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考虑车辆荷载移动效应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15:54
【摘要】:车辆动态称重技术具有快速、连续、准确测量的特点,可用于检查车辆超载、非法营运等违章行为,已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已有研究发现,通过车辆动态称重系统收集的信息,还可用来监测桥梁结构安全,为桥梁损伤识别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有相关学者利用桥梁结构上布置的动态称重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轴的损伤识别方法,可用于短跨度简支桥梁及超静定桥梁。在桥梁称重运动计算中引入一个被称为“虚拟轴”的失重轴,通过位移影响线计算虚拟轴重。此方法可用于对桥梁结构损伤的快速识别,但其局限性在于仅适用于一维结构,即有且仅有一条固定位置车道,如果考虑到绝大多数桥梁为多车道设置,此时虚拟轴法对损伤识别误差较大,容易产生误判。因此,为了使虚拟轴法在实际桥梁工程中得到有效应用,本文对现有的虚拟轴法进行改进,对位移影响线进行修正,研究证明改进后的虚拟轴法适用于多车道实际桥梁路面,提高了实际工程价值。改进的虚拟轴法难点在于如何将一维空间结构拓展为适用于二维桥梁路面空间结构。为了解决桥梁多车道的荷载横向分布这个难题,引入了横向荷载分布系数,这样可提高虚拟轴轴重的识别精度。结合数值模拟算例对未考虑横向分布和考虑荷载横向分布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虚拟轴法对车辆行驶在桥面上任意位置时对虚拟轴轴重识别精度都很高,验证了改进虚拟轴算法的有效性。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引入桥梁横向单车单车道分布的单一车辆分布情况和多车多车道分布的复杂车辆分布情况下的荷载,进行桥梁损伤定量及定位的识别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虚拟轴法能够监测出桥梁结构的局部小损伤。研究了关键参数的影响,如顺桥向传感器位置、横桥向布置位置、噪声水平等对损伤识别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感器不同分布方式对损伤识别精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噪声水平对识别效果基本无影响。最后改进的虚拟轴法运用于实际工程金鸡桥结构中加以验证,将识别出的损伤区域与实际损伤位置进行对比,进一步证明改进虚拟轴法的有效性。
【图文】:

示意图,传感器布置,立面,示意图


地识别出车轴信息也是 BWIM 系统精确识别车辆轴重的前提及基础车辆类型、轴数、轴间距及车辆速度等信息通过安装在桥面板下额(车轴探测传感器)的新型 BWIM 系统来获取;车辆的轴重信息仍主梁下缘的传感器(称重传感器)所测试的动力响应信号反算得到重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试过程、数据的采集过程全部都在桥下进行。已在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Yang[17]等提出无路面车轴探测器(Free of Axle Detectors)的 BWI念,这种 BWIM 系统利用安装在桥面板下的传感器所采集的动应变的波峰来识别车轴信息[18]。应变传感器(FAD)布置示意图如图 1-1 和图 1-2 所示,,根据两个集的动应变时程曲线的峰值可以识别车轴信息。这种 BWIM 系统了所有桥面上的操作。所以,这大幅度降低了安装费用、提高了 B的耐久性及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行驶车辆应变传AD)的动态响应信号图如图 1-3 所示,为一辆两轴车经过一组应变FAD)时的动力时程曲线。

示意图,应变传感器,横断面,示意图


图 1-2 BWIM 系统应变传感器布置横断面示意图图 1-3 行驶车辆应变传感器的动态响应信号最小二乘法可以近似地确定应力影响线(SIL)的变化趋势,但是应力影响线(SIL)中的相对大的偏差可能阻止其在结构的状态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龙;李迅;宋粉丽;;车致桥梁损伤的应急快速检测及评估[J];公路交通技术;2018年03期

2 徐英峰;;道路桥梁损伤的评定和维护对策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年06期

3 张彬;王安华;;一种桥梁损伤的趋势预测新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06期

4 张静;李聚轩;谢远X;;战时桥梁损伤等级的初步评定[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7年03期

5 王超宇;;关于人工神经网络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的综述[J];四川水泥;2017年10期

6 黄玉坤;胥琳;刘来君;;基于改进直接刚度法的桥梁损伤定量评估[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4期

7 万银忠;江克斌;邵飞;冯奎;王正凡;;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战时桥梁损伤等级评定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2年01期

8 安宁;夏禾;战家旺;;一种利用车激桥梁响应的互相关函数识别桥梁损伤的方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9 王春生,陈惟珍,陈艾荣;桥梁损伤安全评定与维护管理策略[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10 张一鸣;宋庭新;朱清波;李厚民;;基于四层评估模型的桥梁损伤安全评估方法[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冬生;强士中;郑凯锋;;铁路桥梁损伤等级评估及对策专家系统[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刘蕾蕾;翁艳;;基于振动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3 刘潇轶;李胡生;;桥梁损伤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工程院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潘维霖;;浅析基于动力特性和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损伤检测[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向志海;陆秋海;;敲击扫描式桥梁损伤快速检测车[A];第十五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霍立飞;李雪影;;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病害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刘蕾蕾;;基于曲率模态分析的梁桥损伤识别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王世涛;;桥梁损伤及加固策略研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9 何铭华;辛克贵;崔定宇;;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ANNs方法[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初智杰;魏庆朝;潘姿华;郝敏;;灾害对混凝土桥梁的影响及预防[A];第十二届建筑物建设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朱振宇;新一代桥梁损伤非接触检测系统研制成功[N];中国交通报;2010年

2 记者 张保平 冯武勇 刘向 玉攀 王蔚;防止“高龄桥”成“夺命桥”[N];经济参考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安宁;基于列车—桥梁耦合振动响应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余竹;基于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响应及小波分析的桥梁损伤诊断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现斌;考虑车辆荷载移动效应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何睿;基于CPSO-BP的环境振动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3 张一鸣;桥梁损伤安全评估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4 侯康;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桥梁损伤快速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王凯;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桥梁损伤预警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郭燕青;基于长期应变监测数据的桥梁损伤预警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刘建民;公路混凝土桥梁损伤评估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8 李隆;桥梁损伤分步识别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9 赵宇翔;基于多种小波基的桥梁损伤信号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

10 周海攀;基于曲率模态理论桥梁损伤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09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09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a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