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钢管系杆拱桥整体浮吊架设施工技术

发布时间:2019-09-10 18:53
【摘要】:研究目的:钢管系杆拱桥是我国目前在城市桥梁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桥梁类型之一,尤其在通航河道上,钢管系杆拱桥是设计时首选的桥梁类型。考虑到河道的通航需求,钢管系杆拱桥的施工一般采用侧位拼装、整体吊装施工工艺较多,而整体吊装中采用浮运拖拉架设和整体浮吊两种施工方法。本文通过对丹阳市吕东大桥钢管系杆拱桥整体吊装施工工艺的研究,旨在形成一套详细的钢管系杆拱桥整体浮吊架设综合施工技术。研究结论:(1)钢管系杆拱桥整体浮吊架设施工工艺流程包括:浮吊施工准备,浮吊船就位,整体试吊,浮吊船同步后退,同步顺时针旋转90°,同步向桥位处移动,微调浮吊船、主桥就位,人工桥位精度调整、落桥,解钩、浮吊船驶离现场;(2)钢管系杆拱桥整体浮吊架设施工技术的优点有:主桥拼装与引桥施工可以同步进行,可缩短施工工期;施工安全风险小;浮吊吊装占用航道时间较短,仅占用2~3 h即可完成吊装作业,封航时间大大缩短;(3)丹阳吕东大桥采用整体浮吊架设施工,顺利完成了吊装任务,因此既有航道上钢构桥梁整体架设施工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和技术指导作用。
【图文】:

运河,地锚,单位,范围


恫啵嗵卑恫嘣谥髑牌?装区域,在3#~15#吊杆区域范围清淤至河岸挡墙处,清淤深度为2.5m。运河北岸侧主桥主墩至3#吊杆区域离河岸向河中心6m范围不需清淤,但离河岸6m以外需清淤保证2.5m的水深。运河南岸一侧均距离河岸6m开始清淤,清淤后确保水深达2.5m。靠近主桥桥位,距离桥位5m距离无需清淤,其他一律清淤至2.5m吃水深度。5#主墩京杭钢结构拼装厂运河挡墙大桥东吕4#主墩6110m钢管系杆拱桥阴影部分必须满足吃水深度达到2.5m注:6586.6681.2301203020N图2运河挖淤范围示意图(单位:m)4.1.2地锚及牵引绳设置地锚的设置是通过在运河岸侧埋设1.5m深木桩,通过钢丝绳将木桩地锚与浮吊船上固定卷扬机连接,形成牵引绳,牵引绳总计8根。地锚位置以及数量是根据浮吊船在吊装过程中水中定位来设置的,通过前期起吊、吊装过程转体以及后期吊装就位的具体浮吊船水中位置来确定。本工程施工在1#浮吊船、2#浮吊船的前、后位置各设置两个地锚,如图3所示1#~4#、6#~9#(均为吊装前设置的地锚,以便通过钢丝绳将地锚与浮吊船上固定卷扬机相连接形成牵引绳,在端头两两形成“X”形的十字缆)。在运河桥两侧的主墩位置各设置一个地锚,如图3所示5#、10#。4#主墩5#牵引绳8#地锚7#地锚6#地锚10#地锚4#地锚8#牵引绳6#牵引绳7#牵引绳京杭3#牵引绳4#牵引绳5#主墩9#地锚5#地锚3#地锚2#地锚1#地锚2#浮吊船1#牵引绳1#浮吊船2#牵引绳运河钢结构拼装厂N图3吊装地锚布置图4.2浮吊船就位海事下达封航命令后,,按照设计位置两?

布置图,地锚,布置图,浮吊


桥东吕4#主墩6110m钢管系杆拱桥阴影部分必须满足吃水深度达到2.5m注:6586.6681.2301203020N图2运河挖淤范围示意图(单位:m)4.1.2地锚及牵引绳设置地锚的设置是通过在运河岸侧埋设1.5m深木桩,通过钢丝绳将木桩地锚与浮吊船上固定卷扬机连接,形成牵引绳,牵引绳总计8根。地锚位置以及数量是根据浮吊船在吊装过程中水中定位来设置的,通过前期起吊、吊装过程转体以及后期吊装就位的具体浮吊船水中位置来确定。本工程施工在1#浮吊船、2#浮吊船的前、后位置各设置两个地锚,如图3所示1#~4#、6#~9#(均为吊装前设置的地锚,以便通过钢丝绳将地锚与浮吊船上固定卷扬机相连接形成牵引绳,在端头两两形成“X”形的十字缆)。在运河桥两侧的主墩位置各设置一个地锚,如图3所示5#、10#。4#主墩5#牵引绳8#地锚7#地锚6#地锚10#地锚4#地锚8#牵引绳6#牵引绳7#牵引绳京杭3#牵引绳4#牵引绳5#主墩9#地锚5#地锚3#地锚2#地锚1#地锚2#浮吊船1#牵引绳1#浮吊船2#牵引绳运河钢结构拼装厂N图3吊装地锚布置图4.2浮吊船就位海事下达封航命令后,按照设计位置两艘浮吊进场,“T”型定位于岸边拱肋安放前沿水域,浮吊停靠的位置与拱架起吊的位置一致,即1#浮吊船停靠在4#吊杆处,2#浮吊船停靠在14#吊杆处。1#浮吊船船头的3#、4#牵引绳分别与4#、3#地锚连接;1#浮吊船船尾的7#、8#牵引绳分别与9#、8#地锚连接,固定1#浮吊船船位;2#浮吊船船头的1#、2#牵引绳分别与1#、2#地锚?
【作者单位】: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U44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瑞林,赵启友;南京市栖霞大桥系杆拱桥施工[J];铁道标准设计;2001年02期

2 ;钢筋混凝土导型系杆拱桥技术成果通过专家评审[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4年01期

3 李慧君;;某系杆拱桥检测与评估[J];建筑结构;2010年S2期

4 张永晓;;系杆拱桥坍塌原因分析与对策[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7期

5 刘晓丹;王立忠;;常州西二环128m系杆拱桥索力监控技术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3年S1期

6 樊静,彭艳君,杨舟;江苏泰东河系杆拱桥的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00年04期

7 李志生,向和平;荷塘西江大桥110m跨体外系杆拱桥施工[J];广东公路交通;2000年S1期

8 马学起,潘兴国;京杭运河大桥系杆拱桥支撑方式的选用[J];山东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9 董长海,陈正贵,梁广雪,谷源远;系杆拱桥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国外桥梁;2002年01期

10 申英桃;;浅谈无风撑混凝土系杆拱桥的稳定设计[J];河南水利;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慧君;;某系杆拱桥检测与评估[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文君;;系杆拱桥拆除施工技术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玉祥;;系杆拱桥线型控制与监测技术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孙传智;李爱群;缪长青;焦常科;;异型柔性系杆拱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研究[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5 王猛;薛建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拆除施工技术[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6 刘世忠;;新城系杆拱桥模型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7 蔺鹏臻;宁贵霞;刘凤奎;张元海;;叠合系杆拱桥的施工及稳定分析[A];首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彭思;李丽君;;开平大桥单拱面预应力混凝土系杆拱桥的设计与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9 李庸定;;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设计与施工探索[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10 贺栓海;胡大琳;;预应力系杆拱桥的设计计算[A];预应力混凝土现况与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李明靖 通讯员 王梦樵;衡州大道系杆拱桥成功实现首次对接[N];衡阳日报;2013年

2 周利 石治荣;安徽跨度最大的系杆拱桥即将建成[N];中华建筑报;2010年

3 通讯员高仕红;世界高速铁路跨度最大的钢箱系杆拱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2年

4 贺颖;中铁四局二公司一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N];中国交通报;2010年

5 记者  叶敏 通讯员  李新平;全省悬挑最大的下承式系杆拱桥在云和建成[N];丽水日报;2006年

6 王成锋 王莹 马国俊;国内跨径最大单支撑面系杆拱桥钻孔桩完工[N];国际商报;2009年

7 ;“钢筋混凝土异型系杆拱桥技术成果”通过专家评审[N];中华建筑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列;高速铁路下承式钢系杆拱桥结构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李毅;基于城市桥梁集群监测平台的系杆拱桥健康监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钟轶峰;中(下)承式系杆拱桥有限元分析与施工监控[D];重庆大学;2006年

4 丁文胜;下承式刚架系杆拱桥的抗震设计方法及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封吴秋;系杆拱桥的耐久性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杨光;大跨度外倾非对称式系杆拱桥施工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凡;钢箱系杆拱桥施工监控与仿真分析[D];贵州大学;2015年

4 吴坷;下承式系杆拱桥吊杆疲劳损伤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5 刘贤;基于图形流技术的系杆拱桥方案设计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6 李英杰;缆索吊扣系统在大跨钢箱系杆拱桥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杨腾飞;系杆拱桥施工过程分析与监控[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余江昱;系杆拱桥吊杆的破损-安全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郑亚鹏;系杆拱桥健康检测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田洪金;异形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吊杆可靠度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34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34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e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