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交通量调查的大跨PC箱梁跨中区段疲劳应力谱

发布时间:2019-10-14 12:22
【摘要】:为分析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简称PC)箱梁跨中区段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累积损伤,以某PC连续刚构桥为例,对车辆荷载产生的疲劳应力谱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实桥交通量调查数据,计算得到了等效标准疲劳车的总轴重,据此从相关设计规范中选取了标准疲劳车模型.其次,运用Newmark法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标准疲劳车通过全桥时跨中截面的内力历程,并运用雨流计数法对内力历程进行了计数处理.然后,根据实桥交通量调查数据,分析了桥梁设计基准期内疲劳荷载的循环次数.最后,依据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以及桥梁实际受力状况,分别确定了200万次室内疲劳试验的等效疲劳应力幅和疲劳平均应力,由此得到了由车辆荷载产生的疲劳应力谱.
【图文】:

基于交通量调查的大跨PC箱梁跨中区段疲劳应力谱


胎5400标准姨劳车示意

桥梁,荷载,单位,疲劳荷载


(3)欧洲规范Eurocode1[15].欧洲规范Eurocode1EN1991-2:2003则将疲劳荷载分为5种模式,其中荷载模式3是一辆总重为480kN的标准疲劳加载车(见图5,图中ω1为车道宽度,X轴为桥梁纵轴向),标准疲劳加载车有4个轴,每轴120kN,每轴有2个车轮,车轮与地面的接触形状为边长为0.4m的正方形.在有些情况下,需要考虑在一个车道上出现2辆车.此时,第1辆车与单个车辆模型一样,第2辆车几何外形与第1辆车一样,,但单个轴重为36kN,两辆车的中心距不小于40m.(4)《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征求意见稿)①.JTGD64采用了3种疲劳荷载模型.其中,疲劳荷载模型Ⅱ采用双车模型,两辆模型车轴距与轴重相同,其单车总重445kN,轴重与轴距布置见图6.计算加载时,两模型车的中心距不得小于40m.该模型车是根据文献[16]、[17]的研究结论给出的.2.2标准疲劳车的选取为了合理地选择背景桥的标准疲劳车,下面先根据该桥已有的交通量调查资料以及疲劳累计损伤理论计算出符合实际交通量的标准疲劳车总轴重,再结合以上国内外规范选取标准疲劳车.统计了背景桥1998—2010年收费车辆种类及流量,分别见表1和表2.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只有较重的载重汽车才会引起疲劳损伤,而小型汽车不引起疲劳问题.AASHTO规定了引起疲劳的货车在交通量中的比率;BS5400规定总轴重大于276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Vol.23①《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征求意见稿),待出版.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472160) 宜昌市自然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专项项目(A14-302-a02) 三峡大学科学基金项目(KJ20130047)
【分类号】:U44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泳涛;翟辉;鲍卫刚;刘延芳;;公路桥梁标准疲劳车辆荷载研究[J];公路;2009年12期

2 叶见曙;黄志伟;张峰;;连续箱梁混凝土超方问题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S1期

3 王国亮;谢峻;傅宇方;;在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裂缝调查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8期

4 詹建辉,陈卉;特大跨度连续刚构主梁下挠及箱梁裂缝成因分析[J];中外公路;2005年01期

5 肖峗;雷俊卿;张坤;李忠三;;多级变幅疲劳荷载下预应力混凝土梁刚度退化[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3期

6 刘钊;戴玮;贺志启;吉林;李准华;赵君黎;;大跨度混凝土梁桥的合理成桥状态设计方法[J];桥梁建设;2010年01期

7 周泳涛;鲍卫刚;翟辉;刘延芳;;公路钢桥疲劳设计荷载标准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8 卫星;李俊;强士中;刘德军;;大跨钢桁拱轨道横梁半刚性连接的疲劳荷载[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任伟平;李小珍;李俊;强士中;;公轨两用钢桁桥轨道横梁与整体节点连接头的疲劳荷载[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时变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山洪;;预应力砼桥梁张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刘山洪;;克服大跨PC连续刚构桥后期下挠设计措施[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陈宇峰;徐君兰;余武军;;大跨PC连续刚构桥跨中持续下挠成因及预防措施[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许震;张雪松;徐君兰;;连续刚构跨中下挠的参数影响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齐东春;张永水;李强;;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成因及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6 罗玲;曹淑上;况建;;大跨度桥梁施工力学理论及其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刘永棵;张雪松;向中富;石鹏程;;体内外混合配索在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黄海东;向中富;牛洪;许宏元;;连续刚构桥体外索加固约束效应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刘杰;叶见曙;陈娟娟;李宏江;;基于组合式模型的箱梁横向预应力张拉顺序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徐耀德;巴图;杨学意;;地铁高架线路连续刚构桥土建安全风险评估[J];都市快轨交通;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向中富;黄海东;许宏元;;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加固技术研究与实践[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荀东亮;杜松;汪晓燕;汪炎;;大跨度预应力连续梁桥施工监控及线形敏感性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伍万军;;大跨宽幅连续刚构桥底板拉应力分析及防裂措施[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上)[C];2007年

4 郑和晖;刘钊;贺志启;;混凝土箱梁桥的横隔梁拉压杆模型及配筋设计[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顺潮;钢纤维聚合物高强结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红兵;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疲劳试验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林新元;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裂后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唐国斌;基于全寿命设计的混凝土箱梁桥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荣霞;节段接缝剪切变形及其在桩—土—桥梁体系中的影响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妤;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耦合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劣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7 满洪高;大跨度钢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任伟平;焊接钢桥结构细节疲劳行为分析及寿命评估[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文武松;大跨度PC连续刚构桥挠曲开裂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刘汉勇;公路钢拱桥新型不锈钢吊杆疲劳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小康;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病害产生过程的空间分析及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冲;超载下既有桥梁加固后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海彬;高墩多跨连续刚构桥合拢顺序及长期变形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殷灿彬;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温度效应与收缩徐变效应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刘兴;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细节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及优化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蔡光明;高速铁路桥梁底面裂缝的视频检测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熊诚;基于累积损伤的桥梁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韩成林;基于损伤累积效应的PC桥梁疲劳性能演化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红梅;钢筋混凝土桥梁病害分析及其维修加固[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浩;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关键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元丰,梁亚平;高性能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美良,李传习,夏桂云;初应变法在节段施工桥梁徐变分析中的应用[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吕海燕,戴公连,李德建;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4 王巍,薛伟辰;高速客运专线轨道梁徐变变形研究进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5 罗许国,钟新谷,戴公连;高性能混凝土梁长期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6 田明革;易伟建;;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收缩性能随龄期变化规律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7 冯秀峰,宋玉普,宋元成;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疲劳损伤全过程非线性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秦鸿根,潘钢华,孙伟;掺粉煤灰高性能桥用混凝土变形性能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9 王甲春;余红发;阎培渝;;混凝土结构早龄期开裂的预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10 罗许国;钟新谷;戴公连;;无粘结预应力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桥梁收缩与徐变变形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德伟;郑信光;项海帆;;施工控制在甬江斜拉桥施工中的应用[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徐变效应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2 罗月静;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3 官万轶;斜拉桥施工过程的预测与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4 曹国辉;混凝土箱梁的短期与长期受力性能[D];湖南大学;2007年

5 张文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局部应力分析及拉—压杆设计[D];同济大学;2007年

6 李元松;板桁结合梁斜拉桥空间结构分析与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周耀;地铁车站结构健康监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全林;日照下混凝土箱梁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2 王会永;连续刚构桥箱梁腹板开裂成因分析及应力限值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3 杨志强;混凝土箱梁裂缝成因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王华;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箱梁桥空间分析及开裂成因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王法武;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长期挠度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林波;混凝土收缩徐变及其效应的计算分析和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立珍;;连续式交通量调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10期

2 江琳;;全国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座谈会在合肥召开[J];公路;1986年08期

3 张波;对交通量调查管理模式的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1999年04期

4 刘朝晖,李宇峙,秦仁杰;标准轴次交通量增长率分析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5 王刚,邱明文;公路交通量调查信息地图查询分析系统的设计技术[J];山东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6 李利;浅析气候对交通发生量的影响[J];中南公路工程;2003年04期

7 王涛;临江-四川宣汉公路开县段交通量发展预测[J];广西交通科技;2003年06期

8 邱小琴;浅议交通量调查工作[J];大众科技;2004年10期

9 李素青;浅谈我省旅游专用公路交通量调查与分析[J];山西交通科技;2005年03期

10 刘慧英;;关于公路远景交通量的探讨[J];中国职工教育;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晖;;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公路规划分会2003年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焦红霞;我国将建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郑宗杰;路网运行将有科学信息来源[N];中国交通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刘洋 通讯员 顾肖艳 倪祯莲;杭州:智能采集交通量准确率达98%[N];中国交通报;2013年

4 记者 郑宗杰;我国将建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N];中国交通报;2008年

5 郑宗杰;我国将建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N];现代物流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郑宗杰;路网调整的依据 应急处置的基础 百姓出行的参谋[N];中国交通报;2008年

7 毕仁忠 张韶军;轻型高速公路技术指标前期研究完成[N];中国交通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华平;道路货物运输需求与交通量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2 吴雪梅;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技术体系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3 葛万海;京加公路齐齐哈尔至嫩江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管冰;新建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曾蔚;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6 姚霞霞;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袁承栋;低交通量道路典型路面结构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王俊燕;固定交通需求条件下高速公路最优费率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9 岳洋;基于高速公路服务区设施服务水平的临界交通量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张s

本文编号:2549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49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3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