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禁忌搜索与SIC模型结合在公交冗余站点优化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5-13 21:14
【摘要】:站点数量是影响公交系统可达性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增设站点可提高公交可达性,但降低系统效率,延长出行时间;适量减少冗余站点,则能有效改善公交的服务质量。空间相互作用覆盖(Spatial Interaction Coverage,SIC)模型在满足区位需求量及站点吸引力相互作用强度之和最大化的前提下,通过识别冗余站点,提高公交系统效率。本文将SIC模型应用于东莞市公交冗余站点的优化中,引入站点覆盖面积比值作为吸引力的指标之一,并针对退火算法求解模型的不足,采用禁忌搜索算法进行最优求解。实验表明,SIC模型适用于国内公交冗余站点的优化研究,且与退火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对于处理复杂的空间优化问题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Abstract]:The number of station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cces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Adding stations can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transport, but redu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and prolong the travel time. Reducing redundant stat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On the premise of maximizing the sum of location demand and station attraction interaction intensity,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coverage (Spatial Interaction Coverage,SIC model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by identifying redundant stations. In this paper, SIC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optimization of redundant public transport stations in Dongguan City. The ratio of site coverage area is introduced as one of the attractive indexes, and 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annealing algorithm, Tabu search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optimal solu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C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 redundant stations in China, and compared with the annealing algorithm,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more advantages in dealing with complex spati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71210)
【分类号】:U491.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宋正娜;陈雯;张桂香;张蕾;;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及其度量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2 黎夏,叶嘉安;遗传算法和GIS结合进行空间优化决策[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3 陈翔;李强;王运静;陈晋;唐巧;;临界簇模型及其在地面公交线网可达性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4 张小丽;陈峻;王炜;蒋大治;;基于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刘毅;熊盛武;;TSP问题的禁忌模拟退火求解[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31期

6 倪捷;刘志强;;基于蚂蚁算法的公交网络优化方法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7年01期

7 董洁霜;刘彦延;刘魏巍;;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公交站点选址中的应用[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素娟;李春友;常二梅;刘千里;赵志江;杨建民;;汤河公园植物景观多样性评价及生态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2 谭菊;甘喜庆;;基于可控邻域作用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扩张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3 余双燕;钟业喜;;基于GIS的城市公园可达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4 李鹏波;吕晶;Katia Balassiano;吴军;;公园的适宜性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5 赵旭,白明洲,许兆义;城市铁路车站规模与临近道路交通量的关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李博;宋云;俞孔坚;;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可达性指标评价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高爱霞;陈艳艳;;菜单基于神经网络的快速路交通流运行状态可靠性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邵长桥;荣建;赵林;;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9 孟伟庆;李洪远;鞠美庭;吴贤斌;马春;;基于市民需求的天津市城市绿色空间综合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年01期

10 唐笑;张秋菊;林燕;;北京市道路旅游交通标志设置模型研究和试验[J];测绘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建新;赵靖;;“环岛+定向匝道”立交型式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梁文娟;张宁;;浅谈淄博市老城区支路网改造与梳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元;张新长;康停军;;并行蚁群算法及其在区位选址中的应用[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建;;需求随机的无能力约束的资源配置问题[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0年

5 黄河潮;林鹏;卢兆明;;p-中位数法在城市应急避难所规划中的应用[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元;张新长;康停军;;基于多叉树蚁群算法在区位选址中的应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元;张新长;康停军;;基于多叉树蚁群算法在区位选址中的应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高欣;朱荣军;金文刚;;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的改造设计[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喻定权;张鸿辉;;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10 黄金霞;刘新武;;长沙市城市道路红线分析与研究[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素青;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决策与自适应模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2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宋秀华;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郭伟伟;适应展宽段设置的信号交叉口控制方案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昕;基于IPv6的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鸿辉;多智能体城市规划空间决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高联雄;智能公交系统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秦全德;粒子群算法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水舰;基于GIS-T的城市交通最优路径诱导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党睿;基于遥控车载平台的城市居住区照明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用蚁群算法求解最小极大流问题[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鹏;城市公园改造中文化的延续[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许晗;城市近邻工业园区域公路网规划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张胜虎;基于复杂网络的南昌市公交网络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李忠燕;基于交通微循环的城市核心区路网系统优化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吾斯曼.若孜;南溪县综合交通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曹永先;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蒋倩仪;马尾松低质低效次生林经营调控模拟系统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宏伟;不同潮带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石小云;森林经营决策模拟系统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猛;刘茂;王阳;;紧急避难场所优化布局理论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S1期

2 何厚p,

本文编号:2476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476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5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