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变异型集散道模型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16:06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小客车数量剧增,对道路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高速公路网的不断扩大和完善,互通式立交的设置愈来愈频繁,导致相邻立交的间距越来越近。间距过近,不易满足车辆的运行需求,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为了提高互通式立交路段的通行能力,保证车辆在其上的行驶安全,本文力图从一种新的角度研究相邻互通式立交的最小间距。首先,阐述了影响相邻互通式立交间距的主要因素,并根据间距的不同提出了复合式互通式立交的三种连接方式:辅助车道、集散道以及匝道连接方式,同时论述了每种方式的优缺点。基于现有连接方式的不足,提出了变异型集散道模型的新型连接方式,该模型通过车道交通组织技术消除了交织,使其能够更好的适用于相邻互通式立交间距更小的情况。其次,对于提出的变异型集散道模型,对其进行了四项技术指标的研究和探讨:根据车辆在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的运行规律,结合动力学理论,计算得到高速公路不同主线设计速度和匝道设计速度下单车道减速车道总长度建议值;将连接匝道长度分为减速车道长度、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和匝道合流渐变段长度,从而求得连接匝道的最小长度;基于驾驶员对标志的读取要求,计算得到主线同侧连续分流之间的最小间距;从设计、地形以及各自特征的角度对连接匝道与入口匝道之间的上跨与下穿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以期得到最佳选择。最后,变异型集散道模型有一项重要的技术参数,即非交织区长度,它的确定可以为相邻互通式立交的小间距提供一种新的方案。因非交织区域内不存在交织行为,所以本文基于驾驶员对标志的识别过程以及车道变换理论,对非交织区的最小长度进行计算。同时,运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并对根据交通流理论求得的非交织区长度进行仿真验算。仿真结果表明,本文通过交通流理论求得的非交织区最小长度可以很好地满足车辆在其上的行驶要求,通行效率高,验证了非交织区计算模型的可靠性。最后介绍了德国1号高速公路上采用变异型集散道模型的复合式互通式立交,从而保证了模型的实践可行性。
【图文】:

辅助车道,互通式立交,复合式


图 2.1 辅助车道连接的复合式互通式立交相邻两座互通式立交之间的距离一方面要满足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准确判别并采取行动的距离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车辆从最内侧变换到最外侧车道的换道距离要求。若立交间距不能满足这两点要求,则需要将两个变速车道的首尾相接形成辅助车道。另外,若间距过小而不设置辅助车道连接而成的复合式互通式立交时,由于前一座互通式立交的出口距离至下一座立交的入口较近,拟转向出入口的交通流会对直行交通流产生干扰,降低了路段的通行能力。

沪宁高速公路,苏州,互通式立交,辅助车道


图 2.1 辅助车道连接的复合式互通式立交相邻两座互通式立交之间的距离一方面要满足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准确判别并采取行动的距离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车辆从最内侧变换到最外侧车道的换道距离要求。若立交间距不能满足这两点要求,则需要将两个变速车道的首尾相接形成辅助车道。另外,若间距过小而不设置辅助车道连接而成的复合式互通式立交时,由于前一座互通式立交的出口距离至下一座立交的入口较近,拟转向出入口的交通流会对直行交通流产生干扰,降低了路段的通行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12.3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平;;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方案研究[J];居业;2019年01期

2 王玉震;;高速公路新增及改造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点[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01期

3 张鹏俊;;探讨公路工程中互通式立交公路设计[J];居舍;2019年13期

4 王茂;;郊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J];北方交通;2019年06期

5 苏小青;;高速公路增设互通式立交的预留设计分析[J];交通科技;2019年03期

6 邓国忠;曹帆;吴勇;王琪;;基于实测交通事故的互通式立交安全性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9年05期

7 王涛;陈玲;杨森顺;;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方案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19年04期

8 黄治国;;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探讨[J];交通世界;2018年15期

9 白杨;;高速公路菱形互通式立交交叉区设计研究[J];价值工程;2018年29期

10 郭强;王瑜;;复杂路况下多路互通式立交布设方法[J];西部交通科技;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智春;;互通式立交选型与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2 赵冬赉;王浩;郝维索;;环行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与分析——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天目中路立交和中山南一路立交[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3 云天炼;容国开;施耀忠;;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周铁华;;浅谈喇叭型互通式立交设计[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江;李树根;邹南昌;;在城市立交工程设计中引入“人因工程学”理念的必要性[A];中国公路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7年

6 潘丽琴;;互通式立交区绿化设计探析——罗山路延长线立交的绿化设计[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军;;城市互通式立交环型匝道设计中卵型线的选用[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李方;;道路与互通式立交交互式图形CAD系统(ICAD97)介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9 朱兆芳;王晓华;;京津塘高速公路宜兴埠互通式立交高填土路基设计与沉降观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刘洪波;李方;;动态、交互式道路及立交平面CAD系统的研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宁 通讯员 朱晓山;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公路开建[N];洛阳日报;2016年

2 记者 武爱萍 高建波;昆楚高速云甸互通式立交建成通车[N];楚雄日报(汉);2017年

3 本报记者 黄永东 通讯员 秦丽娟 董万胜;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前行谱新篇[N];郑州日报;2017年

4 记者 孙潇;大渔互通式立交正式开工[N];昆明日报;2015年

5 通讯员 蔡旭红 黄文科;西部跨度最大互通式立交开工[N];建筑时报;2010年

6 李鑫 本报记者 陈渌 狄婕;描绘出一个新高峰[N];黑龙江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赵颂;全省最大互通式立交主体提前三个月完工[N];贵阳日报;2009年

8 记者 裴其娟 宋建巧 通讯员 秦丽娟 沙莎;我市两年拟增16个出入市口[N];郑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熊明 通讯员 刘义同;大渔互通式立交建设项目开工[N];云南日报;2015年

10 ;攀枝花城区迈入“快时代”[N];攀枝花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一飞;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若干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王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3 沈强儒;高速公路菱形立交关键部位交通量适应性与技术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4 黄治炉;互通式立交设置及出入口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李霞;高速公路节地关键技术及节地效果综合评价[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小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改扩建交通组织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2 程传乐;基于变异型集散道模型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3 林意森;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4 朱健庆;BIM技术在互通式立交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年

5 甄江辉;大广高速固安西互通式立交工程水土保持的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6 杨景瑞;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设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7 霍永富;客货分离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8 齐晨;基于IHSDM的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模型标定及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9 王晓玉;基于Carsim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安全评价与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10 王U

本文编号:2636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36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4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