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居民工作出行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竞合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12:16
【摘要】:工作出行作为城市居民重要出行目的,在出行结构中占有重要比例,是造成城市交通早晚高峰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各个运输方式之间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竞争合作发展关系,其竞争合作发展的实质是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差异性的结果。居民工作出行方式选择的差异性是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形成的基础,通过诱导城市居民工作出行方式选择可以优化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使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效益最大化和运行最优化。论文以城市居民工作出行为研究出发点,将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划分为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对比分析了各个运输方式的特性。界定了城市居民工作出行的概念,划分工作出行为基本工作出行、复合固定型工作出行和复合随机型三类,在分析居民工作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特征的基础上,将居民工作出行选择影响因素归类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哈尔滨市居民工作出行个体属性、家庭属性和出行属性三个方面的出行数据,研究分析了居民工作出行特征及出行选择特征,在分析居民出行基本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建立了居民工作出行选择预测模型,对比分析预测结果和实际调查数据,得出模型预测精度较好。引入竞争合作理论,界定了基于居民工作出行方式选择的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竞合关系,划分城市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竞合关系类型为抢占资源、网络竞合和吸引客流。提出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竞合的原则及作用,根据居民工作出行方式选择效用最大原理,基于直接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舒适性成本构建了不同交通方式广义出行费用,用广义出行费用代替出行效用构建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将居民工作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概率绝对值差值定义为竞合强度。从基础设施和客流两个方面分析哈尔滨市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发展现状,依据居民工作出行调查数据及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竞合关系模型,分析了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在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下的竞合关系,提出哈尔滨市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协调发展策略。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论文研究,竞合


技术路线

年龄分布,年龄分布,居民,模型估计


对Z:的待定参数a,?和凡?分别求偏导数,使偏导数等于0,将两个方程组联立,,利逡逑用N-R邋(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对连立方程组求解,可以得到模型的待定参数a?,和逡逑的估计值,在得到模型的估计值后,对模型进行检验,模型估计和检验见图3-3[54】。逡逑确定效用函数u逡逑建立出行选择方案集合逦选择影响因素.r?*逡逑1邋1逡逑确定极大似然函数L逡逑i逡逑|计算梯度向量和A/■和海赛矩阵AY邋^逡逑运用N-R估计参数逦|逡逑一邋i邋一逡逑—逦计算协方差矩阵逦|逡逑———逡逑通过逡逑得到结果逡逑图3-3模型估计和检验逡逑-19-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潘海啸;;多模式城市交通体系与方式间的转换[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6期

2 陈小君;林晓言;;错峰出行政策的行为经济学分析[J];综合运输;2013年03期

3 王丹丹;;浅谈中小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以汉中为例[J];市场论坛;2011年06期

4 韩宝睿;杨涛;夏国华;;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规划研究——以高邮市为例[J];森林工程;2011年02期

5 张敏锋;黄春松;;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问题及发展方略——以漳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玉;基于广义随机后悔最小化的通勤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2 李燕;基于多因素影响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7年

3 章茵;大中小城市电动自行车出行需求和方式转移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4 雷子霄;大城市居民客运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5 霍沛;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发展关系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

6 白宋凯;基于广义费用的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竞合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王全;高铁客运与航空客运票价制定的博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许明涛;城市道路与机动车演化关系的建模与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宋墨;中小城市合理交通出行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何韬;我国高速铁路与民航运输竞争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9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89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4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