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车载移动模型研究
【图文】: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点速度的影响因子将车载移动模型分为四类。速度为预设值,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例如随机路点模型,随机方等。下面阐述随机游走模型移动规则。走模型中节点的移动参数为移动速度V 和移动方向 ,参数相互运动类似。各个节点在移动过程中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动规则如图 2.3 所示:节点在当前位置下,移动速度 为min m[V ,V 取值服从等概率分布,移动方向 为[0,2 ]之间的任一方向。节移动至仿真区域边界后,方向变为反射方向,依照原来的速度继
第二章 车载移动模型研究其中, 和 为 Gauss-Markov 过程的期望和方差,速度和方向均为 Gauss-Mar程。G 是服从高斯分布的变量,与v或 相互独立。 是 Gauss-Markov 过程相关性。当 为 0 时,等同于随机游走模型,当 为 1 时,等同于匀速运动模型。 表征与当前速度与前一时刻速度的关系。(3)速度与车辆节点相关,受周围车辆速度影响,例如 IDM 模型和 FTM 模型面阐述 IDM 模型移动规则。智能驾驶员模型(Intelligent Driving Model,IDM)是一种连续确定性模型,,基于理论产生,即当前车辆的运动趋势取决于前车的运动状态[23]。当前车辆的加速度与速度,该车与前车距离,该车与前车的速度差相关,如图 2.4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博;黄国策;张衡阳;任清华;;甚高频航空自组网的组网概率及连通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郑博;张衡阳;孙鹏;黄国策;;航空自组网单、双向航路连通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颜俊,刘沛,苗世洪;自组网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5年17期
4 常促宇;向勇;史美林;;车载自组网的现状与发展[J];通信学报;2007年11期
5 潘鸣宇;贺家胜;迟忠君;赵建勇;;基于短距无线通信的电动公交车自组网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3年01期
6 王小军;赵玉亭;;基于博弈论的自组网数据链资源调度分析[J];电子制作;2013年10期
7 李文锋;梁健;;网络中心战下的雷达自组网技术[J];信息化研究;2009年11期
8 杨路刚;赵玉亭;王茹意;;一种基于纳什议价解的自组网时隙分配策略[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9 武磊磊;刘力天;;短波自组网路由技术研究与实现[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王彩莲;郭志强;张宏伟;韩冬冬;;基于压制武器系统的自组网实现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亮;夏玮玮;沈连丰;;车辆自组网车载单元的设计与实现[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毓高;李丽君;刘鸿飞;王涛;袁仲君;;车用自组网广播吞吐量建模与优化[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赵璐;刘南杰;黄波;;车载自组网中车辆相对定位研究[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孙伟;王建平;刘伟;张崇巍;;基于城市配电网结构的分层无线传感自组网链路质量路由算法研究[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皮罡;夏玮玮;沈连丰;宋铁成;;一种应用于安全服务的车辆自组网路边单元路由算法[A];第十六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1年
6 任雄伟;王宏远;;自组网中周期路由更新机制的性能分析[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晓福;信丰电信有效遏制私自组网[N];人民邮电;2004年
2 英春 史美林;新兴的“自组网”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谢旭;车载自组网的通信策略与协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彭鑫;车载自组网节点定位及频谱分配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聂敏;战术自组网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郑相全;基于负载均衡的无线自组网关键技术与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林英撑;民用航空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周伯生;移动自组网络中可扩展性路由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7 谷文哲;航空自组网QoS路由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鹏东;车载自组网下视频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明月明;基于WIFI的自组网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李梦;山区高速公路车载移动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李春洋;基于网络与交通双向耦合模拟的车载自组网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赵泓;编队自组网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高宁宁;车载自组网地理多播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王筠;基于自组网的楼宇救援场景下机会通信概率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8 韩识;车辆自组网安全聚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何俊婷;车载自组网可信路由协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章静;自组网中分族算法及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17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17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