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广西侗族风雨桥承载性能分析与保护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41;U445.7;TB115
【图文】:
第二章 风雨桥现状、营造工艺和结构分析§2.1 风雨桥桥名及现存状态风雨桥是侗族人民为生活、劳作、“保风水”、“改善风水”等建造的跨河桥梁桥面上建有可为行人遮风避雨的桥廊和桥亭,故被称为风雨桥。早期的研究者基族先民建造风雨桥的初衷是为了保风水、保佑族民安居幸福的缘由[13],直接将其“风水桥”或称福桥,因这种称呼含有迷信意义,现已不再使用;又有学者基于桥的桥面两侧安装有栏杆(可作为凳子的靠背)和坐凳,可供人们舒适地歇息乘凉称之为“凉桥”,因这种称呼不能表达桥的特色,也已不再使用;现在人们把建廊的桥统称为风雨桥。原本的侗族人仅以村寨的名字命名桥名,如某个村寨附近就被叫做某某村寨的桥(侗语“桥”读“jie”),后来受汉语的影响,当地人也始以吉祥字、图腾、地名命名桥名,例如“回龙桥”、“合龙桥”、“普济桥”西三江县境内的风雨桥被称作“三江风雨桥”等等,如图 2-1 所示。
建有美丽壮观的廊桥、楼亭等,五个桥墩正上方建有宝塔形桥亭或宫殿形的桥亭。整座桥、亭、廊相连,浑然一体、雄伟壮观。有人将其与中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罗马尼亚的钢梁诺娃上沃桥并称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国内最短的风雨桥—浙江新昌县东南的三坑村风雨桥,该桥重建于清朝嘉庆十九年(即 1814 年),桥长仅 16.米,宽 4.78 米,河底至桥廊檐高 8.13 米,为木拱桥,虽然该桥总体不长,但桥面上仍建造有供行人避雨、乘凉和休息的桥廊;解放以前最长的风雨桥—湖南省芷江县的龙津风雨桥,该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即 1591 年),于 1999 年初再次动工重修桥全长 146.7 米,宽 12.2 米,亭最高 17.99 米,其中人行道宽 5.8 米,长廊两侧建有厢房式店铺 94 间;目前最长的风雨桥—广西柳州三江风雨桥,该桥始建于 2008年,于 2010 年 12 月竣工,桥全长 368 米,宽 16 米,最高处达 18 米,有两排桥廊两桥廊之间可以通行汽车,该桥桥墩和桥面由钢筋混凝土制作,桥廊、桥塔、桥亭为木结构;⑤已知最早建造的风雨桥—福建省福鼎市管阳镇西阳村的风雨桥,明正德年间(即 1506—1521 年)建造,至今约 500 年,因是明代当地民众为纪念邱阜老人(常为人排解纷争)而建,故又称老人桥,桥长 30.4 米,宽 4.8 米,高 8.0 米,该桥另一个特点是它的木结构拱梁且拱经 25.2 米,横跨溪潭,规模壮观,至今保留完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向同明;龙宇晓;;侗族濒危桥梁文化遗产的抢救记录与传承保护[J];民族论坛;2015年02期
2 陈蔚;杨林;陈鸿翔;;黔东南地区传统侗族鼓楼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年04期
3 孟涛;沈小璞;;带有关键榫卯节点的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4 马贞;唐立华;;浅析榫结构的应用及优化方式[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周乾;闫维明;周锡元;张博;;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1年06期
6 石开忠;;侗族风雨桥成因的人类学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石开忠;侗族传统聚落观念与环境的交融[J];思想战线;1998年11期
8 吴能夫;侗乡福桥[J];怀化师专学报;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广建;李小磊;;有限元法对粘弹性塑料齿轮计算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志勇;应县木塔典型节点及结构受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罗冬华;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的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乙霖;侗族造物形态中情感化设计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栾力文;传统木结构节点区摩擦耗能机理及力学模型化有限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3 孟涛;徽州木结构古建筑榫卯节点的破坏机理和加固仿真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4 谢欢颜;广西少数民族建筑与服饰文化在家具上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张须杰;木质工字梁的制造工艺及有限元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6 马可靠;侗族风雨桥建筑艺术[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蒋馨岚;侗族建筑文化遗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郝瑞华;三江侗族建筑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6年
10 程艳;侗族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内涵解析[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28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2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