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拱桥静动力试验与结构识别的实践
【图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图1结构识别6步圆Fig.1Sixstepsofstructuralidentificationcircle1)观察和概念.详细查阅结构的图纸记录,并结合现场观测结果确定结构的建筑材料、结构形式等,明确结构当前状况和可能出现的损伤.2)先验模型.基于已知信息建立初始的有限元模型.先验模型相对于实际结构的准确程度可以通过对比其预测结果和现场测试数据来判定.通常可取用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模型作为先验模型.3)控制试验.根据校验目标选定合适的测试方案.对于初始建成的大跨度拱桥,在通车之前对其进行静载试验和随机振动模态试验是有效评定其工作状况的方法之一.静载卡车试验按照预先设定的加载工况使用卡车施加荷载,待加载稳定,观测桥面和拱肋控制截面的应力与变形来判断桥梁结构的受力性能是否满足要求.随机振动试验以环境振动作为激励,通过安放于结构上的单轴加速度传感器拾取结构振动的时域信号.试验测点分为参考点与移动测点,,并假定参考点输入信号为高斯白噪声.4)数据分析与阐述.静载试验[18]主要测试桥梁控制截面的应变、应力和挠度,通过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反应来评估结构能否达到正常使用的要求.模态试验中,根据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信号,经由快速傅里叶变换转换为频域信号.分别计算参考点的自功率谱以及参考点关于各移动测点的互功率谱,最终由PolyMax方法求解结构的模态频率、阻尼与振型.5)模型校验与参数识别,也称模型-试验匹配.在结构识别的第5步模型校验前,首先要判断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精确建模并消
第5期周云等:大跨度拱桥静动力试验与结构识别的实践图2来华大桥照片Fig.2PictureofLaihuaBridge2.2静载试验在各种不同的荷载组合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拱和主跨桥面竖向变形及应变是本次静载试验的主要内容.加载的位置主要集中在主跨1/2位置和主跨1/4位置.按照不同的车辆数分别设置沿桥梁纵轴对称加载和偏心加载的两种加载形式,每台加载车辆的重量均为300kN.来华大桥静载试验共预设了20个加载工况,其中主跨1/4位置加载10台车的工况如图3所示.图3静载试验加载布置图Fig.3Overviewofstaticloadingtest桥面测点布置在沿桥面均匀分布的8等分点上,位于桥面防撞护栏内侧平坦处.测试过程采用电子水准仪和光学人工水准仪分别进行测量读数,并相互校核测试结果.在进行钢管拱的静载卡车试验前,预先将全站仪棱镜安放在钢管拱上各个8等分点位置,分别在上下游河滩安置全站仪测量各个测点的位移结果.2.3模态试验本文使用LMSCadax-8系统进行数据采集,3个参考点(第4#,11#和16#测点,可见图4的传感器固定布置,每次测试移动其余5个传感器所测试的位置.测试过程:首先将传感器竖直放置,拾取竖向的加速度时程响应,然后将传感器水平放置,完成桥梁横向振动测试.数据采集时间为10~20min,采样频率为512Hz.由随机子空间识别法获得的桥面竖向振动稳态图见图5.图4来华大桥模态测试测点布置图Fig.4Layoutofsensorsintheambient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大学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资助项目(2016YFC0701400,2016YFE0127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208190)~~
【分类号】:U4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雷,卜一之;大跨度拱桥施工稳定性的时变力学分析[J];铁道学报;2000年05期
2 张丽萍,吴高峰,虞庐松;大跨度拱桥施工阶段的有限元数值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程进,江见鲸,肖汝诚,项海帆;大跨度拱桥极限承载力的参数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3年02期
4 余钱华;罗波;张凯;夏培华;;大跨度拱桥加载程序优化分析[J];公路与汽运;2009年01期
5 韩营;;大跨度拱桥的结构型式及施工控制要点[J];科学之友;2011年01期
6 徐正强;唐小熊;黎小刚;;温差对大跨度拱桥成拱状态影响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徐满;给大跨度拱桥安装检查设备[J];铁道建筑;1993年10期
8 李书兵;;大跨度拱桥支应力应变监测[J];建筑;2006年08期
9 许金华,王向坚;大跨度拱桥在地震行波作用下的响应[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10 刘铁林;刘君;;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大跨度拱桥响应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念先;;新型大跨度拱桥的设计构思[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周水兴;沈培文;孙东生;张敏;;国内外大跨度拱桥发展与展望[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3 李青宁;李进;焦驰宇;;大跨度拱桥振动传递分析[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4 彭俊生;张金平;杜正国;;大跨度拱桥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3年
5 凌知民;;跨度320m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与计算[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6 雷宇;赵雷;;大跨度拱桥空间稳定性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付丽;世界最大跨度拱桥通过通车鉴定[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正英;大跨度拱桥地震反应特性及减震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于洪刚;大跨度拱桥气动参数识别及风致响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禹辉君;基于能量方法的大跨度拱桥抗震性能理论及试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2 龚泳联;大跨度拱桥抗震性能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3 邓宇;大跨度拱桥涡致振动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王彦军;大跨度拱桥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时的风致响应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5 黄超;大跨度拱桥空气动力特性风洞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唐潘;基于随机理论的大跨度拱桥地震响应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7 林力成;大跨度拱桥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8 戴森;大跨度拱桥安装扣挂系统结构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9 赵会涛;大跨度拱桥的结构选型[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罗波;大跨度拱桥的施工优化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8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38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