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复合地层下盾构施工模态系统刀盘荷载及振动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5 07:56
【摘要】:基于苏埃通道盾构工程和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盾构施工模态系统的刀盘实体,利用JHC本构模型对岩体进行仿真,通过显示动力学软件LS-DYNA对不同模式下的滚刀群切削复合地层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滚刀、刀盘的力学分析及傅立叶变换函数,得到滚刀和刀盘的三向荷载-时间历程曲线及荷载的频谱图。通过分析荷载曲线及频谱图可知:1)在荷载特性方面,切削过程中滚刀和刀盘荷载均具有突变性、随机性和冲击性;当滚刀运动经过软硬岩层交界面时,滚刀切点荷载发生突变,有可能发生剧烈震荡。2)在振动特性方面,刀盘荷载的频率主要集中在0~5 Hz,属于典型的低频振动,并与滚刀的频率分布一致;软岩及硬岩仅对滚刀荷载的幅值产生影响,对其频率分布影响有限。结合刀盘在软硬不均地层条件下静力学的分析结果,确定刀盘在不均匀受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应变位置,为苏埃通道滚刀破岩物理模型试验刀盘测试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依据。
【图文】:

复合地层下盾构施工模态系统刀盘荷载及振动特性研究


岩盘取圆环状,在保证滚刀轨迹均能够实时监测的同时,可减少模型计算量。滚刀切削模型如图3所示。(a)标准滚刀(b)标准滚刀简化模型图1标准滚刀结构示意图Fig.1Structurediagramsofstandarddisccutter(a)CAD图(b)三维示意图图2刀盘示意图Fig.2Sketchdiagramsofcutterhead(a)中心滚刀(b)正滚刀图3滚刀切削模型Fig.3Cuttingmodelsofdisccutter以中心滚刀切削模型为例,简述其有限元仿真的关键点。在剖分网格方面,刀圈和刀体为自由剖分,岩体为扫略(sweep)剖分,网格大小均设定为20mm。在接触方面,刀圈和刀体设定为自动单面(singlesurface)接触,保证刀圈和刀体之间不发生分离;刀圈和岩体设定为面面侵蚀(erodingsurface)接触,在岩体单元失效删除后,该接触能够保证滚刀刀圈与岩体单元继续进行侵蚀模拟。此外,通过无反射边界条件的设定,将模型中的岩体仿真为无限大,其底面和侧面各施加30MPa和15MPa的围压,使之符合现实工况中的岩体状态。根据典型软硬不均地层盾构隧道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地质力学模型,,确定盾构的推力和转速。初步确定刀盘转速为5r/min,并将该速度以角速度0.63rad/s的形式施加到岩盘上;掘进速度为5mm/s,施加到刀体上。中心滚刀刀轴线的初始位置与软硬岩层分界线相交,以便研究滚刀经过软硬不均地层交界面时滚刀荷载的变化,其初始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如图4所示。图4软硬不均地层中心滚刀初始状态Fig.4Initialstateofcenterdisccutterinheterogeneousground106隧道建设第37卷

复合地层下盾构施工模态系统刀盘荷载及振动特性研究


岩盘取圆环状,在保证滚刀轨迹均能够实时监测的同时,可减少模型计算量。滚刀切削模型如图3所示。(a)标准滚刀(b)标准滚刀简化模型图1标准滚刀结构示意图Fig.1Structurediagramsofstandarddisccutter(a)CAD图(b)三维示意图图2刀盘示意图Fig.2Sketchdiagramsofcutterhead(a)中心滚刀(b)正滚刀图3滚刀切削模型Fig.3Cuttingmodelsofdisccutter以中心滚刀切削模型为例,简述其有限元仿真的关键点。在剖分网格方面,刀圈和刀体为自由剖分,岩体为扫略(sweep)剖分,网格大小均设定为20mm。在接触方面,刀圈和刀体设定为自动单面(singlesurface)接触,保证刀圈和刀体之间不发生分离;刀圈和岩体设定为面面侵蚀(erodingsurface)接触,在岩体单元失效删除后,该接触能够保证滚刀刀圈与岩体单元继续进行侵蚀模拟。此外,通过无反射边界条件的设定,将模型中的岩体仿真为无限大,其底面和侧面各施加30MPa和15MPa的围压,使之符合现实工况中的岩体状态。根据典型软硬不均地层盾构隧道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地质力学模型,确定盾构的推力和转速。初步确定刀盘转速为5r/min,并将该速度以角速度0.63rad/s的形式施加到岩盘上;掘进速度为5mm/s,施加到刀体上。中心滚刀刀轴线的初始位置与软硬岩层分界线相交,以便研究滚刀经过软硬不均地层交界面时滚刀荷载的变化,其初始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如图4所示。图4软硬不均地层中心滚刀初始状态Fig.4Initialstateofcenterdisccutterinheterogeneousground106隧道建设第37卷
【作者单位】: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2012AA041802)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MBT2012K002) 福建省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FJKLGP2012K00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基金(YK2015-12)
【分类号】:U455.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德福;;可快速装卸的镗孔车端面刀盘[J];机械工人技术资料;1976年12期

2 ;双刀盘切向高速铣齿法[J];齿轮;1977年01期

3 ;双刀盘切向切齿法[J];齿轮;1977年03期

4 周抚群;哈达克Ⅱ型刀盘[J];工具技术;1980年06期

5 吴乃珍;数控镗孔车端面刀盘技术发展现状[J];组合机床;1983年05期

6 朱铁琦;;简易多工位刀盘[J];机械工人.冷加工;1984年09期

7 胡仁义;刀盘轴的改进[J];江苏机械;1985年02期

8 ;新式绞刀盘[J];机械开发;1985年02期

9 胡仁义;;刀盘轴的改进[J];江苏机械;1985年02期

10 张存孝;可调镗孔刀盘[J];机械工人.冷加工;199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骋;陈义得;;复杂地质条件下刀盘变形原因及处理技术[A];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李斌;贾云飞;李文功;;盾构机刀盘修复技术[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旭;王日清;赵海峰;李天明;;盾构机刀盘的地质适应性设计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韩伟锋;李凤远;;盾构刀盘优化设计[A];第九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专辑[C];2013年

5 肖来元;杨家军;;圆形刀盘机构的动态设计[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6 吴乐;;单护盾TBM掘进管片旋转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田辉;;一种大直径泥水盾构在砂土地层中刀盘被卡的脱困方法[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桂轶雄;姚文花;;盾构机刀盘修复及改进技术研究[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六辑)[C];2005年

9 陈启伟;李凤远;陈馈;;大直径泥水盾构刀盘外圈梁长距离掘进修复技术[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韩伟锋;李凤远;王助锋;;盾构刀盘参数化建模系统开发[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名;中铁隧道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盾构刀盘成功出厂[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2 李华坤;中铁隧道自主产权盾构刀盘出厂[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通讯员伍振 齐梦学;掘进“寿命”延长15公里[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4 通讯员 宋义忠 兰红宾;高压环境下载人维修盾构机刀盘修复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N];人民铁道;2013年

5 宋义忠 兰红宾;高压环境下载人维修盾构机刀盘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N];科技日报;2013年

6 伍振 齐梦学;自主创新TBM技术获得国家专利[N];经理日报;2009年

7 姜明 姜书范 詹智慧 李慧楠;铁打的队伍铁打的兵[N];中华建筑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耿诺 实习生 孙奇茹;9号线实现南北全线贯通[N];北京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亮 赵中庸;“科技号”对接见真功[N];人民铁道;2013年

10 陈军;如何正确使用钨钢纵切薄刀[N];中国包装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凌静秀;空间分布载荷下TBM刀盘振动分析及寿命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邢彤;盾构刀盘液压驱动与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刘志杰;岩石隧道掘进机刀盘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苏翠侠;基于数值仿真技术的盾构刀盘系统载荷与结构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王化更;液压缸直接驱动盾构刀盘系统结构优化及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黄清飞;砂卵石地层盾构刀盘刀具与土相互作用及其选型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钱华;双连杆偏心盾构刀盘系统总体参数优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纪磊;全断面岩石掘进机刀盘结构设计与分析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朱述敏;复合型土压平衡盾构机刀盘设计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龙;盾构刀盘与岩土交互作用规律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4 史坚坚;TBM盘型滚刀力学特性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5 谢启江;变约束条件下硬岩掘进机动力学建模及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张佳媛;面向掘进性能的盾构刀盘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7 蔡宝;性能驱动的盾构刀盘开口和刀群组合布置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欧阳湘宇;多点冲击下TBM刀盘裂纹萌生—扩展全寿命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魏田华;岩土盾构机刀盘系统的动态优化设计及滚刀磨损机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10 邢晨;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刀盘的设计与优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18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18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1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