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双塔四索面斜拉桥施工监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30 13:23

  本文关键词:双塔四索面斜拉桥施工监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斜拉桥以其外观、受力性能、跨越能力与经济性上的优越性成为当今大跨度桥梁的主要桥型之一,受到桥梁工程界的日益重视,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跨度斜拉桥的结构更加复杂,给施工和施工控制过程带来的难度更大,因此,对斜拉桥施工控制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斜拉桥施工监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线形监测、应力监测和索力监测,只有全面控制才能使桥梁成桥后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施工监控能确保桥梁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使成桥后的内力与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践表明,施工监控是避免桥梁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1)本文以某斜拉桥施工监控项目为依托,斜拉桥为双塔四索面斜拉桥,分左右两幅设置,最大跨度为300m,主塔采用双钻石型联体混凝土结构。用Midas/Civil桥梁结构有限元程序将桥梁结构离散,确定最佳成桥状态主梁的内力和应力,斜拉桥施工过程的索力,主梁的竖向累计位移。根据成桥目标状态和选定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目标状态,得到各施工阶段施工控制参数的理论计算值。(2)本桥采用自校正调节法进行施工控制,自校正调节法具有校正功能、滤波功能和调整功能。本文介绍了斜拉桥施工监控过程中所采用的实测方法、实测原理以及实例过程中使用的实测设备。监测的内容,包括线形监测、应力监测和索力监测,实现斜拉桥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保证桥梁成桥后符合设计要求。(3)在监测过程中,利用监测数据与Midas/Civil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保证斜拉桥在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状态始终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成桥后的主梁内力和线形达到理想目标状态。为后期同类桥梁施工监控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塔四索面斜拉桥 施工监控 控制目标 实测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5.4;U448.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引言8-9
  • 1.2 国内外研究的进展9-10
  • 1.3 斜拉桥施工监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方法10-12
  • 1.4 本文研究的工程背景12-13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13-14
  • 第2章 某斜拉桥施工控制计算14-43
  • 2.1 计算参数14-15
  • 2.2 主桥结构计算模型15-22
  • 2.2.1 结构离散和分析方法15-16
  • 2.2.2 施工阶段划分16-22
  • 2.3 施工控制的的重点和难点分析22-27
  • 2.4 斜拉桥施工过程索力的确定27-29
  • 2.5 主要计算结果及分析29-41
  • 2.6 立模标高的计算41-42
  • 2.7 本章小结42-43
  • 第3章 斜拉桥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43-50
  • 3.1 斜拉桥线形监测43-44
  • 3.1.1 挠度监测43
  • 3.1.2 塔顶偏位监测43-44
  • 3.2 斜拉桥应力监测44-47
  • 3.2.1 测量方法及原理44-45
  • 3.2.2 测量仪器及元件45-46
  • 3.2.3 测试断面与测点布置46-47
  • 3.3 斜拉桥索力测试47-49
  • 3.3.1 索力测试方法及原理47-49
  • 3.3.2 索力测试的仪器49
  • 3.4 本章小结49-50
  • 第4章 斜拉桥施工和成桥阶段监测结果及分析50-82
  • 4.1 施工阶段监测结果及分析50-67
  • 4.1.1 线形监测结果50-58
  • 4.1.2 应力测试结果58-63
  • 4.1.3 索力测试结果63-67
  • 4.2 成桥阶段监测结果及分析67-81
  • 4.2.1 成桥主梁线形67-72
  • 4.2.2 成桥塔偏72-73
  • 4.2.3 成桥索力73-77
  • 4.2.4 成桥应力77-81
  • 4.3 本章小结81-82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82-83
  • 5.1 结论82
  • 5.2 展望82-83
  • 参考文献83-85
  • 致谢85-86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伟,王小同,陈文云,范立础;斜拉桥施工控制可视化软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2 梁志广,李建中,石现峰;斜拉桥施工初始索力的确定[J];工程力学;2000年03期

3 韩大建,官万轶,颜全胜,王卫锋;斜拉桥施工过程的预测和控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陈常松,颜东煌,詹建辉;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系统研究[J];世界桥梁;2002年04期

5 龚湘林,周先雁;斜拉桥施工过程模拟结构分析[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6 李雨洁,李多修;斜拉桥施工技术和造价分析[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3年01期

7 刘扬,张建仁;斜拉桥施工期时变可靠度的参数敏感性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姜天华,刘嘉,朱红兵;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法在斜拉桥施工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5年08期

9 ;《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研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J];现代交通技术;2007年05期

10 黄自文;;无锡市清名路部分斜拉桥施工监控的实践[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同祥;唐家祥;;斜拉桥施工的微机预示控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许昌炽;陈松龄;;西樵大桥斜拉桥施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3 林启辉;颜全胜;;深圳湾斜塔斜拉桥施工监控计算[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林启辉;颜全胜;;深圳湾斜塔斜拉桥施工监控计算[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桑登峰;戴宇文;若邻;李治学;;浅谈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索力精确模拟技术[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6 陈务军;关富玲;强士中;;斜拉桥施工控制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7 吴海军;龚尚龙;周志祥;陆萍;;斜拉桥施工监控中的温度影响[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刘玉兰;贺亚林;;武汉市江汉四桥主桥斜拉桥施工过程控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许俊;郑信光;帅长斌;;斜拉桥施工控制中混凝土超方影响及纠正[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10 张凤翊;邱(丹阝);张太刚;;城铁清河曲线斜拉桥施工测量[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通讯员 唐相彦 记者 王昌尧;国内最大斜拉桥施工进入关键阶段[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2 通讯员陈和平;厦门园博园枢星桥施工技术获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官万轶;斜拉桥施工过程的预测与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2 江德增;斜塔斜拉桥施工与运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郁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珊;同步优化斜拉桥施工索力及成桥索力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杨剑锋;同江峪斜拉桥施工监控分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吴宁宁;双塔四索面斜拉桥施工监控分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4 武召奇;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宋松科;灰色系统理论在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傅彬;铁锣坪斜拉桥施工控制及仿真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韩成博;斜拉桥施工过程智能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8 沈洋;公和斜拉桥施工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张运波;大跨度铁路钢桁斜拉桥施工阶段力学行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鹏;无背索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双塔四索面斜拉桥施工监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7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7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