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在某牵引式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4-10 18:30
【摘要】:抗滑桩作为治理滑坡灾害的有效工程措施,其施工实践往往超前于理论研究,其理论计算与实际受力变形情况的差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导致趋于保守的结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本文系统地学习了国内外滑坡治理相关研究理论及成功治理经验,对抗滑桩在边坡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归纳总结了边坡失稳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理论、滑坡推力计算方法、抗滑桩的作用机理及内力计算等。课题结合沈海高速复线(泉州段)罗溪互通E匝道右侧山体滑坡的抗滑桩治理工程实例,采用传递系数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用Janbu法、Bishop法进行验证计算稳定性系数的差异;采用悬臂桩法、弹性地基框架模型和塑性变形理论计算方法,建立力学模型,进行抗滑桩内力计算,并通过比较理论计算值和实际监测值的差异,来分析计算偏差的原因和各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对抗滑桩处治滑坡的施工难点及处治成败的关键进行总结反思,并对未来抗滑桩在处理边坡滑坡的发展进行展望。本文结合案例贯穿了抗滑桩治理滑坡灾害从勘查、设计到施工及运行跟踪监测的全过程,对一些普遍规律进行了总结并通过案例进行验证,通过建立在理论分析计算、试验研究验证基础上的计算方法,使得抗滑桩理论假定模型的受力状况越来越接近实际,便于对前述理论验证及滑坡的变形、稳定性及治理效果作出更为准确与科学的评价,以期作为类似工程实践参考应用。
【图文】:
01场区地形地貌2014年12月沈海复线泉州段建成通车,受2015年6月、7月台风带来的连续强降水侵袭,,该E匝道边坡变形逐渐发展,第二阶坡面拱形骨架局部挤压
02滑体后缘裂缝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18.55
本文编号:2622571
【图文】:
01场区地形地貌2014年12月沈海复线泉州段建成通车,受2015年6月、7月台风带来的连续强降水侵袭,,该E匝道边坡变形逐渐发展,第二阶坡面拱形骨架局部挤压
02滑体后缘裂缝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18.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冠亭;陈昌富;朱剑锋;肖淑君;;基于M-P法的抗滑桩支护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土力学;2015年02期
2 王玉平;;全埋式抗滑桩最大桩间距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3 李亮;迟世春;郑榕明;;基于椭球滑动体假定和三维简化JANBU法的边坡稳定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9期
4 刘春茂;董捷;边成鑫;;悬臂式抗滑桩设计参数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王凯;郑颖人;周小亮;王家海;王其洪;;钻孔灌注桩边坡支护变形规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6 黄润秋;;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7 郑静;;滑坡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及标准[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年03期
8 周翠英,刘祚秋,尚伟,陈恒,温少荣;门架式双排抗滑桩设计计算新模式[J];岩土力学;2005年03期
9 殷坤龙,汪洋,唐仲华;降雨对滑坡的作用机理及动态模拟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2年01期
10 杨佑发;弹性抗滑桩内力计算的有限差分“m-k”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仁平;软土地基中被动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22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2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