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区围岩渗流特性对隧道稳定性影响研究
【图文】:
技术路线图
2 董志塬区隧道工程概况陇东黄土塬又称之为“董志塬”,是目前世界上黄土高原保存最为完整、面积最的黄土塬,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33]。塬区南北长约 80km,东西宽 18~36km,积约 2200km2,董志塬区地形地貌见图 2-1。塬面分布巨厚层黄土,一般塬心平坦,塬边比较破碎,冲沟、斜坡等在塬边缘比较发育。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西北黄土区在地理位置、经济、资源等方面显现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黄土塬地区的工程建设高速铁路建设也迅速发展。银川至西安高速铁路经过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如图 2-2 所示),是国家“八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度约 620km,线路由南向北纵贯整个董志塬通过黄土塬区里程长度约 90km。通过沿线大规模的勘探和试验,揭示了董志塬区的整地层结构[34],勘探显示该区域地层不仅广泛分布黄土,还有红黏土、古土壤具有特工程性质地层,,在黄土塬区铁路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由这些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引起的工地质问题已成为了的重点及难点控制因素,因此对黄土塬区不同地层工程特性进行系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光;马伏生;严建民;;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J];陕西煤炭;2008年06期
2 桑广书,甘枝茂,岳大鹏;元代以来黄土塬区沟谷发育与土壤侵蚀[J];干旱区地理;2003年04期
3 杨志威;;窑洞防水[J];小城镇建设;1988年04期
4 张维祥,胡双熙;陇东黄土塬区黑垆土形成的时代与过程[J];科学通报;1989年16期
5 陈付;;陇东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J];科技视界;2013年34期
6 夏青;袁媛;;三维地震勘探在山地黄土塬区的技术难题和解决办法[J];西部探矿工程;2013年01期
7 王佳武;但永平;程晓露;韩军;;应用“形状贴近度”分析法估算黄土塬区潜水补给时间[J];陕西地质;2010年02期
8 王佐强;关继荣;刘惠清;;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宁夏山地黄土塬区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8年09期
9 刘艳艳;张耀宗;张多勇;;1940-2013年陇东黄土塬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J];陇东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10 朱丹;李邦;;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区三维地震激发关键技术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宇;陶福平;;黄土塬区滑坡成因机理及稳定性[A];2015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 崔三元;曾天玖;郭建卿;赵玉华;周义军;;黄土塬地震资料关键成像技术研究及应用[A];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3 孙东东;林高瑞;冯书纯;;关中黄土塬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9年
4 许磊明;赵玉华;黄研;刘小亮;杜广宏;;稳健的质心频移法Q补偿在黄土塬地震资料中的应用[A];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5 陈建国;周旭;孔德政;朱运红;温中涛;;塔西南黄土塬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A];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6 王世洪;张友焱;齐小平;文百红;夏响华;张宗元;;遥感化探信息在黄土塬区油气勘探中的综合应用及效果[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7 潘家智;何京国;张在武;宁鹏鹏;卢湘鹏;;巨厚黄土塬区高密度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A];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8 高利东;王大兴;张志禹;许磊明;刘连升;;黄土塬区高精度近地表校正技术[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9 陈双喜;;含水因子——一个新的找水参数在黄土塬区水源勘察中的应用效果[A];1999年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年会: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三)[C];1999年
10 杜中东;王学刚;杨全民;王彦铎;杜厚余;;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三维油藏地震勘探技术[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宋尚智 黄委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高工;黄土塬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N];黄河报;2013年
2 秦锦丽;陇东巨厚黄土塬区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成果国内领先[N];中煤地质报;2013年
3 束荣华 杨哲;特色技术“抠出”鄂尔多斯油气[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蒋颖颖 魏桂花;甘肃局一技术研究成果国内领先[N];中煤地质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刘国英邋通讯员 秦延安;咱农民也能在自己家里洗澡了[N];陕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棣;黄土塬不同林龄苹果园蒸散分割及土壤水动态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王秀康;黄土塬区水肥供应和覆膜对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3 任媛媛;黄土塬区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水分利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4 韩晓阳;黄土塬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特征及产量时程演变趋势[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5 程立平;黄土塬区深剖面土壤水分特征及其补给地下水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6 罗建峰;巨厚黄土塬矿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7 张益望;黄土塬区麦田水分、氮素平衡及生产力的试验与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浩洋;黄土塬区围岩渗流特性对隧道稳定性影响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9年
2 赵多银;地震作用下裂隙发育黄土塬斜坡失稳破坏模式与稳定性预测[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9年
3 李刚;黄土塬区等量供水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差别补水效应及农田与果园耗水过程比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杨瑞娟;平凉崆峒区黄土塬演化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5 郑双科;黄土塬区苹果园降雨入渗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尹翠翠;黄土塬区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养分及水分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7 徐美娟;黄土塬上村落风景重塑—礼泉县下桥村景观规划[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8 郭子华;巨厚黄土塬区激发问题正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9 鞠立华;黄土塬区地震采集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董自明;晋西黄土塬煤层气地震采集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本文编号:2689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89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