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不同车速下沥青路面结构的动力响应

发布时间:2019-09-10 19:37
【摘要】: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沥青路面结构的真实受力状态,将汽车荷载简化成均布移动荷载,借助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3D动力有限元模型,分析车辆以不同速度匀速通过和刹车状态下路面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显示,较低的车速会使路面结构内部产生较大的应力,并且应力随车速减小基本呈现线性增大趋势;刹车过程中产生的较大水平荷载对结构内部应力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剪应力和水平正应力,因此在刹车比较频繁的区域,增强面层以及层间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和抗弯拉强度,可减少车辙、推移或拥包等病害的出现。
【作者单位】: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基金】: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11 318 223 1380)
【分类号】:U416.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新;郭忠印;杨群;;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动态响应三维有限元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郑健龙;钱国平;应荣华;;沥青混合料热粘弹性本构关系试验测定及其力学应用[J];工程力学;2008年01期

3 单景松;黄晓明;廖公云;;移动荷载下路面结构应力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4 倪富健;王燕芳;马翔;;城市道路交叉口沥青路面受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澍旺;张欣强;刘润;;AN FE ANALYSIS OF REINFORCED SUBGRADE UNDER AUTOMOBILE LOADING[J];Acta Mechanica Sinica;2004年01期

2 陈希瑞;龚宪生;;塑料合金关于温度-频率-振幅的本构模型[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1年05期

3 马新;郭忠印;杨群;;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动态响应三维有限元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陈勇;杨维宁;裴建中;;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形成与控制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1期

5 廖公云;路畅;黄晓明;;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分层检测与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邓洪亮;王正念;廖丹;刘旭;;移动荷载下复合夹层用于PCC+AC路面防裂效果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7 赵颖华;侯金城;郭乃胜;;基于细观力学的纤维沥青混凝土有效松弛模量[J];工程力学;2009年02期

8 王岚;常春清;邢永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弯曲蠕变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S1期

9 武可爽;;热拌薄层罩面力学响应分析[J];广东科技;2010年10期

10 张兴强,陈波,闫澎旺,邓卫东;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沥青路面受力变形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韶华;杨绍普;路永婕;;三向轮胎力作用下路面的动力响应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苗雨;万云冬;董玉凯;;沥青路面反射裂纹温度应力的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亻黾);岳红宇;朱菊辉;;低路堤路基动应力的测试分析[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4 杜海涛;胡增团;;黄河滩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分期实施技术应用初探[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五届(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俊卿;王保实;;移动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粘弹性沥青路面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6 王鑫洋;李斌;冯晓军;;荷载与车速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疲劳影响分析[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骁;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皓玉;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下路面结构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其磊;密封用磁性NBR/Fe_3O_4复合材料与NBR/SrO·6Fe_2O_3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与磁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郑仲浪;重载车辆作用下沥青路面层间力学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尹应梅;基于DMA法的沥青混合料动态粘弹特性及剪切模量预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单丽岩;基于粘弹特性的沥青疲劳—流变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郝大力;路面性能的评价与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8 张洪亮;路桥过渡段车路动力学分析及容许差异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9 吴小刚;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中管道的受力分析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李喜安;黄土暗穴的成因及其公路工程灾害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荣联;沥青路面结构体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郑建华;氯盐浸蚀下沥青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红;再生纤维增强沥青路面性能的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小龙;柔性基层用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运超;路面刻槽引起的车辆路面耦合振动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志臣;基于细观力学的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黄辉;高速公路路基的动力特性及施工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王小侠;寒区旧水泥路面沥青罩面层间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张君;光纤光栅在路面剪切应力测试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付欣;设置层间功能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动态响应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健龙;张起森;;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表面裂缝的热效应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2 周志刚,钱国平,郑健龙;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参数测定方法的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倪富健,郭咏梅,刘斌,唐祖萍;城市道路交叉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林绣贤;关于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中抗剪指标的建议[J];公路;2004年12期

5 张启云;罗立红;倪富健;;高强度沥青粘结料抗车辙性能试验及评价指标研究[J];公路;2007年03期

6 杨群;郭忠印;陈立平;;考虑水平荷载的公路隧道复合式路面表面拉应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7 刘萌成;黄晓明;陶向华;;移动荷载作用下近桥台处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有限元法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8 单景松;黄晓明;廖公云;;移动荷载下路面结构应力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9 李雪莲;陈宇亮;张起森;周志刚;;高速公路上坡路段半刚性沥青路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8期

10 陈少幸;虞将苗;李海军;刘仰韶;张肖宁;;沥青混合料模量不同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单景松;黄晓明;;移动荷载下弹性层状体系响应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金昌;广义荷载作用下道路与软基共同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长新,赵毅强,叶燕呼,车卓君;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气候影响分区[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林有贵,林家胜,罗竟;超载汽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J];广西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3 林有贵,罗竞;广西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J];广西交通科技;2000年S1期

4 王进满,黄广忻,李智荣,邓卫明;沥青路面早期推移防治的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5 王东伟,李永胜,阮川民,靳长征;沥青路面的加热修补[J];山西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6 余东坡,王鲁军;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问题的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2期

7 刘春波,董秀梅;沥青路面的裂缝预防及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8 姜海波,杨文婷,洪沛;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分析[J];森林工程;2004年03期

9 刘桂强;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其防治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年03期

10 赵保平;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5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6 许志鸿;董占文;吴文海;;沥青路面结构的可靠性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7 陈景;沈金安;李福普;;沥青路面渗水测定方法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张晓冰;黄晓明;;沥青路面温度状况分析[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9 贺俊;;沥青路面的施工与监理的质量控制[A];沥青路面施工监理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10 镇亦明;戴建军;胡爱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A];沥青路面施工监理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珍珍;美专家提出系统考虑沥青路面质量[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3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4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5 记者袁岚;沥青路面寿命可达50年[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7 楚天高速公路养护中心 王云波;沥青路面顶成“麻麻脸” “千斤顶”配块枕木如何[N];湖北日报;2005年

8 张春跃;我市一项沥青路面修复技术达到国际水平[N];保定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郭晓萍;探索沥青路面“长寿”之道[N];泉州晚报;2012年

10 记者 陈云芬;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破题[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关彦斌;大孔隙沥青路面的透水机理及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罗辉;沥青路面粘弹性响应分析及裂纹扩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端宜;设计沥青路面及其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8 郭红兵;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蔚旭灿;应用数学力学方法研究沥青路面结构特性[D];长安大学;2008年

10 王虹;基于融雪化冰的传导沥青路面优化设计及粘弹性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忠;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场及温度应力数值计算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2 胡勇;沥青路面质量动态控制系统[D];长安大学;2009年

3 程亮;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4 张文;沥青路面极限承载力与使用寿命预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李雪莲;沥青路面关键质量指标与付费系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邓融;水和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孙兆刚;干旱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史恒志;邯郸地区运煤道路超重型交通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9 娄峰;基于模糊理论的沥青路面可靠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偶昌宝;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4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34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7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