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载激光雷达设备的跟驰数据采集方法
发布时间:2019-07-25 08:38
【摘要】:为了验证车载激光雷达设备能否用于跟驰数据的采集,通过在乌鲁木齐市快速路的实地实验,进行了基于车载激光雷达设备的实时动态跟驰数据采集过程。选取安全距离模型作为评价模型,分析了不同状态下后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并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通过对比车头间距的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的轨迹曲线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实测值与检验值基本吻合,模型可以描述不同状态下驾驶员的跟驰特性。因此,利用车载激光雷达设备对跟驰行为的数据进行采集是可行的。
【图文】:
β均大于1,比第2次的绝对值增大了约250倍,说明模型的参数只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由此可看出,在跟驰行为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影响驾驶员对两车之间距离的敏感度。但是参数的变化范围跨度很大,怎样从具体的数值中分析出驾驶员特性的一般规律,还需进一步的研究。3模型验证为了证明利用车载激光雷达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用于跟驰模型的分析和研究,同时确保标定的安全距离模型与真实的交通流状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根据车头间距的实测值与模型理论计算值的轨迹进行对比来验证模型的效果,得到图3和图4。图3减速状态模型验证结果图4加速状态模型验证结果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车头间距的实测值与模型的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模型能够反映真实道路条件下车辆跟驰过程中车头间距的变化规律。分析2种状态下模型的验证结果可知:减速状态时车头间距呈下降趋势,加速状态时则呈上升趋势,且加速时的车头间距要明显高于减速状态,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其次,加速状态车头间距的实测轨迹曲线较减速状态时平滑,,这是由于在减速过程中遇到的路况及交通环境要比加速时复杂,速度变化的幅度较大,因而车头间距的波动较明显。由此可以得出,标定后的模型精度基本符合要求,能正确描述不同状态下驾驶员的跟驰特性。4结语本文在特定的快速路和交通条件下,利用车载激光雷达设备完成了跟驰数据的采集,对不同状态下安全距离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得出模型的相关性良好,且车头间距的实测值与模型的计算值基本吻合,说明标定后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相应的跟驰状况。实地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基于车载激光雷达设备采集到的跟驰数据能体现不同状态下驾驶员行为和车辆运行特征,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XJGRI2016064)
【分类号】:U491
本文编号:2518968
【图文】:
β均大于1,比第2次的绝对值增大了约250倍,说明模型的参数只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由此可看出,在跟驰行为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影响驾驶员对两车之间距离的敏感度。但是参数的变化范围跨度很大,怎样从具体的数值中分析出驾驶员特性的一般规律,还需进一步的研究。3模型验证为了证明利用车载激光雷达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用于跟驰模型的分析和研究,同时确保标定的安全距离模型与真实的交通流状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根据车头间距的实测值与模型理论计算值的轨迹进行对比来验证模型的效果,得到图3和图4。图3减速状态模型验证结果图4加速状态模型验证结果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车头间距的实测值与模型的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模型能够反映真实道路条件下车辆跟驰过程中车头间距的变化规律。分析2种状态下模型的验证结果可知:减速状态时车头间距呈下降趋势,加速状态时则呈上升趋势,且加速时的车头间距要明显高于减速状态,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其次,加速状态车头间距的实测轨迹曲线较减速状态时平滑,,这是由于在减速过程中遇到的路况及交通环境要比加速时复杂,速度变化的幅度较大,因而车头间距的波动较明显。由此可以得出,标定后的模型精度基本符合要求,能正确描述不同状态下驾驶员的跟驰特性。4结语本文在特定的快速路和交通条件下,利用车载激光雷达设备完成了跟驰数据的采集,对不同状态下安全距离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得出模型的相关性良好,且车头间距的实测值与模型的计算值基本吻合,说明标定后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相应的跟驰状况。实地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基于车载激光雷达设备采集到的跟驰数据能体现不同状态下驾驶员行为和车辆运行特征,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XJGRI2016064)
【分类号】:U491
本文编号:2518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1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