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微地形在城市道路隔离带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05:17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景观设计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并逐渐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与感官方式。在中国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会用一些抽象、不易察觉、有着丰富思想情趣与哲理的表现手法向人们传达美的意境,能够舒缓人们的生活压力,陶冶情操。地形是景观设计最基础的因素,能够反映不同的场地景观特征。设计师通过缩微模拟地形的手法塑造微地形,使其适用于大小规模各异的景观场地当中,微地形也因此具备了极大的利用价值,比如在我国城市道路隔离带景观中的应用,通过科学的微地形处理,合适的植被配置,能够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进而提升城市道路的美学价值与生态价值,而目前关于微地形设计的系统性专著理论非常缺乏,不利于景观理论的发展。设计师们以创造科学协调、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社会审美需求的景观生态体为目标,而在城市道路隔离带中如何科学地塑造微地形,用什么样的微地形,如何运用微地形等,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道路隔离带微地形景观存在的问题,追究其原因,参考理论文献,结合微地形景观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如生态原则、系统性原则、环境心理原则等等,归纳总结出了微地形在城市道路隔离带景观中的营造运用。主要研究有:首先,纵观国内外的关于城市道路景观、微地形景观造景的研究成果,得出微地形景观的设计原则;再者,根据研究微地形景观在城市道路隔离带中的功能性得出了其重要性;其次,总结出城市道路隔离带景观中的微地形设计必须依靠合理的土壤性能、微地形的艺术观赏性、外形塑造等条件来决定;最后,以本人的毕业设计为实例分析,希望对景观设计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图文】:

示意图,隔离带,道路横断面,示意图


Abstract第二章 城市道路隔离带微地形设计的基础研究2.1 城市道路隔离带微地形设计的概念及研究范畴2.1.1 城市道路隔离带的定义《道路工程术语标准》将城市道路隔离带定义为:沿道路纵向设置的隔离车行道使用的带状设施,分布在道路中间位置的称做中央隔离带,两侧的为分车隔离带以及人行道路侧隔离带,主要功能是引导视线、埋设通信管线、隔离双向行驶车辆、保证驾驶者以及行人的交通安全(如图 1 所示)。

示意图,绿地,上海


图 1 道路横断面隔离带示意图《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指出:根据城市道路不同的性质、等级,将道隔离带分为隔离栏、 道路隔离标线、绿化隔离带、隔离墩等常见的隔离形式。2.1.2 微地形的概念微地形常作为景观设计与室外环境的术语,是指相对于地理学中的大地形而提出概念,,用地规模小,为景观要素如水体、植被、景观构筑物等提供一个很好的依附平台是塑造景观的一种常见手法,以人工塑造为主,仿自然界中的地形起伏趋势,其高低伏幅度不大,能够为场地设计出起伏错落的韵律感,有利于丰富景观层次,加强自然观的形成(如图 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1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萍;;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J];乡村科技;2019年11期

2 徐玉凤;徐希玲;;景观微地形在江西南昌凤凰沟景区景观园林中运用[J];现代园艺;2018年14期

3 赵爱香;;园林工程中微地形处理及其施工原则[J];现代园艺;2017年16期

4 胡嵩;;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应用要点分析[J];花卉;2017年06期

5 苏军委;李硕;;微地形营造与植物配置[J];中国园艺文摘;2013年09期

6 杜蔼恒;;浅谈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营造的设计与研究[J];花卉;2018年10期

7 张慧;;微地形植物在城市建设造景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8期

8 汤晓燕;邱肖云;;园林绿地的微地形景观处理手法探讨[J];广东园林;2012年01期

9 公曦红;;浅析室内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合理运用[J];山西农经;2017年21期

10 贾腾斌;吴发启;赵龙山;王林华;;坡耕地上耕作形成的微地形复杂度特征与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杜珍;王皓宇;赵晋;蒋兴良;张志劲;;重庆地区微地形对电网覆冰的影响[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宏杰;杨风利;周强;翁兰溪;苏志钢;;山区微地形中风向对塔线风荷载的影响分析[A];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中册)[C];2019年

3 金彦兆;;微地形雨水叠加利用垄沟比的几种求解方法[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4 林福;陈金华;郑为凑;刘小明;邓罗清;;输电线路微地形条件下防震锤对导线损伤与预防[A];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C];2018年

5 周知进;卜英勇;;深水超声波换能器设计[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施翔;张道远;王建成;刘会良;潘伯荣;;准噶尔无叶豆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曹双和;;贵州覆冰微地形特征及覆冰观测必要性相关问题探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陆兵能;;曲靖电网典型微地形微气象覆冰分析[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官荣;昆明首个可持续绿地项目建成[N];昆明日报;2017年

2 记者  王力 通讯员  周总生;我市推广微地形起伏绿化法[N];连云港日报;2007年

3 记者 魏立波;打造小兴安岭微地形天然景观[N];黑河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崔桂敏 实习记者 成军刚;满眼靓色一城香[N];邯郸日报;2019年

5 记者 雷鹏程;精心组织施工 全力以赴推进[N];三峡日报;2018年

6 记者 张杨;自贸大道:蓝天与绿地相映[N];西安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雅筱;从自然中演练出的山水画卷[N];中国花卉报;2019年

8 穆霞;合肥 4条绿化“探索路”竣工[N];中国建设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陈凯;花香草翠醉心怀[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8年

10 本报记者 张静涛;生态美景入画来[N];安阳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维军;陕北黄土区坡面微地形生境与林分结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2 罗柏文;深海钴结壳采集之微地形探测技术(浅水实验阶段)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商侃侃;中国东部亚热带微地形上孑遗落叶阔叶树种分异格局及其成因与维持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宏芝;陕北黄土坡面微地形土壤质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卜耀军;陕北黄土坡面微地形生境条件及植被恢复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佳宁;微地形在城市道路隔离带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2 刘金龙;基于人工倾斜摄影测量的微地形三维建模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董艳;黄土坡耕地微地形地表水文连通性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黄璞;微地形条件下输电线路风载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5 陈海渊;城市公园微地形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年

6 李凯;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武功山微地形土壤水分特性与物理性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年

7 章慧;等高耕作微地形面积高程积分谱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8 张慧荟;黄土人工掏挖坡耕地地表微地形侵蚀分形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9 张涛;采矿车颠簸对海底微地形探测影响的补偿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刘利华;安徽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不同微地形主要草本与藤本植物性状与适应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9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99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c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