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后碰工况中主动式安全带参数分析及仿真优化

发布时间:2020-04-19 11:42
【摘要】:追尾碰撞是交通事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追尾前由AEBS引起的乘员离位会加大乘员的挥鞭伤。主动式安全带卷收器ACR(Active Control Retractor)是一种先进的约束系统装置,可以较好地改善乘员离位的程度。国外关于ACR的研究主要在于联合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分析乘员在正面碰撞中的损伤情况。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关于追尾碰撞中主动式安全带对乘员挥鞭伤影响的相关文献还比较匮乏。基于此,本文集成了主被动安全仿真技术,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主动式安全带关键参数在预碰撞阶段对乘员姿态的影响以及追尾碰撞中对乘员损伤的防护作用。同时,考虑多因素交互作用,进行主动式安全带和座椅关键参数的匹配优化。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事故场景搭建。基于实际交通事故案例,结合仿真软件PreScan和Ls-DYNA,模拟自动紧急制动场景和追尾碰撞工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制动加速度、俯仰角曲线和碰撞加速度。2、约束系统模型建立和有效性验证。以2010年Toyota Yaris为目标车型,利用MADYMO7.7建立前排乘员侧约束系统模型,包括主动安全带模型,主动假人模型和车体模型。基于志愿者试验和C-NCAP 2018的鞭打试验,分别进行制动阶段和追尾碰撞阶段的乘员约束系统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仿真中的假人姿态位移曲线和受力曲线与试验中相应的曲线趋势一致,证明模型有效,可用于后续的研究。3、主动式安全带单因素分析。分别以AEB系统的制动强度、主动式安全带的预紧时刻、预紧力为单因素变量,分析不同AEB制动强度对主动式安全带防护效果的影响以及主动式安全带不同预紧时刻和预紧力对预碰撞阶段乘员姿态和后碰阶段乘员损伤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主动式安全带对不同假人的防护效果。4、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的参数匹配优化。利用优化软件Isight建立优化平台,以预紧力、预紧时刻、头枕刚度、头后间隙为设计变量,以伤害指标N_(ij)为优化目标,结合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Kriging近似模型和NSGA-Ⅱ优化算法,进行乘员约束系统的参数匹配优化。据上述研究可得:主动式安全带能有效改善AEB所引起的乘员离位程度,从而降低后碰工况中乘员的挥鞭伤;制动强度较大时,主动式安全带的保护效果较好,颈部伤害值NIC最大减少了40.67%;预紧时刻在0s之前,主动式安全带的保护效果较好,颈部伤害值NIC最大减少了60%;预紧力增加,主动式安全带保护效果越明显,颈部伤害值NIC最大减少了66%;主动式安全带对主动假人的防护效果优于Bio-RID假人;参数匹配优化过程使单因素分析过程中N_(ij)的最小值减少了1.531%。
【图文】:

追尾碰撞,相关法规


图 1.1 实车追尾碰撞试验国外,国内汽车工业发展较晚,许多法规和技术主要根据国外的相改善。方面,国内关于汽车碰撞安全相关法规的制定相对较晚,主要根据鉴国外的相关法规进行发展和完善,如国家标准 GB11551.2003 中定主要参照欧洲国家的相关法规所建立的。从 2004 年国内第一部 2007 年进一步增加正面、侧面和后部的碰撞,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碰12 年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C-NCAP 中增添鞭打试验相应的规定和章程体系经历了 8 年的历程[8~10]。完整的法规体系使相关的研究更加标。2018 年,C-NCAP 评价对其规程开始进一步完善,试验标准较在鞭打试验方面,进一步地提升了得分难度[11]。究方法方面,,国内关于鞭打试验或追尾碰撞等相关研究相对较晚,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慢慢重视追尾碰撞的危害性,逐渐进行了究,研究过程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研究方法(如实车试验和台车试验

流程图,控制逻辑,流程图


TTC控制逻辑流程图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67.14;U491.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霞;王洪亮;陈风月;;电动拖地车传动系参数匹配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J];内燃机与配件;2017年15期

2 崔伟;熊会元;于丽敏;;双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参数匹配与优化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年11期

3 马鹏飞,龙水根,焦生杰;全液压推土机行走驱动系统参数匹配及控制研究[J];建筑机械;2005年06期

4 蒋志伟;;微型电动汽车性能参数匹配与仿真[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7年01期

5 石洪;张蕾;;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参数匹配设计及性能仿真[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6 谢雅;黄中华;傅彩明;;吸扫式清扫车工作参数匹配研究[J];机械设计;2018年05期

7 余洪;;多关键字数据结构及其在参数匹配中的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年01期

8 朱彦云;;纯电动城市物流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性能仿真[J];北京汽车;2017年04期

9 姬江涛;王建中;;移动机器人行驶动力学及最优参数匹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夏长高;陈思达;何刘鹏;吴花军;;周向短弹簧型双质量飞轮参数匹配[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康;;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计算研究[A];2012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永康;;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计算研究[A];西南汽车信息:2012年下半年合刊[C];2012年

3 刘坤伟;朱雨建;杨基明;;燃烧加热风洞气动试验中污染气体参数匹配方法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安俊英;徐海亭;;多吸声层的声特性和参数匹配[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5 陈学永;王贵成;吴金妹;;振动攻丝工艺参数优化匹配专家系统的研究[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罗玉涛;刘秀田;姜翠娜;王峰;;多模式混合动力汽车参数匹配与仿真分析[A];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刘宏伟;王珏童;房洪斌;;纯电动客车底盘结构参数匹配方法研究[A];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秦东晨;潘守辰;吴晓光;徐一村;谢银倩;;某纯电动汽车动力性仿真与相关参数灵敏度分析[A];第十一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韩静;姬园;;浅谈汽车仪表参数匹配[A];第七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武红霞;秦东晨;徐一村;王兴;;混联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仿真[A];自主创新、学术交流——第十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飞鲲;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整车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肖清;液压挖掘机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与参数匹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朱庆林;基于瞬时优化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郑维;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参数匹配方法与控制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车明哲;基于节能液压系统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6 王达;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动力分布设计方法与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陈声麒;飞艇推进系统参数优化匹配与验证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罗勇;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匹配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林潇;液压挖掘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冬云;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总成及参数匹配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凡;混合动力汽车参数匹配及控制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2 胡晓燕;后碰工况中主动式安全带参数分析及仿真优化[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3 高龙飞;插电式同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控制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4 李忠玉;西安城市工况构建及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5 王智超;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优化分析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6 侯杰;电传动推土机牵引性能参数匹配方法及作业性能仿真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7 刘沛;纯电动厢式物流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优化[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8 刘青;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优化研究[D];江苏理工学院;2018年

9 高二客;某型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优化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10 万佳;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总成参数匹配与控制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3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33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c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