结构[J];地理研究;2014年04期

7 唐曾;韩兴勇;;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中国水产苗种产业区域划分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02期

8 李京涛;周生路;吴绍华;;道路交通网络与城市土地利用时空耦合关系——以南京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1期

9 张晓红;宇仁德;霍连秀;;分形理论及其在道路交通事故预测中的应用[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3年05期

10 余瑞林;杨华;刘承良;;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分形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宏伟;道路条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韦勇球;论道路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显强;贺中华;梁永娜;李永柳;邢愿;周涛;;贵州省道路分形特征及其对交通事故影响机制[J];公路;2017年06期

2 刘毅;陆正元;吕晶;谢润成;;主成分分析法在泥页岩地层岩性识别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7年03期

3 赵玉岩;栾维新;王辉;赵冰茹;;铁路线对长江三角洲新增建设用地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2017年07期

4 刘洋洋;巨天珍;王振乾;高凤如;赵欣鑫;王菁;;宝天高速路域华山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04期

5 胡刚;张忠华;程安云;刘立斌;吴洋洋;倪健;;黔中天龙山喀斯特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的量化与分析[J];地球与环境;2017年01期

6 匡兵;周敏;陈丹玲;;岳阳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绩效的关联度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01期

7 姚惠云;刘浩;柏春广;焦振飞;;南京市道路网络近十年的分形特征变化[J];测绘工程;2017年01期

8 段妍磊;;河北承德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年01期

9 宋戈;王越;;松嫩高平原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尺度识别及其关联关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7年01期

10 王微波;杨正勇;李佳莹;;鲆鲽类养殖不同产业链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统洋;驾驶人人格特质对公路景观的应答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2 Enkhbayar Ganbaatar;道路线形动态分析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许刚;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分析与评价[D];长安大学;2016年

4 朱秀华;漳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5 王会;城市高架快速路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D];吉林大学;2015年

6 曲文宏;长兴岛经济区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张紫娇;模糊环境下跨区域应急物流网络的构建与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夏可;基于驾驶员心、生理反应的行车紧张性与高原公路平曲线关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吴婕;健康导向下的住区慢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董倩;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路线多目标选择模型研究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最;蒋圣;梁明;;黄土地貌区径流节点提取及其特征信息指数的DEM实验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年06期

2 范建容;张子瑜;李立华;;四川省山地类型界定与山区类型划分[J];地理研究;2015年01期

3 董丞妍;罗明良;张斌;;四川芦山余震序列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年04期

4 蔡凌雁;汤国安;熊礼阳;Kamila Justyna Lis;谢婷;李亚平;;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分形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3期

5 陶俊;何丙辉;李天阳;谌芸;徐小军;孙文艳;;三峡库区4种不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的颗粒分形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6期

6 朱良君;张光辉;;地表微地形测量及定量化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年05期

7 孙爱立;余钟波;杨传国;谷黄河;;我国水系提取阈值影响因素分析[J];水利学报;2013年08期

8 祝士杰;汤国安;李发源;熊礼阳;;基于DEM的黄土高原面积高程积分研究[J];地理学报;2013年07期

9 刘爱疆;左烈;李景景;李瑞;张玮;;主成分分析法在碳酸盐岩岩性识别中的应用——以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2期

10 丁贤法;;基于GIS和分形的云南省富宁县交通网络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韦勇球;论道路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张之勇;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刘俊宝;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4 王春昱;道路交通安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5 伍灵;交通影响分析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1年

6 李政;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震洲;全省1999年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及简要分析[J];现代交通管理;2000年02期

2 田国建,杨亚新;关于对非道路交通事故定性及处理的探讨[J];现代交通管理;2000年11期

3 良龙;2000年后上海道路交通事故发展趋势及防范对策[J];交通与运输;2000年04期

4 ;1999年度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表[J];交通与运输;2000年04期

5 高万云;道路交通事故再现技术研究初探[J];警察技术;2001年03期

6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持续上涨 去年日均257人死于车祸[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1年06期

7 吴鑫;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十大症结[J];劳动保护;2001年12期

8 罗援,李晓;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影响分析[J];公路与汽运;2001年03期

9 ;2000年度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表[J];交通与运输;2001年05期

10 吴荣俊,刘翠兰;道路交通事故基本因素浅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阳;;重庆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及其伤害特点分析[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德华;;试论道路交通事故的宏观预防与微观控制[A];四川省第九届(2009年)汽车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邹冬华;陈忆九;陈建国;刘宁国;;致伤方式推断在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研究及责任认定中的作用[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邱俊;周继红;张良;袁丹凤;李阳;刘国栋;;重庆市不同地区部分涉行人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5 徐红平;崔建华;顾玉林;郭兵;;新道路交通事故伤残标准的缺陷[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宗端;;浅谈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与碰撞的关系[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卓银燕;朱政阳;;道路交通事故发展趋势及防范对策[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8 黄思兴;张先国;孔斌;刘宽林;李生彦;朱亚立;;成都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致残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魏黎明;;道路交通事故分类及处理[A];宜春社会科学——社科普及之窗专刊[C];2012年

10 任福;刘宿莽;赵志远;张海静;;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模型研究——以武汉市为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东;市公安局对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N];辽源日报;2006年

2 莎日娜 孔祥根 张海燕;我区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行动见实效[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3 记者 黄舒哲邋实习生 蔡鸿娜;确保道路交通事故稳中有降[N];闽南日报;2007年

4 志斌;1至8月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概述[N];镇江日报;2007年

5 记者 乔宇;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1.85%[N];珠海特区报;2007年

6 付建强;我市强力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势头[N];驻马店日报;2006年

7 ;宁波市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节选)[N];宁波日报;2007年

8 记者 左燕东邋通讯员 李岩飞;2007年我省道路交通事故全面下降[N];山西日报;2008年

9 张聪利;全省各地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工作如期开展[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赵京红;我市安排部署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N];临汾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姜华平;道路交通事故社会经济损失评价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丁同强;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理论模型及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邱俊;中国交通事故和交通伤成因、特点与趋势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4 李方媛;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致因机理及其风险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张勇刚;道路交通事故再现及预防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淑环;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灰色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业亭;道路交通事故的预警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易俊;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分析与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张振伟;道路交通事故的侵权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5 房伟;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审理疑难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6 陈燕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鉴别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陈振奎;道路交通事故车速计算方法分析与应用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8 刘雅之;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法律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李敬琼;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0 任光贤;基于GIS的城市道路黑点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72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472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0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