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就地热再生车辙成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发布时间:2019-07-19 10:41
【摘要】: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公路养护维修技术,在发达国家应用已相对成熟,近年来在我国也开始广泛推广,就地热再生相比传统维修方法具有生成废料少、养护运输量小、消耗新材料少等显著优势。然而,我国就地热再生技术处理后的再生路面近年却极易出现车辙病害。本文针对就地热再生的车辙问题开展研究,在对其原因进行推测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室内马歇尔试验和车辙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有效改善就地热再生的车辙问题提供借鉴。本文基于RAP材料的性能和掺量不合理;施工中加热保温的不可控是出现车辙的原因推断,通过RAP料离心分离法抽提试验,分离了其中的沥青和集料,并用阿布森法回收沥青,对剥离沥青的集料进行筛分,发现其级配并未满足规范,证明实验样本要进行级配调整;其次通过对回收沥青的性能验证分析旧沥青的老化程度,采用加入再生剂和新沥青的再生方式对其进行再生,确定使用A型再生剂并发现再生剂的用量为6%(占旧沥青的比例)是效果较好的特征点。根据现有粒料的尺寸特点,按照AC-13再生混合料类型进行了三种掺量和三钟温度情况的配合比及再生剂组合研究:确立了三个不同的RAP掺量(75%、85%、95%)以及三个不同的试验温度(130、145、160℃);发现RAP75%、85%、95%掺量下的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分别为5.3%、5.1%、5.0%;随后进行的不同配比的马歇尔试验,标定了上述九种情况下的密度、饱和度、孔隙率、矿料间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发现95%RAP掺量和160℃对应混合料效果最好;旧料掺量与再生料的密度、饱和度、稳定度、流值成正比,与再生料孔隙率和矿料间隙率成反比。温度的提高会使密度、饱和度以及稳定度流值增加,孔隙率和矿料间隙率减小。对上述配方下的混合料高温车辙试验发现:旧料掺量的增加会带来动稳定度和抗车辙性能的提高,但抗车辙性能差异波动也越大,这是由RAP料的波动差异性决定的;实验成型温度的提高会使再生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有大幅提高;RAP掺量的增多会导致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指标的较低,表明掺量过多水稳定性或低温性能可能下降。此外,进行了温拌技术的简单试验论证,结果表明适量温拌剂的加入可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试验温度。本文研究表明现场实验拌合、碾压温度对成型后抗车辙能力十分重要,需要在施工中注意保温;RAP掺量的选择会对就地热再生效果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应综合多方面性能考虑,慎重选择,不应一味追求高掺量。
文内图片:我国公路里程近况沥青面层是目前我国各个等级道路主要的路面形式,我国的高等级沥青路面设计寿
图片说明: 图 1.1 我国公路里程近况沥青面层是目前我国各个等级道路主要的路面形式,我国的高等级沥青路面设一般为 15 至 20 年,但其中大多数在仅仅运营几年后便已进入大规模养护维修期 年我国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公路里程每年的新增数目均以万计,在这其中主要是
文内图片:复拌再生作业及横断面
图片说明:复拌再生作业及横断面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1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栋,吴道流;维特根4500型热再生机组[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年02期

2 杨郁华,詹祥慧;就地热再生施工规范[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年02期

3 翁杰;“热再生”修路王的技术特点及其经济性[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年03期

4 范振华,吴道流;就地热再生技术在中国的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年05期

5 李玉华;陈静云;成家盛;;就地沥青热再生工艺与设备的技术改进[J];中国公路;2005年21期

6 周馥隆;就地热再生:热在何时?[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年17期

7 杨云晖;就地热再生的应用及前景[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年17期

8 付玲;就地热再生:热在未来[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年17期

9 刘桦;;威特公司微波技术加热沥青路面“6S热再生养护专家”产品推广交流会[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6年06期

10 路涛;;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及组织设计浅探[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谢强;郑权;;汉十高速公路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2 张义甫;Mike R.White;;沥青路面养护的发展趋势——就地热再生技术[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3 唐敬东;王建志;;再论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的发展优势[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4 倪富健;李健;马翔;朱志远;;就地热再生在连徐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5 马琳;;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与热再生养护先进技术——适合国情的热再生技术与设备[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陶维;顾海洋;;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7 邵浔峰;王天龙;;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在压缩空气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琳;高民欢;;高等级沥青路面的病害与环保养护的先进技术——适合国情的热再生技术与设备的推广应用[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卷[C];2002年

9 梅廷义;张拥军;赵铭;戴方前;江成云;;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应用及关键控制技术[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晓东;“就地热再生”让道路出新省钱又环保[N];江苏经济报;2008年

2 通讯员 黄峰;宁夏就地热再生技术破衡大高速修复难题[N];宁夏日报;2010年

3 长江证券;森远股份:热再生机组销售待爆发[N];东方早报;2012年

4 张爱华;大型就地热再生技术让城市道路施工远离污染[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记者 热娜·乌布力;乌市引进地热再生技术修补道路[N];新疆日报(汉);2011年

6 龚鲁义;英达热再生让“小商品天堂”车行更顺畅[N];中国建设报;2012年

7 金科;江苏推广英达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N];中国建设报;2009年

8 龚鲁义;英达热再生开辟机场跑道养护新市场[N];中国建设报;2014年

9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通过验收[N];今日信息报;2004年

10 龚鲁义;江苏积极探索利用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修复车辙[N];中国交通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源;就地热再生车辙成因分析及防治建议[D];长安大学;2015年

2 刘瀚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复拌机测控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莫丽威;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中的适应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4 黄国扬;就地热再生不同热翻松方式的技术经济评价[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5 江燕青;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6 王海军;城市道路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7 张新波;热再生技术在浙江沪杭甬高速上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8 刘金玲;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就地热再生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侯睿;沥青抽提方法评价与就地热再生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马尉倘;“汉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16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16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2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