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短连线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发布时间:2019-07-26 11:18
【摘要】:针对短连线交叉口传统信号配时方案造成的车队排队超过路段距离,车流上溯诱发上游交叉口拥堵的难题,建立信号周期模型。以通行能力与车均延误时间之比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进口道车辆最大排队长度为约束条件,利用线性规划理论求解,同时探讨模型成立条件。最后选取实例,进行验证,仿真后提出相应评价参数与传统信号配时方案进行对比。
【图文】:

短连线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探讨,得到只有交通流达到一定条件时(kij、k′ij、L、yi、vij、Y均与交通流状态相关),本文所建模型成立,短连线交叉口配时方案才有存在意义。2算例分析选取某一个实际的单点交叉口作为算例,对本文方法进行验证。此信号交叉口是典型的短连线交叉口,通过实地考察其各进口道的排队情况,发现短连线进口道因排队长度过大,出现上溢引发上游交叉口拥堵现象。本交叉口各进口道均为1个混行车道:1个直左右混行车道。采用两相位控制,与邻近交叉口的连线距离如图1,其各相位车流到达率的具体情况如表1。图1交叉口与邻近交叉口的连线距离表1交叉口各相位车流到达率情况进口道东西南北到达率540540540540饱和流率1800180018001800流量比0.30.30.30.3最大流量比0.30.3依据上表,得到y1=y2=0.3,Y=0.6,取L=14,kij=150,k′ij=50,依据式(6)可以求得l>33.6时模型才有意义,,观测此交叉口与其余交叉口的路段距离最小值是100m,即l=100。依据式(5)可以求得信号周期的变化范围是C≤69.3333,在此范围内求得使目标函数取值最大的解。通过观测本交叉口车流构成,取定t0=2.3,ti=2.5依次代入上述辅助公式,计算目标函数。得到目标函数是关于C的函数,对其求导,令导数等于0,可以求得C1=37.4,C2=-3.6(舍去)。最后取整得到信号周期时长为38s,依次计算各相位的绿灯时间。利用交通工程学上的周期公式C=1.

短连线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2017年第1期李伟:短连线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用,特此提取3001~3600s时间段内,各个方向进口道的最大排队长度与传统信号配时方案控制的同时间段内各方向进口道的最大排队长度进行对比,得到图3。图3两种信号配时方案各方向进口道最大排队长度对比分析图3,采用本文周期求解的信号配时方案时东进口道的最大排队长度降幅最大,西进口道及北进口道的最大排队长度略有降低,而南进口道的最大排队长度成持平状态。由于信号交叉口的东进口道的路段距离最小,最大排队长度的减小,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现象,避免车流上溯现象的发生,其余进口道最大排队长度远远小于邻近交叉口路段距离。保证了车流在每个周期内都能顺利通过交叉口,提高了通行效率。为探究两种信号配时方案控制时车流运行的稳定性问题,提取各个方向进口道各时间节点的最大排队长度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图4。图4两种方案各进口道各个时间节点处的最大排队长度对比由图4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东进口道方向,即短连线方向最大排队长度各个时间节点都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西进口道最大排队长度最初与传统信号配时方案控制时持平,之后时间节点处得到优化;南北进口道最大排队长度处于波动状态,时而优于传统信号配时方案的最大排队长度,时而劣于传统信号配时方案的最大排队长度,但均小于路段距离,明显稳定性低于采用传统信号配时方案。综上所述,本文方法得到的信号配时方案,可以大幅度降低短连线方向进口道车辆的最大排队长度,对于非短连线方向进口道车辆的最大排队长度影响不大,但对于这些方向的进口道车流运行稳定性造成影响,极易造成车辆排队长度的波动。在最大排队长度远远小于与之相邻交叉口的路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61273006 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Q2012138
【分类号】:U491.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宣东;交通信号配时脱机优化和实时评价系统[J];城市交通;2005年01期

2 胡明伟;;不良天气对交通信号配时的影响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7年09期

3 张惠玲;马争锋;林少波;;交通信号配时及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年12期

4 郭本峰;李铁柱;;使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为最优的信号配时方法[J];山西建筑;2008年05期

5 黄崇超;李亚萍;;基于一般相位结构的区域信号配时二层规划模型与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3期

6 罗雪林;黄崇超;刘建美;;区域信号配时二层规划模型的一类新算法与数值计算[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4期

7 许潇;;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对交通信号配时优化[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年02期

8 刘广萍;周彤梅;翟润平;;基于组态软件的交通信号配时系统设计[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李峰;计算信号配时新方法的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89年03期

10 殷亚峰,陆化普;动态网络交通信号配时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邢广成;石磊;;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单交叉口信号配时仿真[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葛艳新;张生瑞;;交叉口定时信号配时优化设计方法[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成卫;李学敏;陈昱光;袁满荣;;过饱和交叉口单点信号配时方法研究[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贺明;王慧;刘泓;;基于自适应协同进化的T型交叉口信号配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彭小红;刘国东;;单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及仿真研究[A];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物流工程与中国现代经济——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杨玉璞邋本报通讯员 彭天增;郑州:让交通拥堵的“血栓”早日溶解![N];河南日报;2008年

2 吕良德;沈阳智能交通400个点位即时采集[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1年

3 记者 邵长春;制定道路交通组织应急方案 治堵[N];海南日报;2013年

4 万训勉 肖隆林 本报记者 谢松;和谐交通让路更畅人更欢[N];南昌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葛晓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庄宏斌;车道共用方式下的通行能力分析与信号配时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栗红强;城市交通控制信号配时参数优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沙学锋;城市道路机动车动态排放预测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凤;公交信号优先协调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凌煊;拥挤网络交叉口多目标配时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黄锋;基于车路协同的单交叉口公交优先方法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3 何龙;面向双向绿波的干道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丁靖;信号控制交叉口可变导向车道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毛盈方;风险敏感的强化学习交通信号配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6 于昊坤;道路交通干线协调控制信号配时方法研究及应用[D];东南大学;2015年

7 于杰;考虑公交优先的改进韦伯斯特信号配时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陈凝;过饱和状况下的城市道路区域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方法[D];东南大学;2015年

9 郑凯戎;基于敏感度分析的干线公交优先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周宁;城市道路公交信号优先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19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19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0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