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柳南高速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15:47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基础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也持续加大。目前公路建设重心已由原先路面建设转向养护,而传统铣刨重铺的养护方式会产生大量废弃沥青混合料,继而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就地热再生技术可以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能节约资源,作为绿色环保的养护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以柳南高速改扩建工程中某一路段作为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课题依托工程,对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就地热再生技术适用性分析。调查了柳南高速交通量,分析路面病害,并对公路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柳南高速公路的交通量逐年增加,其中重载交通情况越来越严重;路面状况指数PCI和路面强度指数PSSI的评定结果表明该路段有足够的强度和承载能力。(2)旧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将旧路面集料性能与其原始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对回收旧路沥青的旋转蒸发法进行了参数优化,并对回收的旧路沥青进行性能分析;运用试配法从沥青和沥青混合料性能角度并结合经济因素,确定再生剂最佳掺量为5%(占旧路沥青含量)。(3)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在评价旧料基础上,添加三种比例相同级配不同的新料,将旧料级配恢复成三种不同类型的级配:KH-13、AC-13和SMA-13,分别确定三种级配的最佳油石比;最后综合三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推荐SMA-13级配作为工程级配。(4)就地热再生施工控制。为保证施工后路面质量,从加热、翻松、喷洒再生剂、添加新沥青混合料、摊铺和碾压等方面对施工进行控制。同时提出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及每天抽查混合料性能的方法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监控。(5)就地热再生施工工程评价。对工后路面进行芯样压实度、平整度、渗水检测和构造深度的检测,结果都满足规范要求,验证了在柳南高速利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养护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分析了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16.26
【图文】:

横向裂缝


8 年间货车自然车流量平均每年增长 158 辆/日。(3)由于 2015 年底开始进行改扩建施工,柳南高速路段的交通量从 2015 年至 2018年交通量有所降低。(4)随着近年区内经济的发展,柳南高速公路的交通量逐步增加,尤其是货运增加,重载交通在逐年提高,高速公路病害逐渐凸显,对柳南高速实施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很有必要性。2.4 原始路面调查及评价2.4.1 现场调研分析课题组对 K1305+000~K1310+000 路段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记录了路段的主要病害,并进行分析总结。调查段落的病害为路面纵向裂缝、横向裂缝、车辙、龟裂、修补和少量坑槽等病害,图 2-1~2-6 列出了主要路面病害。

纵向裂缝


8 年间货车自然车流量平均每年增长 158 辆/日。(3)由于 2015 年底开始进行改扩建施工,柳南高速路段的交通量从 2015 年至 2018年交通量有所降低。(4)随着近年区内经济的发展,柳南高速公路的交通量逐步增加,尤其是货运增加,重载交通在逐年提高,高速公路病害逐渐凸显,对柳南高速实施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很有必要性。2.4 原始路面调查及评价2.4.1 现场调研分析课题组对 K1305+000~K1310+000 路段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记录了路段的主要病害,并进行分析总结。调查段落的病害为路面纵向裂缝、横向裂缝、车辙、龟裂、修补和少量坑槽等病害,图 2-1~2-6 列出了主要路面病害。

车辙,钻芯


图 2-3 车辙 图 2-4 修补图 2-5 坑槽 图 2-6 龟裂为探究原路面出现病害的原因,课题组对试验路段的典型病害处进行钻芯取样,对芯样外观进行直观评价,判断病害类型并进行分析,钻芯过程见图 2- 7。在道路取芯过程中,主要针对裂缝类(横向裂缝、竖向裂缝)和变形类(车辙波峰和波谷)进行钻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登成;马尉倘;吕春芬;;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中外公路;2015年06期

2 祁峰;刘崭;苏彦龙;;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参数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4年06期

3 徐静;刘杰;秦昌荣;洪锦祥;刘加平;;回收沥青方法研究——蒸馏温度和延迟时间[J];建筑材料学报;2014年02期

4 李兆生;谭忆秋;吴思刚;杨福祺;;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樊亮;李永振;林江涛;;旋转蒸发器法回收沥青空白试验研究[J];公路;2013年10期

6 齐琳;夏伟龙;;劈裂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指标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5期

7 周志刚;李琼;李强;刘振兴;周文;张清平;;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控制温度的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3期

8 张清平;周志刚;李炎炎;罗苏平;;海南地区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2期

9 邹桂莲;虞将苗;;阿布森回收沥青方法的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4期

10 车法;蒋双全;李洪印;;现场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及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健;改性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应徐昌;回收沥青混合料温拌再生机理及路用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邹友泉;昌九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3 李铉国;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王超;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5 毛文华;废旧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谷雨;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7 李炎炎;就地热再生PE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江燕青;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3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53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5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