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城市地铁隧道沉降预测及变形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05 14:06
【摘要】:当今城市呈现多元化、立体化、高层化、密集化,地铁以高速度、承载大、低消耗、高环保的特点快速融入人们生活,使得在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和隧道衬砌变形成为地铁安全运营的关键。本文以西安市地铁四号线火车站~含元殿盾构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和最小二乘原理分析断面沉降监测数据,研究隧道沉降形变特征,构建适合研究区间的沉降预测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从静、动力学的角度分析火车站~含元殿区间沉降变形规律和隧道抗震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地铁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环节。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收集整理西安地铁四号线火车站~含元殿区间资料,结合工程总体情况,确定了地表沉降监测方案并对区间实测沉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火车站~含元殿区间隧道主要位于土质均匀的粉质黏土层,盾构注浆液填充衬砌缝隙,同步注浆发挥正常作用,盾构掘进引起的地面横向沉降变化近似正态分布。(2)采用回归分析法对火车站~含元殿区间地表实测沉降数据拟合,确定了Peck回归预测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数理统计,引入沉降修正因子,获得沉降修正因子取值范围,确定修正后的Peck预测模型地表沉降预测精度提升。利用西安四号线五路口~火车站区间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沉降预测相对误差为8.33%,沉降预测显著,修正预测模型实用性较强。(3)根据正交实验法,确定了火车站~含元殿区间影响沉降的关键层参数敏感性依次为:弹性模量密度粘聚力内摩擦角,优化模型纵横断面地表沉降模拟数据与实测沉降数据相对误差为3.99%,模型精度可靠,优化方法可行性显著。(4)通过FLAC3D有限元静力学和动力学(地震动)分析发现,随着埋深增大,最大沉降值减小,最大主应力增大,沉降槽宽度变大,沉降影响范围扩大,沉降变化受地震动影响减小;随间距增大,沉降叠加效果减弱,沉降最大值减小,地震动对隧道作用力减小。因此在西安地区相似地质和工法的地铁隧道设计施工时,先、后行隧道间距在17~23m,埋深在18~24m时,地表沉降相对较小,隧道结构整体抗震较强,但是最优方案的设计还需要结合场地环境、设备材料及施工能力等综合条件。
【图文】:

区间图,盾构,西安


筑物发生近接、交叉等现象。如果在进行地下空间建设不考虑周围建筑致其控制精度降低,因此如何在确保既有建筑物控制精度的基础上,进要在设计施工前进行充分的论证[5-6]。盾构法对建(构)筑物的精度变械掘进过程对周围土体的扰动,从而对建筑结构的稳定产生间接变形。道的变形,有助于控制周围既有建(构)筑物的变形精度,以便更好的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文主要是以西安地铁四号线火车站~含元殿盾构隧道区间为研究对象,火车站~含元殿区间施工难点主要是盾构机将下穿西安城墙、大明宫国要建(构)筑物,人流量大,社会关注度高,施工难度大,地层结构复建(构)筑物沉降等,以确保既有建筑物结构的稳定和人员的安全显得尤合工程实际监测数据和工程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并对现有方法改进,总一般性规律和适用于地铁横向沉降的预测模型;利用数值方法模拟先、层变形规律,并在静、动力学作用下分析埋深、净间距对隧道沉降的影隧道沉降控制提出相关措施,以此减小盾构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震性能,为地铁建设在设计、施工阶段的变形分析提供支持。

示意图,工程施工,示意图,管片


厚度为 0.4m 的管片,并且管片采取六分块错缝式拼装方案。图 2.1 工程施工示意图2.1.2 工程地质概况根据西安地铁四号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火~含区间已有的详细勘察资料,分析研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231.3;U455.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遥;丁浩;王超;齐鑫;黄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非工程性防震减灾能力综合评价模型[J];防灾减灾学报;2015年04期

2 周济民;李名淦;;北京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地下水控制技术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3 李倩倩;张顶立;房倩;李栋;;浅埋暗挖法下穿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特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4 龙熙华;贾宁娟;万军;;基于ANP-BP模型地铁隧道沉降预测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3年05期

5 王军辉;韩煊;周宏磊;;城市地铁运营期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3年03期

6 王忠昶;王海涛;朱训国;赵德深;;地铁盾构双隧道施工诱发的地层变形规律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13年03期

7 周松;荣建;陈立生;王洪新;;单管双线大直径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与监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8 乔金丽;范永利;刘波;李艳艳;张彦平;;基于改进BP网络的盾构隧道开挖地表沉降预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9 张正禄;孔宁;沈飞飞;卢凌燕;;地铁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与变形分析[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0年06期

10 唐孟雄;陈如桂;陈伟;;广州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管片受力监测与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耿萍;铁路隧道抗震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李少刚;地下互通立交隧道设计参数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孔戈;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张海波;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海山;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试验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杨剑飞;山岭隧道立体交叉段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裴丽;立交隧道近接施工对既有隧道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凌燕婷;公路连拱隧道与小净距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刘光耀;地下互通立交隧道上下层主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15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15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9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