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围岩亚级分级的浅埋偏压隧道初期支护优化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5 09:09
【摘要】:现行公路隧道岩质围岩分级方法采用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等常规的指标,且分级结果跨度较大,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在实际工程中,许多公路隧道会受到浅埋和偏压的影响。依托广西南宁玉象隧道,考虑采用埋深和偏压两个指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根据隧道开挖后毛洞的自稳性对围岩进行亚级分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亚级提出对应的初期支护方案。结果表明,该隧道围岩级别可以再分为3个亚级,研究结果对类似受到浅埋偏压影响隧道的初期支护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图文】:

基于围岩亚级分级的浅埋偏压隧道初期支护优化方法研究


类型的判断主要以塌方高度为衡量标准[6],采用以下标准。(1)小塌方。塌方高度<3m,或塌方体积<30m3。(2)中塌方。塌方高度3~6m,或塌方体积30~100m3。(3)大塌方。塌方高度>6m,或塌方体积>100m3。2.1.1数值模型根据玉象隧道的概况,数值模型开挖断面跨度选为20m,保持高跨比位0.75不变[7],两车道时速为100km/h,模型的边界值取8倍的隧道洞跨度。计算模型网格图如图1所示。图1计算模型网格2.1.2物理力学参数物理力学参数主要参考勘察报告进行确定。2.1.3模拟分组组合根据玉象隧道浅埋和偏压的特点,模型中围岩的偏压角度0°~40°和埋深深度10~125m,两个指标的不同数值两两组合成40组围岩状况。数值模拟组合见表1。表1围岩计算组合偏压埋深/m组合编号偏压埋深/m组合编号0°10Ⅰ120Ⅰ230Ⅰ340Ⅰ450Ⅰ575Ⅰ6100Ⅰ7125Ⅰ830°10Ⅱ120Ⅱ230Ⅱ340Ⅱ450Ⅱ575Ⅱ6100Ⅱ7125Ⅱ810°10Ⅱ120Ⅱ230Ⅱ340Ⅱ450Ⅱ575Ⅱ6100Ⅱ7125Ⅱ840°10Ⅴ120Ⅴ230Ⅴ340Ⅴ450Ⅴ575Ⅴ6100Ⅴ7125Ⅴ820°10Ⅲ120Ⅲ230Ⅲ340Ⅲ450Ⅲ575Ⅲ6100Ⅲ7125Ⅲ82.2数据分析和亚级分级方法通过对表1的组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模拟隧道的毛洞开挖,图2为围岩组合埋深10m偏压20°

基于围岩亚级分级的浅埋偏压隧道初期支护优化方法研究


图2竖向位移云图图3Ⅴ级岩质围岩部分组合稳定性曲线由图3可知,自稳曲线图呈现中间比较密集两边比较疏散的情况,图中出现3个比较明显集中的区域。第一个区域发生较小塌方的跨度范围为10~14m,超过14m发生中~大塌方;第二个区域发生小~中塌方的跨度范围为6~10m,主要集中在8~10m之间,超过10m则发生较大塌方;第三个区域发生小~中塌方的跨度范围为4~6m,超过6m则发生较大塌方。根据以上自稳性曲线的特点,可得到的结论:玉象隧道的V级围岩可以进一步细分为3个亚级级别。各亚级分级的结果见表2。3围岩亚级对应支护优化3.1优化思路及参数优化思路:在亚级分级后,对该隧道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各亚级的支护方案。优化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验证的方法,首先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模拟验算,再根据验算结果进行方案的优化,最后通过现场施工后监控量测的验证,达到对初期支护参数的优化。表2分级结果编号偏压角/(°)埋深/m亚级级别Ⅰ1010Ⅰ2020Ⅰ3030Ⅰ80125Ⅱ11010Ⅱ21020Ⅱ31030Ⅱ810125Ⅲ12010Ⅲ22020Ⅲ820125Ⅳ13010Ⅳ8301251Ⅰ4040Ⅰ5050Ⅰ6075Ⅰ70100Ⅱ41040Ⅱ51050Ⅱ61075Ⅱ710100Ⅲ32030Ⅲ42040Ⅲ52050Ⅲ62075Ⅲ720100Ⅳ33030Ⅳ63075Ⅳ730100Ⅴ14010Ⅴ8401252Ⅲ42040Ⅳ43040Ⅳ53050Ⅴ24020Ⅴ3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1568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372361 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资助课题,项目编号14-KF-03
【分类号】:U45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小平,徐华海,朱绍华;昱岭关隧道左洞初期支护大面积下沉处理方案的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赵玉生;;初期支护后公路隧道拓宽改造施工方法[J];山西交通科技;2008年03期

3 司宝金;;加强初期支护理念在现场实际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年07期

4 杨少宏;特殊条件下初期支护体系的研究应用[J];铁道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5 郑志刚;雷公山隧道左线初期支护变形处理[J];市政技术;2005年06期

6 陈改霞;刘庆舒;吕和林;;长河坝隧道立交段初步设计初期支护参数研究[J];四川建筑;2007年03期

7 帅建兵;;隧道在初期支护突变条件下的应急处理措施[J];建筑施工;2012年04期

8 张中堂;;对军都山隧道F_(11)断层及其影响带地段初期支护变形问题的剖析[J];隧道建设;1988年01期

9 孙洪霞;地铁王府井站西南风道开挖和初期支护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4期

10 李朋湃;邓成燕;;中兴隧道左线初期支护沉降处理技术[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明年;李志业;胡学林;;不同初期支护对提高围岩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司贤超;;共和隧道特殊围岩段初期支护大变形处理技术[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宏伟;杨新安;;公路隧道复合式衬砌中初期支护设计的讨论[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杨永亮;魏玉明;李东海;;浅埋暗挖工程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控制[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应顺;;洋碰隧道进口端洞内初期支护下沉侵限处理措施[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6 司剑钧;;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双层支护技术[A];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翟恩地;王桐封;;隧洞复合支护受力数值分析[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九公司 李天雨;地铁区间初期支护工程渗漏水处理技术[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杨能兵 周丽 李峰;活跃在施工一线的“群安员”们[N];科技日报;2009年

3 陈树青 张平安;大战“水龙王”[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4 贾贵成 毕增礼 记者 王炳海;通沈高速公路吉林段工程进展顺利[N];通化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烨;富水弱成砂岩隧道力学特性与支护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伍毅敏;软基隧道支护机理与病害防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泽辉;某公路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受力分析及监控量测[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孙水泉;铁路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洪昌;双层初期支护在大变形隧道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李海军;厦门海底隧道初期支护变异对支护体系安全性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芦勃;初期支护缺陷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高永;深埋隧道初期支护可靠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史存鹏;浅埋软岩大跨度隧道初期支护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8 朱少刚;偏压隧道软弱围岩及其初期支护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尹术军;双连拱隧道浅埋地段初期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周亚;黄土公路隧道初期支护优化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18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18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6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