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地震与库水作用下高速公路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0 04:19
【摘要】:我国堆积体边坡分布较广,在地震与库水作用下极易失稳,特别是云南地区堆积体边坡地质灾害尤其严重。本文以云南大理到永胜(大永)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金鸡达旦河大桥为依托,堆积体地层岩性复杂,场地地震活动频发,且受库水影响,采用两段法、极限平衡分析、有限元方法模拟了不同库水位、地震烈度作用下边坡的静动力响应,采用安全系数与永久位移评价了边坡稳定性,并探讨了加固措施效果。主要研究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形地质结构与库水地震荷载分析。结合鲁地拉水库蓄水前后的历史数据,通过经过现场地质调查、勘探与无人机航测,识别了工程场地的主要地层,构建了三维场景模型,认为目前库岸边坡没有的大规模滑移现象但存在长期稳定性问题;明确了库区最高与最低水文,给出了场地地震烈度为Ⅵ度与Ⅷ度时的峰值加速度,为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地质概化模型与库水地震荷载。基于两段法与极限平衡理论的典型剖面稳定性的定性与定量评估。选取了烧香岛与公路两岸边坡的7个分析剖面,采用两段法定性分析了岸坡整体稳定性及库岸边坡潜在塌岸范围;设计库水变动与地震烈度的多方案工况,采用极限平衡M-P法定量评估了堆积边坡稳定性,库水骤降与地震组合工况下两岸的顺桥位右幅剖面易发生堆积体边坡失稳,将其作为静动力稳定性与加固措施效果分析的重点研究对象。基于应力渗流耦合理论的重点剖面静动力稳定性分析。综合采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W、quake/W、sigma/W与slope/W模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孔隙水压力、条块安全系数的分布特征,研究了边坡整体安全系数随库水变动的演化规律;通过等效线性分析方法研究了边坡典型监测点的加速度与整体变形特征,揭示了地震波传播的滞后效应与放大效应,分析了低、高水位与Ⅷ度地震组合条件下堆积体边坡的动力稳定性,认为烧香岛与公路两岸顺桥位右幅存在失稳的风险,需要加固。安全系数与Newmark永久位移相结合的堆积体边坡加固措施效果分析。针对两岸的顺桥位右幅剖面,选取直径为1.8m抗滑桩的工程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了加固前后边坡潜在滑动面的条块安全安全系数分布特征,采用平均安全系数与永久位移为动力稳定性评价指标,评价了库水与地震组合作用下堆积体边坡加固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抗滑桩方案能有效提高边坡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1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永刚;李树鼎;袁泉;;川藏高速公路高位堆积体病害分析与防治[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年05期

2 雷先顺;沈银斌;朱大勇;刘诚;;碎屑流模型试验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0期

3 郝鹏;曾荣福;王蒙;唐腾飞;;滑坡堆积体稳定分析及工程治理研究[J];红水河;2016年05期

4 李小波;吴莉;吉华伟;;某水电站坝前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J];四川水力发电;2014年06期

5 魏宝龙;徐卫亚;王如宾;;降雨条件下某滑坡堆积体稳定性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6 王雪松;申卫博;谢永生;陈曦;丁亚东;马洪超;;赣北地区工程堆积体侵蚀水动力机理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5年11期

7 张俊柯;;汶川县芤山村古堆积体特征及成因分析[J];城市地理;2017年06期

8 易祥成;;抗滑桩在治理堆积体滑坡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24期

9 王自高;胡瑞林;张瑞;徐文杰;;大型堆积体岩土力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10 张海龙;徐卫亚;王伟;石崇;王盛年;;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争岗堆积体稳定性评价[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瑞林;张小艳;马凤山;张路青;李志清;高玮;王杰;孙永帅;;西藏樟木堆积体结构及其稳定性[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5年

2 孙兴伟;林金洪;;西藏大古水电站冰水堆积体稳定性研究[A];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王文忠;杜健;;阿海水电站混合堆积体稳定性计算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红亮;刘建;;高密度电法在冰碛堆积体勘察中的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郑克勋;万进年;;北盘江中游马马崖一级水电站库首补朗堆积体地质条件及成因研究[A];高坝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技术进展——中国大坝协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王唤龙;孙毅;周德培;肖世国;;红层堆积体高边坡坡体结构及变形规律[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红刚;晏鄂川;程江涛;雷东;;库区移民城镇弃碴堆积体稳定性评价及其防护设计[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郭朝旭;;松散滑坡堆积体降雨入渗过程的实验研究[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吴述_g;;某水电站研究河段巨型堆积体稳定性及工程影响初步研究[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述_g;;某水电站研究河段巨型堆积体稳定性及工程影响初步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代林;映汶高速映秀隧道已掘进747米[N];四川日报;2010年

2 记者 熊蕊 实习记者 吴敏;抓好广元堡应急排险工作的推进和落实[N];雅安日报;2013年

3 记者 陈瑜;“蛟龙”号探秘南海北部高速堆积体[N];科技日报;2017年

4 王生伟;尽心尽责为村民[N];广元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秋怡;开始最后的“大扫除”[N];四川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梦媛 段玉清;48公里映汶高速 23次飞越岷江[N];四川日报;2012年

7 记者 王建新;西藏易贡灾区抢险工作加紧进行[N];人民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张潇潇 肖瑜;誓将天险变通途[N];四川政协报;2010年

9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殷志强;以史为鉴 治理地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10 吴楚瞳;北川震后“飞”来一座山[N];西部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毅;三峡库区万州区堆积体滑坡地下水响应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2 王自高;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甘建军;汶川地震区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邵莲芬;栾川县柿树沟沟道泥石流堆积体复活形成机理与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5 王硕楠;沟道泥石流堆积体复活启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6 余金煌;浅水域堆积体精准探测技术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7 董建辉;地震作用下库岸堆积体斜坡动力响应及变形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8 郭健;库水作用下堆积体滑坡促滑治理的过程控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9 涂国祥;西南河谷典型古冰水堆积体工程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飞;水流泥沙造床过程的初步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纬;地震与库水作用下高速公路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2 陈宇杭;深切河谷典型堆积体发育特征及潜在失稳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3 桂斌;乔木根系对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影响机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4 赵亚文;滑坡堆积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5 何岸霞;堆积体河道三维水流特性试验研究[D];西华大学;2018年

6 纪辰阳;侵入航道崩滑灾害体稳定性的动态评估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7 何源远;九襄冰水堆积体的降雨入渗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8 白皓;红土工程堆积体坡面水蚀过程及泥沙颗粒分布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9 赵占群;长条状堆积体滑坡成因机制和设计推力分析[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6年

10 李侑军;邻近堆积体边坡的隧道开挖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34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34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b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